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農民多外出打工,農村出現(xiàn)了大量的留守兒童,因此也帶來了許多孩子們教育的問題。為了使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家庭、學校相互緊密結合,從學習方法、一日常規(guī)、負責管理幾方面有效地教育他們,才能使他們身心健康地發(fā)展。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培養(yǎng)
我校是一個農村全寄宿制的學校,共有學生2100多人,其中有1900多都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①人數(shù)占全校90%,也就是說我校學生幾乎都是留守兒童,其中許多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或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生活習慣不良,學習成績落后,還夾雜一些不良的心理現(xiàn)象。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鍵靠正確、恰當?shù)慕逃团囵B(yǎng)。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0年來,我一直挖掘一切思想教育素材,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自學、自控、自理能力,收效顯著。
一、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1.教育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就沒有持之以恒的學習動力。我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教育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以新的姿態(tài)度過學校生活中的每一天。
2.激發(fā)學習動機,培養(yǎng)自學興趣。學習動機是學生自學活動的主觀意圖,是推動學生自學的內在動力,有了正確的學習動機,就會產生自學的自覺性,激發(fā)強烈的求知欲。
3.注重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苯處煵粌H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使學生“會學”。重視學法遷移,教給自學要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課中到課外,使課內獲得的學法成為課后自學法則。
4.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善于發(fā)現(xiàn)和充分肯定他們的長處和閃光點,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上進心和自信心。使學生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會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對知識的被動接受為對知識的自主探究,使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游刃有余。
5.提高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優(yōu)化課堂結構,改變傳統(tǒng)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反復閱讀,在讀中感悟,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放手讓學生自讀、自練、自批、自評、互評,學生的成就感成為自學的巨大動力,學生不僅牢固地掌握了知識,而且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二、建立學生一日常規(guī),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能力
建立學生一日常規(guī),首先訓練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每天提醒學生讀書寫字時,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發(fā)言時要求他們站立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tài)度自然大方,說話聲音洪亮,吐字清楚,語言表達要準確。聽力訓練方面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說話,聽清楚說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說得出來。學生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漸養(yǎng)成,增強了自控能力,課堂氣氛活而不亂。其次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不怕困難,不怕失敗,學會生存,學會生活,敢于面對現(xiàn)實,提高受挫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時,針對他們上進心的特點,堅持正面教育,多表揚,少批評,多疏導,少指責。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從不諷刺、挖苦、歧視他們,公平對待每個學生,從學習、生活多方面關心愛護學生。
三、建立輪流負責制,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
每個學生都有組織和管理好自己班集體的責任和義務,也有參與管理班級的權利。過去的一貫作法是開校成立班委會,負責一學期。經過實驗觀察,我發(fā)現(xiàn)這樣下去好的學生好,差的仍然趕不上,使部分兒童長期處于被動狀態(tài),失去了上進心和積極性。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理能力和競爭意識,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讓每個兒童都有鍛煉的機會。我采取輪流負責制,每人負責一周,值周班長要報告當天的學習內容、清潔、紀律、出勤以及戴胸卡情況,使每個學生都有獨立工作的機會,在值周中學會管理,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工作能力。通過這項活動,過去在我眼中看起來不十分起眼的學生,不僅自己嚴格地遵守紀律,而且表現(xiàn)出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感。從而激勵學生更加熱愛班集體,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提高了學生的自理能力。
四、加強學校與家庭聯(lián)系,共同教育學生
學生自學、自控、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師,更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為了鞏固學校教育成果,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我通過多種形式與家長溝通,交流探討教育學生的經驗、技巧。要求家長為孩子在家里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孩子做好榜樣,督促孩子在家里每天按時起床睡覺,講文明有禮貌,認真復習功課,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自己洗衣服、整理被褥和自己學習用品。在“三八”婦女節(jié)時,我開展了《為媽媽、奶奶做一件事》《和媽媽、奶奶說一句心里話》《當媽媽、奶奶的小助手》等活動,讓學生真正關愛他人。建議學校開通了“親情電話”和“親情聊天室”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孩子需要親情的撫慰,家長想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教師需要全面深入地掌握孩子的表現(xiàn),通過網絡加強了學校、家長、監(jiān)護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還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咨詢室的作用,時刻把握孩子們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為他們解開心理上的小疙瘩,讓陽光走進他們的心靈。學校的這些行為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
通過“三自”教育活動,學生自學興趣更濃了,方法更靈活了,自學能力顯著提高,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加強,培養(yǎng)出了一批有工作能力的小干部,也涌現(xiàn)出一大批好人好事。學生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正在逐漸形成。
作者簡介:普世泰,男,1965年3月出生,本科,甘肅省張掖市山丹育才中學,從事初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