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高職一門大類基礎課,高職學院很多不同專業(yè)都開設了這門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為計算機基礎是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都要通過實際操作體現出來。很多學生甚至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在結束本周的課程后,下周開始上課時很多知識都已經忘記了。同時,因為教學時間較為分散,一些教學任務無法持續(xù)進行。因此,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采用項目化教學方法是一種趨勢。
關鍵詞:應用基礎;項目化教學;計算機
項目化教學方法是一種教學培訓的方法,重點在于通過對項目的實際操作,使學生從中學到某一學科甚至多門學科的概念和原理。項目化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同之處在于,項目化教學的重點在于通過對項目的實際操作,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學到一門或者多門課程的概念與原理。項目化教學是“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一種,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指導,學生通過一定的項目進行實踐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將項目圓滿完成。而學生通過完成項目從而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一、項目教學方向的確定
教師在確定項目教學的目的時,必須根據高職教育所具備的特征,同時與計算機教學所具備的特點相結合。另外,在確定項目教學目的上,教師還應當給學生設定明確的原則及目標。例如根據不同的專業(yè)性質,以其作為參考,從而將與要求相符合的設計方案制訂出來。
二、項目化教學內容
在教學活動之前,老師首先要確立一個項目任務,而項目教學的重點和關鍵就在于項目任務的設計與選取。一般來說,選取與設計項目時,覆蓋所學的知識點是項目教學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項目的難度一開始不能太大,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通過教師簡單講解和查閱相關資料做出來。此外,設計的項目任務還要將學生的思考引發(fā)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實現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目的。在注重理論滲透的同時,還要與企業(yè)實際生產過程或實際需求加強直接聯系,充分地結合實際,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學會運用理論知識。之后要讓學生自己制訂出完善的計劃,再通過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合作,對工作項目進行處理,并在完成之后對項目過程進行反思與歸檔,從而全方面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
根據教學的要求,項目化教學應用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并在每一個部分當中再分成若干個小項目。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抓住項目化教學的核心,參照教學任務的基本要求,從而制訂出適合本班大部分學生的任務目標,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有目的性地進入學習當中。老師也要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內容中來,與學生共同參與實踐活動,將項目完成后的具體成果進行展示,并讓學生繼續(xù)探索未知的計算機領域,從而提高學生的求知欲,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老師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來說,了解計算機的組成及其基本功能,是這一部分學生應首先了解的,而對于有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生來說,硬件安裝及系統(tǒng)安裝也是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任課老師應在教學和引導的基礎上,通過與學生合作或個人組裝出一臺屬于自己的計算機。從安裝硬件開始,讓學生基本了解計算機的構造,再通過系統(tǒng)安裝,讓組裝好的計算機能夠應用。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三)在Word、Excel以及PPT等計算機基礎軟件的部分,教師需要仔細講解,最好能按照實際應用,比如在通知、排版等實際應用很強的方面多布置任務,讓學生能夠對計算機基礎運用做到熟能生巧,同時也能掌握以后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考學生的專業(yè)方向來提供一定的原始素材,并制訂出完成每個素材所需要的任務細節(jié),讓學生分成小組來合作完成,小組可以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創(chuàng)造出具有小組特色的內容,從而達到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四)當學生掌握了教師的上述操作水平后,任課教師要布置一些比較難的任務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完成,通過學生自己或組隊的操作,強化學生的知識點,從而加強學生實際運用計算機的能力。在作業(yè)的布置中,教師也要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學生在經過基礎學習后就能夠做出,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徐紅艷.實戰(zhàn)式教學在計算機的應用[J].機械職業(yè)教育,2004(09).
作者簡介:孫輝,本科,1977年8月出生,就職學校:貴州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計算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