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已經(jīng)成為我國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復雜的歷史變革和時代變化中擔負著重大的使命,也對大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中意義非凡。人文關懷作為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有著更加深刻的意義。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關懷的不足之處,給出了一條科學的解決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人文關懷
0 前言
人文關懷,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它是以自由平等為基礎,尊重人的個性,關懷人的精神生活,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闡述。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將“人文關懷”列入到黨的報告當中,提出“必須用正確科學的方式來處理人際交往的關系,對于每個社會成員個體的心理疏導以及人文關懷要予以關注,不斷強化與完善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八大報告又提出了“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绷暯娇倳浽陉U釋中國夢時也到此提到人文關懷,提出了要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與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無疑是對“中國夢”最好的闡釋,也指導著我國高翔思想政治教育的前進方向。
1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對于高校的重要意義
人文關懷是黨在長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所總結出的經(jīng)驗,也是科學發(fā)展觀人本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在高校的建設和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體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
人文關懷是滿足了人性的發(fā)展需求。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體的個體,他們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及尊重,特別是來自與老師和學校。當學生感覺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及認可,內心便會飽受鼓舞,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來面對學習和生活。這樣既挖掘了學生的潛能,也使學生的心理上獲了及極大的釋放,對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實現(xiàn)了大學生綜合全面發(fā)展的需求。大學生是國家發(fā)展的生力軍,需要具有綜合全面的素質面對復雜的社會變化,因此必須具有綜合全面的素質。通過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關心他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幫助他們找到自我意識,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好課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去探索和實踐新的道路,努力將自己鍛造成為了一個優(yōu)秀的棟梁之才。
有利于科學發(fā)展貫徹及全方位落實。高校是思想與傳播的思想文化知識的圣地,也是理論的探索地和最初的實踐地。科學發(fā)展觀的全面落實以及在我國未來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的鞏固,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們新時代的優(yōu)秀大學生人才。他們是未來各行各業(yè)的精英,對國家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對于他們,一定在思想教育中體現(xiàn)出人文關懷。
有利于中國夢的早日實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教育中國夢進行闡述,特別是面對大學里的青年人,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xù)奮斗,中國夢將在青年一代的未來發(fā)展中成為現(xiàn)實?!币虼耍覀儽仨殞⑶嗄暌淮呐囵B(yǎng)當成我們的歷史使命,在教育中事事關心,處處關懷,為祖國的發(fā)展輸出最優(yōu)質的人才,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
2 我國高校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不足之處
2.1 沒有充分體現(xiàn)個性關懷
所謂個性關懷,就是要尊重人的個性,為其提供獨特的教育和發(fā)展道路。我國幅員遼闊、省份眾多,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qū),有著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個性上難免會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思想教育時必須充分做好對學生的個性關懷。但是目前我們的許多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卻并沒有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沒有充分考慮到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從小接事物方面所存在的差異,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對學生的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極為的不利。
2.2 陳舊的灌輸化教育模式
教育改革一直是全社會最為關心的問題,其中陳舊的灌輸化教育模式一直是飽受詬病,這樣灌輸化的教育模式脫離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發(fā)展觀,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在大多數(sh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都是通過黨委、行政領導以指令下達、任課教師課堂宣講、班主任或輔導員教育、黨團學生干部宣傳的方式進行的。這樣自上而上的方式封閉式教育模式,不能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去,不能進行良好的互動,更不能體現(xiàn)學生的個體需求,極易使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甚至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2.3 忽視了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
人文關懷的內涵是從心理的角度來關注人的成長,幫助其解決成長中所遇到的困難,這也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心理疏導。近年來,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帶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這些不良的風氣也逐漸在校園中蔓延,再加上大學生面臨的社會、家庭及個人心理壓力的劇增,最終導致了一些影響極大、極壞的突發(fā)性事件的發(fā)生。這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校對心理疏導的不重視,甚至是忽略。即使面對這些情況,很多高校卻并沒有進行拿出可行的心理疏導方案,導致大學生犯罪事件頻頻出現(xiàn),大有惡性循環(huán)的勢頭。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途徑
3.1 樹立“以人本文”的教育觀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總結過去工作中的經(jīng)驗教訓,加強學習,深刻領悟“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構建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在工作當中,要改變過去的陳舊的教育觀念,將灌輸式教育轉變?yōu)閱l(fā)型、參與性、探究性教育,利用學生們各自所長,制定出不同的學習計劃,使教育工作更加的人性化。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我們可以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學校的建設當中,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也能讓學生在真理的實踐探索中成長。
3.2 實現(xiàn)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關懷的另一種體現(xiàn)。在教育當中,我們不僅要認識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有的放矢地精心培養(yǎng),更要理解在個性化教育的同時,全面發(fā)展也應當是專業(yè)化人才素質發(fā)展的必經(jīng)道路。每一個大學生最終都要走向社會,選擇各種各樣的工作,面臨各種各樣的抉擇,這不是單靠專業(yè)知識所能解決的問題,它更多考驗的是人的使淵博的知識和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才能真正頂住壓力,才能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棟梁之才。
3.3 加強對于大學生的心理疏導
心理健康水平直接關系到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未來,一直都是大學教育的重點和焦點。特別是近些年,大學生犯罪案件層出不窮,并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如果不盡快加快疏導,必然會釀成更多的慘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強互動交流,對于大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及時答復,對于大學生提出的合理建議和要求,及時進行緩解學生之間的矛盾,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培養(yǎng)出一批樂觀積極的優(yōu)秀大學生,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發(fā)展而努力。
4 結束語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高速的網(wǎng)絡化、交叉式社會發(fā)展模式已經(jīng)不可能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傳統(tǒng)的模式當中,只有將人文關懷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融會貫通,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突出重圍,取得更大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必須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既做良師、又作益友,實現(xiàn)師生間和諧友好關系的發(fā)展,真正將人文關懷體現(xiàn)到實際工作當中,為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大學生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施林春,陳碧欽,謝從戎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2]徐東輝,孔麗芳.論大學生政治參與對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作用[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03).
[3]韓華.人文關懷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02).
作者簡介
徐蓓,武昌理工學院,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