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靜
[摘 要]隨著電子媒介易用技術(shù)的普及,大眾媒體海量化的傳播趨勢日益厚重,如何改進、強化媒體的傳播形式,以聚集、駕馭受眾的注意力,已經(jīng)成為當代媒介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內(nèi)容。本文主要就電視新聞動漫能指敘事價值進行分析。
[關鍵詞]電視新聞動漫;能指敘事;價值分析
動漫新聞是以敘事手法簡潔、造型方法鮮明的能指圖景傳播新聞,其本質(zhì)意義與價值是維護了電視傳播的能指本性,極大地豐富了電視非語言符號的表達,提高了電視新聞的可視性和易受性。作者研究積累的資料表明,在當今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動漫新聞已經(jīng)成為新聞敘事過程中替代缺省新聞能指畫面的重要手法。用動漫形式敘述新聞,是電視新聞傳播歷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動漫新聞傳播的符號信息價值、新聞保真價值、佐證價值和注意力價值已逐一呈現(xiàn)。
一、新聞能指信息的保真價值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報道無論何時都必須堅守客觀、真實、嚴肅的、探討的電視新聞動漫敘事形式,是在成熟的“漫畫新聞”符號體系基礎上的能指敘事功能,旨在運用動漫造型語言符號承載新聞報道中5個何(何人、何事、何時、何地、何因)的核心信息,達到完整、完美敘述、證實新聞事實之目的。而并非傳統(tǒng)觀念認為的動漫只是一種新聞娛樂化的表現(xiàn)、消遣手段。電視鏡頭無法“回顧”業(yè)已發(fā)生的事實,而新聞內(nèi)容又大量包含著“過去時”的內(nèi)容,為了保證新聞的可視性,記者和編輯多是采取補拍再現(xiàn)、角色扮演、現(xiàn)場重現(xiàn)諸手法來填補重要能指信息的疏漏與缺失,盡管這些侵害新聞真實性的假定性表演鏡頭常會標注“模擬重演”的字樣,其依然容易“以假亂真”,造成觀眾心理上的認同錯位,最終誘導為受眾對新聞真實性的誤讀。動漫形式對新聞的解讀與傳遞則不然,成熟的“漫畫新聞”文化早為廣大受眾所熟知、認同,絕無誤讀之虞。當代的“電視動漫新聞”形象直觀、幽默談諧,避免了新聞播報中平鋪直敘的貧乏和空洞,更是令受眾耳目一新。
二、新聞能指信息的現(xiàn)場滿足價值
“現(xiàn)場”,是新聞事件賴以生存的時間、空間的物質(zhì)基礎,“現(xiàn)場滿足”則是受眾對信息傳播過程的精神追尋。“百聞不如一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些古老格言印證了人們對“現(xiàn)場”的心理依賴訴求。電視新聞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既已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事實的時空“現(xiàn)場”的“真實復制”,它通過三維鏡頭畫面,整合所指文字、能指圖像等敘事元素,真實地還原現(xiàn)實世界的三維空間。電視新聞在新聞事實敘述過程中,單純的“口播”往往無法滿足完整敘事的信息需求,而能指圖像對新聞事實的客觀記錄與描述,則具有“眼見為實”的證實作用。因此,通過運用新聞現(xiàn)場畫面、新聞照片、漫畫描摹、動畫演繹等其他圖形敘事素材來證實與增強新聞信息的現(xiàn)場感,電視新聞在消除各種信息的不確定性過程中有著“百聞不如一見”的優(yōu)勢。
三、新聞能指信息的注意價值
傳播要有對象,吸引對象的第一步是引起注意,使對象朝向和集中于一定的事實、問題、知識、觀點、形象、聲音等。只有打開“注意”這道門,才談得上認同、聯(lián)系和保持傳播狀態(tài)。注意力的背后是觀眾對信息“求真”、“求知”的心理需求。如何聚集、駕馭受眾的注意力,提高電視新聞的注意價值,是電視新聞從業(yè)人員長久、廣泛關注的話題。傳播者總是希望盡量克服觀眾在收看電視新聞時的隨意性,提高觀眾對電視節(jié)目的視覺維持,希望節(jié)目在盡可能短的時間之內(nèi)抓住觀眾的無意注意(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無需意志參與,不需要做主觀努力的注意),進而轉(zhuǎn)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根據(jù)人的意識需要,把精力集中在一定的事物上)。動漫新聞的能指注意力價值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可視性與視覺凝聚力上;其二是觀眾的易受性與費力程度上。
其一,從可視性與視覺凝聚力上來看,長期以來,動漫一直與娛樂“聯(lián)姻”而與新聞“無緣”,原因在于動漫本身帶有休閑、娛樂、放松的特點。動漫作為一種敘事手段被引入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體現(xiàn)了嚴肅新聞通俗化的敘事理念,滿足了受眾對電視新聞“好看、易看、好聽、易懂”的心理需求特征,對提高觀眾對新聞的注意力是很有用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要想輕易地被觀眾接受,就要在電視新聞的傳播敘事過程中增加圖像敘事的比率,使信息更加形象和生動,從而達到強化心理信息印象、凝聚注意力之目的。動漫新聞簡潔明了的敘事風格和輕松明快的表現(xiàn)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強了觀眾的注意程度,變觀眾收看節(jié)目的隨意性為集中性、介入性,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電視節(jié)目的收視率與傳播深度。其二,從易受性與勢力程度上來看,電視新聞敘事有別于廣播和報紙對信息的闡釋。廣播主要以聲音調(diào)動聽眾的聽覺系統(tǒng),進而感知“聽”的內(nèi)容。報紙是側(cè)重于人的視覺系統(tǒng),通過問讀,進而思辮,感知“看”的內(nèi)容。而電視則是通過聲音敘事表現(xiàn),以能指畫面描寫再現(xiàn),將各種可能的傳播元素和敘事符號相融合,充分調(diào)動人的視覺、聽覺、知覺、感覺等感官系統(tǒng),全方位地感知“所聽”、“所看”、“所知”、“所感”。正是電視的這一特性,決定了電視新聞必須在同一時間盡可能多地利用屏幕文字、新聞畫面、圖表、特效等敘事形式向觀眾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xiàn)新聞信息,令觀眾體驗“視”、“聽”、“讀”三位一體的信息享受,滿足觀眾對電視新聞節(jié)目“好看、易看、好聽、易懂”的要求。
實踐表明,強化電視的易視、易懂性,是牽引、維持觀眾注意力的良方。傳播學原理認為,新聞內(nèi)容能否被觀眾成功接受,不僅取決于新聞內(nèi)容的選擇,更在于新聞在傳播過程中對敘事形式和傳播符號的準確把握,只有盡可能運用能指圖像增強電視易受性以降低觀眾觀看新聞的費力程度,才能有效地增強受眾對信息的注意力與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羅以澄,黃雅堃.論動漫在電視新聞傳播中的敘事價值——以兩岸三地的華語電視新聞節(jié)目為例[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7(03).
[2]樓旭東,岳英迪,吳霜.動漫在電視科教片中的應用[J].理論界,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