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念
體育準備活動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質量的準備活動是高效體育課堂的前提。然而,長期以來,由于體育教師對準備活動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到位,理解不全面,導致了體育準備活動存在不顧學生年齡差異、活動組織形式同質化、專項性準備活動(和一般性準備活動相區(qū)別)普遍遭到忽視的問題。不少體育教師組織的準備活動形式和內容單一,教學效果欠佳。為此,筆者對體育準備活動的組織、實施方式進行了探索。
1.擺正認識,把準備活動提高到應有的位置。
準備活動是否充分到位將直接影響體育基本部分的學習,因此教師要對準備活動有科學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要杜絕壓縮準備活動時間的行為。此外,教師要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研究,掌握準備活動的相關理論知識,科學認識其難度、強度與學生年齡特點的關系以及對體育教育教學的意義和作用。針對學生對準備活動的作用認識不到位、動作隨意、敷衍了事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讓學生知曉科學合理的準備活動是提升人體機能、適應能力的重要保障。通過引導,讓學生切身體驗到準備活動在促進身心快速進入運動狀態(tài)、避免運動傷害事故中的作用。
2.創(chuàng)新設計,充分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
程式化、區(qū)分度小的準備活動會讓學生感到乏味無趣。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欲望,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場地器材等情況,綜合考慮、統(tǒng)籌選擇,設計新穎的活動內容。既要有原地的活動,又要有行進間的活動;既要有徒手體操,又要有器械體操;既要有單人活動,又要有雙人和多人活動。另一方面,準備活動的組織形式也要力求做到靈活多樣。如:將徒手練習和器材練習、原地練習和行進間練習、單雙人練習和集體練習、一般練習和專項練習進行搭配、組合、補充、優(yōu)化。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使學生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不斷得到新的刺激,使學生的身體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鍛煉提升。
3.有的放矢,提高準備活動的針對性。
準備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將學生的身體機能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學習基本內容,預防運動傷害。準備活動部分的教學內容與基本部分的教學內容要緊密結合,使學生的身體全面舒展。如“前滾翻”教學內容最容易受傷的是頸部,此教學內容實施前就要充分做好頸部的準備活動。與語數(shù)外教師相比,體育教師所教班級相對較多,教學對象范圍廣,每天都有幾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對于不同班級、不同教學內容,教師不能簡單地重復準備活動的內容,要根據(jù)各班學生的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將準備活動的全面性原則和一般性原則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負荷合理,符合學生身心特點。
一直以來,準備活動的教學時間到底多長才更合理是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爭論不休的話題。筆者認為,準備活動時間的長度、負荷大小的確定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體質情況、氣候氣溫以及教材內容的強度和特點。負荷過小,起不到準備活動的作用;負荷過大,學生體力消耗過大,容易引起疲勞,影響基本部分的教學。一般情況下,準備活動的負荷以學生心率為100-120次/分為標準。如:以小學40分鐘課堂為例,準備活動時間一般安排為8-10分鐘為宜,冬季適當延長,夏季適當縮短,控制好時間和負荷,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高效課堂一直以來都是體育教師的追求目標,高效的體育課要靠高質量的準備活動來保障。只有將準備活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認識,精心設計編排,科學組織實施,并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高效課堂才能落到實處?!?/p>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掘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