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次仁
摘 要:所謂“后進生”,是指思想、學習相對落后的學生。原因是與不良教育因素的影響有關。這包括學校、家庭、社會諸方面的不良影響,既有智力啟蒙方面的問題,也有學習習慣養(yǎng)成問題等。它提示我們“后進生”形成的各種復雜的背景原因,警示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他們好多在學習上“惡性循環(huán)”,不僅自己對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而且會給整個班級的學習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正確看待后進生,使他們消除自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幾乎所有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全面實施教育。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想進一步提高后進生的成績,更加全面發(fā)展他們的基本素質,就必須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學習;后進生;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57-01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fā)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長期的教學實踐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當學生對某一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就會集中自己的精力,采取積極主動的行動,去學習掌握該學科知識,取得令人滿意的學習效果。每個班級總有一部分學生,由于生活的經歷,周圍的環(huán)境,以及自身的接受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成為學習上的困難生,這些學困生往往對學習失去興趣,每天的到校、上課、聽講只是為了應付家長和教師,那么怎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注重情感教育,使后進生消除疑懼
學生的情感較豐富,他們需要教師對他們多關心、多愛護,尤其是后進生,他們更需關心和愛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學生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只有愛護后進生,才能使他們和老師感情融化,以便于接近他們,才能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后進生身上的毛病多、缺點多,也就是說不能按時預習、復習,不能獨立完成作業(yè)、學習被動、自覺性差;對教師布置的作業(yè)馬虎應付,甚至抄襲;平時不愿認真學習;考場上臨時發(fā)揮,考試成績差;缺乏自覺性、自信心等等,從而常受到父母、教師、同學對他們的冷淡、歧視,很少得到溫暖和同情,使他們背有思想包袱,產生自卑心理,對教師抱有疑懼和對立情緒,對班集體疏遠,常懷疑老師和同學對他的關心和愛護是否真誠。只有讓他體會到你是關心她愛護他的,他才會去努力去奮斗!
二、培養(yǎng)學習興趣,以端正學習態(tài)度
古人云:“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學習也一樣,后進生之所以學習不好,成績始終無法提高就是因為沒有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學習,缺乏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生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改進后進生的落后現(xiàn)狀,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并不比別人笨,只要下工夫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必要時教師可為后進生“開小灶”,指導和點撥他們改變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tài)度,使他們增強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亮點”和微妙的進步,及時給予他們肯定、贊揚、鼓勵,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進步,從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點燃自尊心的火花,獲得克服缺點的勇氣和自信,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建立持之以恒的學習決心,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精神,提高了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轉化了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因此,如果我們每位教師對后進生點滴進步都能給予肯定和鼓勵,相信每個后進生都會以極大的興趣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三、正確看待進步過程,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
后進生在不同程度上被激起學習興趣后,在前進中難免再次遭遇困難和挫折,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反復,甚至倒退。這時,正是考驗教師是否具有異乎尋常的耐心的時候,也是關系到后進生是否能被真正的激發(fā)出學習興趣,能否最終真正的走向成功。
后進生的學習興趣的丟失和湮滅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心理過程,它的恢復和激發(fā)也注定是一個更加漫長、更加復雜的斗爭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存有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的焦躁心理,要積極的尋找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和轉變過程的有效方法,要運用自己的耐心去正確看待并解決后進生前進中的反復,要抓反復、反復抓 ,以期待他們全面認識并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取得更大進步。
四、積極營造和諧的氛圍,激發(fā)后進生的合作興趣
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一種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建立起一個熱情的、大家喜歡的氛圍而使學習行為具有廣泛的自由。當課堂上存在著一個和諧的氛圍時,學生們就會有許多積極的反應,使學生對相互之間的合作更感興趣。和諧的氛圍有利于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更加相互尊重,更加善于向別人學習,也有利于優(yōu)秀生改變對后進生的態(tài)度,防止產生自卑心理。只有和諧的課堂氛圍作依托,才能既營造出小組合作中的平等、互助,才有個性發(fā)展的學習情境。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就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就要堅持不懈,始終如一,不斷地探索適合學生的新方法。教師要把更多的愛心獻給他們,把更多的鍛煉機會留給他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們,把贊許的語言講給他們。使學困生感受到老師愛他們,使他們產生不斷進步的勇氣,這樣就能使學困生都能沿著正確的軌道轉變,早日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
參考文獻:
[1] 高 峰.關于差生的成因及轉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
[2] 何小東,冉海波.淺談差生心理教育問題及轉變方法[J].科學咨詢,2009
[3] 李慶華.教學中差生轉化的良方[J].成功,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