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貴++崔學政++周先軍++閆書法
摘 要:探討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分析了將機械設計基礎作為雙語教學課程的原因。從學校重視程度、雙語教材建設、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手法創(chuàng)新、考核方式改革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六個方面給出做好機械設計基礎雙語教學工作的具體對策,為高校有效開展機械設計基礎雙語教學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有利于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機械設計基礎 雙語教學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a)-0123-02
1 機械設計基礎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由機械制造大國向機械制造強國的邁進,如何擴大和深化中國制造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快速吸收國外機械行業(yè)的先進知識與理念,成為我國面臨的一大難題。為適應國際化與全球化的趨勢,教育部明確提出各高校需開設5%~10%的雙語課程,以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與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為我國機械行業(yè)培養(yǎng)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優(yōu)秀創(chuàng)新能力和良好綜合素質的優(yōu)秀工程應用型人才[1]。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把英語教學和學科專業(yè)課程的教學結合起來,實施雙語教學,成為有效方法之一。此外,實施雙語教學對解決目前就業(yè)難的問題也是十分有效的,尤其是精通一門或多門外語的“雙語專業(yè)人才”供不應求[2]。
“機械設計基礎”作為一門培養(yǎng)大學生的設計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的機械類課程[3],是工科生由公共課轉入專業(yè)課學習的基礎課程。對機械設計基礎采用雙語教學,其首要目標是課程的國際化學習,使學生掌握常用機構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結構、設計理論及其在外文文獻中的規(guī)范化表達。學生通過原版教材能夠深入了解國外先進的工程理念和應用成果,大量接觸本專業(yè)詞匯及特定表達,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提高專業(yè)知識的外語表達能力[4-5]。
2 做好機械設計基礎雙語教學的對策
“機械設計基礎”不同于一般公共課,它涉及知識面廣,理論性強,與實踐結合緊密[6]。簡單的將中文教學內容轉變?yōu)橛⑽慕虒W的傳統(tǒng)雙語教學方法,并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研究“機械設計基礎”雙語教學的方法與技巧,改革傳統(tǒng)雙語教學模式,成為擺在“機械設計基礎”授課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2.1 提高重視程度
“機械設計基礎”雙語課程是一門文理兼?zhèn)涞恼n程,既具有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等實踐性較強的學習內容,又具有較強的外語學習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既需要理論聯(lián)系實踐,不斷提高學生設計與創(chuàng)新技能,又需要學生重視外語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所以,教師首先要從思想上正確認識這門課開設的意義及所面臨的困難,提高對該門課程教學實踐的重視程度。
2.2 雙語教材建設
好教材是教學進展順利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目前的雙語教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根據國內優(yōu)秀機械設計基礎教材翻譯而成,側重基本概念及定理的演繹推理,方便外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對照中文版教材學習。另一類為國外優(yōu)秀原版教材,以國外知識體系為基礎,側重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的養(yǎng)成,內容涵蓋較廣,適合外語水平較好的學生學習。
在選擇機械設計基礎雙語教材時,一方面需要考慮學生對機械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后續(xù)專業(yè)課學習奠定基礎,教材應該保證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等相關內容;另一方面,考慮學生對專業(yè)術語的外語表達能力,教材應該突出學生需要掌握的機械外文詞匯、術語與表達方式,以提高學生的文獻閱讀與學術論文撰寫能力。高校應鼓勵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教學要求,參照國內外優(yōu)秀教材自行編寫雙語教材。
2.3 雙語教學內容探索
在機械設計基礎雙語課程教案設計及課堂講授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所授專業(yè)與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將機械知識與專業(yè)外語學習結合,合理調整與安排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重點突出
機械設計基礎雙語課程內容多且課時有限,應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精簡講授內容,突出機械知識難點與外語掌握重點,將部分內容改為輔導內容,這既有利于學生課外掌握外語知識,又有利于課堂上理解重點內容,提高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中英文比例靈活調整
機械設計基礎雙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學生在掌握機械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靈活應用外語開展學習與交流。授課重點在于機械知識的講授,并非純粹的純英文授課,學生接受專業(yè)知識能力受其外語水平制約嚴重。教學過程中應平衡好專業(yè)教學與外語教學之間的矛盾,不能過分追求英文教學比例,推薦采用60%~70%的外語授課比例。具體授課過程中,開始階段用中文解釋內容重點與難點,避免學生因畏難心里而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隨課程內容深入而逐步提高英文比例,到教學中期英文授課內容提高到80%比例[6];后期課堂可采用全英文授課,讓學生循序漸進適應英文授課。
2.4 不斷創(chuàng)新雙語教學手段
適宜的教學手段能使師生協(xié)作,達到良好的授課效果??紤]到學生對英文講授的理解速度慢,課堂教學應減少理論推導,靈活運用模型展示、多媒體技術、課堂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興趣,持續(xù)保持課堂專注度,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1)模型演示
模型演示有利于學生對機械原理的直觀認識,深化對英文描述的理解,生動形象的教具演示來闡述抽象的機構理論知識,更便于專業(yè)知識理解與英文記憶。
(2)多媒體技術
在描述機構死點問題時,教師利用含有英文講解的飛機起落架視頻演示,不僅具有了模型演示的形象直觀性,也非常有利于學生課后溫習與掌握。
(3)學生講課
大部分機械理論體現(xiàn)在生活實際中,應鼓勵學生觀察并用英文描述與機械有關的常識。每堂課前五分鐘由學生英文講解與機械相關的生活現(xiàn)象,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endprint
2.5 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僅有的期中與期末兩次考試成績并不能準確反映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由于機械設計基礎雙語課程知識量大,需要學生課外花費較多精力來消化課堂內容,容易引起學生平時不學習而最后突擊考試。所以,加大平時成績比重,將課后作業(yè)、課堂討論、實驗報告、課外論文等納入考核范圍,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通過對學習過程與應用能力的綜合權衡,公正考核出學生對專業(yè)知識掌握的真實水平。
2.6 雙語教師隊伍的建立
雙語教學一方面要求授課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與實踐知識,另一方面要具有較高的英語授課水平。雙語教師隊伍的建立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聘請國外優(yōu)秀教師前來授課,但國內外教學模式的差異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一種是組織年輕教師進入國外高校觀摩學習,提高教師雙語教學水平,并吸收國外優(yōu)秀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通過與國外院校合作辦學,為教師提供雙語教學學術交流活動。
3 結語
在機械相關專業(yè)教學過程中,實施機械設計基礎雙語教學勢在必行。為順利實施機械設計基礎雙語教學工作,學校、教師與學生應該高度重視,選擇適合的雙語教材,不斷探索新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更有實效,采用多樣化考核方式來保證教育公平。加大雙語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雙語教學質量,為機械行業(yè)輸送出合格的國際化人才。
參考文獻
[1] 宋妙輝.卓越背景下工科院校英語雙語教學培養(yǎng)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8):150-151.
[2] 苗志濱.基于機械設計基礎的雙語教學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8):239.
[3] 郭娟.《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初探[J].安陽工業(yè)學報,2013(5).
[4] 鄭曉雯.機械原理課程雙語教學的研究與探索[J].高教論壇,2007,4(2):95-98.
[5] 楊月全,李亞琴.卓越工程教育背景下雙語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30):47-47.
[6] 徐兵.“項目導入法”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2,23(22):39-41.
[7] 趙世田.“機械原理”雙語教學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2(31):55-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