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勇
〔關鍵詞〕 習作教學;各年級段;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20—0044—01
習作能力是一個由多種因素和多層次構成的能力,構成習作能力的基本因素有很多,教師在習作教學時,不能把習作能力的形成過程完全割裂開來,各自為戰(zhàn),相互間獨立運行,而應依據各年級段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認知規(guī)律及教材的設置情況等統(tǒng)籌考慮。筆者將從以下幾方面闡述具體的實施和滲透方法。
一、一二年級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朗讀及口語交際能力
1.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實際上是貫穿于各個學科的,語文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則要在觀察方法和技巧上加以培養(yǎng)。教師要充分利用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圖文并茂的特點及豐富、直觀的教學素材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學會觀察的方法,內化觀察的技巧,并通過說和聽來檢驗學生的觀察水平,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
2.朗讀能力是低年級段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是低年級段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通過朗讀可以感知句子的基本形式,理解文章內容和文章的思想感情,深化和鞏固字詞,體會語言表達的優(yōu)美和方式。通過朗讀指導,可以使學生認識和掌握一些簡單的標點符號,可以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從而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句﹑段概念提供保障。因此,教師要抓住低年級學生模仿背誦能力強的特點,通過復述、背誦以及依據課文構句的特點,使學生在朗讀中學會表達、學會說話。
3.口語交際是語文學習過程中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是低年級學生發(fā)展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谡Z交際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學生思維情感的健康發(fā)展以及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養(yǎng)成,是學生習作能力基礎的基礎。口語交際是學生運用和學習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形成良好語言習慣與發(fā)展語言水平的關鍵,是學生今后說話水平、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智力發(fā)展的基礎性工程。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口語交際,尤其要重視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學生語言能力的好壞。
二、三四年級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重視讀寫結合
三四年級是習作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重要和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學生的習作能力是一個由幾句話到段、由段到篇的形成過程。因此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另外,讀寫結合是學生掌握習作方法,提高習作水平較為有效的途徑之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和寫作是彼此相聯系的,教師只有找到閱讀和寫作的聯系點,才能使學生在構思、選材、謀篇、分段、造句、用詞等方面找到彼此的聯系,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形成寫作的能力,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閱讀之所以能夠對寫作有極大的幫助,關鍵不在于生搬硬套的機械對號,而在于對閱讀中思想和技術方面的消化理解和掌握。從這個意義上講,讀寫結合應側重于閱讀研究,這樣閱讀和寫作的“效益”才會比較大。但要指出的是,讀寫結合不能把讀的“拿來”立即用在寫上,也不能犯“唯技巧論”的毛病,一定要圍繞著讀寫的“聯系點”,吃進——消化——吐出,這樣的讀寫結合才是科學的,所以教師一定要在讀寫的聯系點上加以引導,加強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是真正意義上的讀寫結合。
三、五六年級重點提高習作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鑒賞和判斷能力
我們說閱讀教學是貫穿始終的,而小學高年級段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后,對識字、理解詞義、遣詞造句等方面已具備了自主消化、自主構建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教師應在抓學生的習作質量上下工夫,而就習作質量而言,教師應在習作的表達順序以及表達方法的掌握與運用上下工夫,突出學生習作的層次性、具體性及學生習作中思想感情的表達,使學生學會修改自己的習作,能夠自主判斷一篇習作的好壞,并對不理想的習作指出問題所在。
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教師還應從閱讀入手,以引導和啟發(fā)為重點,讓學生自主地在閱讀教學中找到“聯系點”,即與習作的契合點。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須通過對一些例文的分析和鑒賞,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并使學生找出文章值得借鑒欣賞、需要修改和擯棄的地方,掌握判斷的方法,學會修改與自我完善的辦法,使文章通過修改更加完美,努力提高自身的習作能力。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