馬受良
摘 要:體育課程改革走過了十年歷程,有成果也有誤區(qū),影響體育課改的決定性因素不在于經費,而在于人的決心。領導和教師的觀念解決的是“改”還是“不改”的問題,總體思路解決的是“怎么改”的問題,教學評價解決的是改革的“真假”,而條件保障解決的是改革的速度。體育課改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效果之別,清華附小的“1+X”體育課程,就是基于學校特點的課程改革的大膽嘗試。
關鍵詞:清華附??;體育課程;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7-0021-02
課程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學計劃,通過計劃的完成,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海淀區(qū)的體育課程改革不知不覺過去了十多年,今天清華附小的“1+X”體育課程設置,引發(fā)了我對體育課改的一點思考。
一、體育課必須要改革
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給中小學體育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國后我國的體育課在幾十年發(fā)展過程中,從學習蘇聯(lián)體系到引入歐美思想,從保家衛(wèi)國的教學目標到現(xiàn)在的四個領域,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發(fā)展,國家、社會、家長、學生對體育課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已遠遠無法滿足需要,體育課必須要進行改革。
到現(xiàn)在為止,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10余年,如果現(xiàn)在的體育課從形式到內容還和七八十年代的體育課相似甚至相同,那么課改就是一句空話或者改革就是失敗的。
二、影響體育課改革的幾大要素
1.領導和教師的觀念——解決“改”還是“不改”的問題
領導和教師對體育教學的觀念、對于課堂師生關系的意識是否能夠轉變,是課程改革能否開始進行的決定因素。有些學校領導和老師將“守舊”美其名曰“求穩(wěn)”,排斥一切新興事物的出現(xiàn),認為有別于傳統(tǒng)的體育課就是在向教學的科學性挑戰(zhàn),是不遵循認知規(guī)律的、是沒有推廣價值的、是必須要防止出現(xiàn)的。這些人自身沒有改革的勇氣和能力,就扼殺一些改革出現(xiàn)的可能性,他們是課改最大的阻力。所以說,領導對于改革的接受能力、教師對于實施改革的勇氣,決定了體育課到底是推陳出新還是“穿著新鞋走老路”。
2.思路——解決“怎么改”的問題
既然改革已經是大勢所趨,那么我們就要面臨第二個問題——怎么改?這取決于領導的思路。思路就是要找準方向,并堅定不移地貫徹下去。換句話說,就是要敢想、敢干、敢承擔,勇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體育課是最適合創(chuàng)新和改變的課程,只要把握住兩條底線——一沒有安全隱患,二能夠讓學生身體得到鍛煉,在此基礎上,怎樣創(chuàng)新都不為過。體育課的評價標準也是要隨著改革不斷完善、修正的,不論是專家還是教研員、主管領導,要做的都是根據教師的特點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風格,而不是用一套固化陳舊的評價標準給所有的老師洗腦。
3.教學評價——解決改革“真假”的問題
有些人可能會說,如果不同于以前上課的形式,課程的安排就是改革,那么豈不是教師想上什么內容就上什么內容、學校想開什么課就開什么課了么?這難道不會走入另一個極端,為改革而改革了么?這就引出了第三個要解決的問題——怎樣判定改革的“真”與“假”。
改革的“真”與“假”,最終要看改革的效果,評價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抓手。我曾經參加過評優(yōu)課活動,在看到一些比較個性的課堂時,經常會聽到“這是錯誤的,怎么能這么教呢?”“純粹是嘩眾取寵,不可理喻!”之類的指責。雖然我不是體育專家,但我個人認為,在體育課程改革問題上,要大膽支持、鼓勵新生事物,要旗幟鮮明地提出“體育課改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效果之別”的觀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讓學生“身心是否健康、體魄是否強健”成為體育課改成功與否的唯一評價標準。
同樣一節(jié)體育課,評價者的角度不一樣,必然會有不同的評價結果,但不能讓所有評價者都限定在某一個角度來評價,認為其他角度的評價都是錯的、不科學的、是必須要糾正的,就像盲人摸象的典故比喻的道理。
我曾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了一份八十年代的體育評價標準,跟現(xiàn)在我們有些地方與學校使用的評價框架幾乎完全一樣,例如必須要求三段式,要有生理曲線運動密度等,唯一不同的是加上了一項模糊不清的“創(chuàng)新效果”指標。這些標準都是在評一個老師,而不是在評一節(jié)課。體育課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課堂,學生到底學的怎么樣、掌握了多少、體驗到什么、領悟了什么,沒有任何一個評價標準上有這些內容。相反,我們更關心的是教師調隊、語言、示范是不是標準,甚至于教案上是否有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舉個例子,如果把體育課看做一個雞蛋,我們把合格標準定為“上尖下圓、橢圓形”,全部按照這一標準去評價,如果有一個三角形或正方形的雞蛋出現(xiàn),就認為是不合格,必須給打磨成橢圓形。那么最終我們得到的就是成百上千個同樣的雞蛋,這難道是課改所追求的目標嗎?
4.條件保障——解決改革速度的問題
有時候會聽到一些老師抱怨,學校場地小、器材落后、經費投入少、領導不重視、請不起專家指導,怎么進行改革?其實物質條件固然重要,但絕對不是影響改革的關鍵因素。最大的影響因素還是“人”,是人的觀念、決心。無可否認,條件保障能加速改革的進程,給我們提供很多便利,但如果沒有正確的觀念和思路,那么即使有再多的經費投入、再多的物質保障也不會有理想的改革效果,只不過會使傳統(tǒng)體育課的泡泡變得愈發(fā)漂亮而已。
三、1+X課程——清華附小體育課程改革的第一步
清華附小地處清華大學內,有得天獨厚的體育文化積淀,馬約翰教授的體育思想一直影響著附小的老師和學生。在這樣一種良好的氛圍中,清華附小的1+X體育課程,就是基于學校特點的課程改革的大膽嘗試。這一課程兼顧了基礎和特色,實現(xiàn)了學校資源利用最大化、學生受益最大化、教師潛能發(fā)揮最大化和場地器材利用最大化。
“體育運動的教育價值,不只限于運動場上,而且能夠影響整個社會?!瘪R約翰教授的這句話在1+X課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誠信器材室、晨練微課堂、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每天一個大課間,不僅學生的個性得到了釋放和培養(yǎng),無處不在的德育滲透也提高了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實現(xiàn)了“體魄強健”中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鍛煉。
課程改革是系統(tǒng)工程,需要謀定而后動,認準了方向就要持續(xù)的走下去。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海淀區(qū)的學校體育會真正實現(xiàn)百家爭鳴、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