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育效果。課堂教學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40分鐘要質量,實現(xiàn)高效。情境教學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升華學生對文本的認知,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更能讓學生,學以致用。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深化感知;啟迪思維;學以致用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育效果。課堂教學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40分鐘要質量,實現(xiàn)高效。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導”的作用,教師要入情入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深化學生感知,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精華,學會思維的方法,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入情入境,激發(fā)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币虼耍陶咭朴诩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創(chuàng)設情境開始。如,學習《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時,文章的重點是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但教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就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呢?課文開始,我以學生熟知的歌曲《天路》導入,學生在歌曲視頻中了解到了西藏的居民生活狀況,從而認識到西藏必須開發(fā),雖任重道遠,但勢在必行。知道我們的筑路大軍在這樣的情況下接受了這樣造福人民的任務后,敬佩之情由然而生。這樣的課堂,是視覺、聽覺、感覺上的最大享受,課堂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入情入境,深化感知
從引導的角度看,入情入境,深化感知,首先是教師提問要入情入境。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在學完父親不顧眾人的勸阻,依然繼續(xù)挖掘時,教師可適時提問:“假如你是阿曼達的父親,我想問問你,災情這樣嚴重,你為什么不離開?”這樣的提問,更能讓學生進入角色,仿佛自己現(xiàn)在就是阿曼達的父親,正在艱難地挖掘著。學生進行了角色轉換,因而理解起書面上的語言文字時,注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挖掘人物的思想內涵則輕而易舉。
從合作的角度看,入情入境,深化感知,就是師生共同進入情境。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在學完父親不顧眾人的勸阻,依然繼續(xù)挖掘時,教師可充當其他失去了子女的父母、警察、救援人員,學生扮作阿曼達的父親,進行角色對話。師生雙邊的活動,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對話朗讀中,學生由語言文字體會到這真是一位堅持不懈的父親,這真是一位愛兒子勝過自己的生命的父親。這樣的角色朗讀,遠比枯燥的分析來得有趣,有激情,學習效率自然也高出許多。
三、入情入境,啟迪思維
用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中心,往往是文本中最靚麗的地方。在這樣的描寫中要開啟學生思維,往往需要學生入情入境。如,在教學《冬陽·童年·駱駝隊》時,其中有一個細節(jié)是小作者學習駱駝咀嚼,這就需要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學生是否進入情境,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如,進入了情境的學生一邊讀,一邊模仿文中描寫的小作者咀嚼的樣子,自然而然地就感受了童趣,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天真可愛。而沒有進入情境的學生對于這段文字談起體會來,無從開口,評價起來也找不到落腳點。要開啟學生的思維,必須讓學生進入情境,只有進入情境,才會有自己的體驗,才能得到思維的鍛煉。
四、入情入境,學以致用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聽、說、讀、寫的過程。我的許多次課堂教學都讓聽、讀、說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這一課之后,我特意抽出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想象列車將要載著志愿軍回到祖國,此時此刻,志愿軍會說些什么?并寫下來。沒想到學生一改往日的思維局限——寫一些送別之類的話,竟以對面站著的是小金花、大娘、大嫂等為情境,由事到情,將離別之情,將千言萬語含在了事情當中,有的則邊敘事邊抒情,打破了往日的千篇一律,寫出來的文字不僅新穎,而且還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我想這一成功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源于課堂上讓學生入情入境,因而學生在寫的過程中也能進入情境,由例到技,不僅掌握了本文的文字內涵,而且還學會了新的寫作方法。
入情入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升華學生對文本的認知,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更能讓學生由例到技,學以致用??偠灾?,教學離不開學生積極的參與,更離不開教師熱情的奉獻。入情入境,開啟了學生的積極性。高效課堂是教師的奮斗目標,更是師生共勉的絕好陣地。我相信,實現(xiàn)課堂高效必入情入境。
參考文獻:
蘇冠華,蘇清華.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J].學園,2013(33).
作者簡介:王瓊,女,現(xiàn)任中學二級教師,就職于湖北省秭歸縣三峽工程希望小學,研究方向:語文課堂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