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立,葉佳梅,潘 蕊
(1.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福建 廈門 361005;2.福建省長泰縣巖溪中心小學,福建 漳州 363900)
試析腰部技術動作對波浪式蛙泳技術動作的影響
曹 立1,葉佳梅2,潘 蕊1
(1.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福建 廈門 361005;2.福建省長泰縣巖溪中心小學,福建 漳州 363900)
綜觀世界優(yōu)秀蛙泳運動員的波浪式蛙泳技術,在快速游進時腰部帶有小波浪起伏動作,但是很多游泳愛好者在學習波浪式蛙泳時都容易忽略腰部的技術動作。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專家訪談法和邏輯分析法對當今世界優(yōu)秀蛙泳運動員的波浪式蛙泳技術和傳統(tǒng)的平式蛙泳技術進行深入分析,結論表明蛙泳技術動作中腰部的技術動作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腰部技術動作在波浪式蛙泳中有減少形狀阻力的作用,腰部技術動作在波浪式蛙泳中有增大推進力的作用,腰部技術動作在波浪式蛙泳中有串聯(lián)各部位技術動作的銜接作用。建議游泳愛好者在學習波浪式蛙泳時,重視和加強腰部力量和柔韌性的練習,充分發(fā)揮波浪式蛙泳優(yōu)于平式蛙泳的優(yōu)點。
波浪式蛙泳;平式蛙泳;腰部技術動作;形狀阻力;推進力
蛙泳是最原始的游泳競賽項目。近年來不斷加強訓練科學化,蛙泳技術的變化較之前十分明顯。根據(jù)運動軌跡來看,蛙泳分為2種:平式蛙泳和波浪式蛙泳。早期專家認為蛙泳游進時身體應保持水平姿勢,即平式蛙泳。20世紀70年代以后,開始出現(xiàn)一種身體以波浪形前進的游法,稱之為“波浪式蛙泳”。綜觀世界優(yōu)秀蛙泳運動員的技術動作,他們除了十分強調蹬腿的力量和技術外,還很注意發(fā)展腰部力量和柔韌性,強調“腰腿合力”的作用。如今,腰部力量和技術已成為波浪式蛙泳技術動作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波浪式蛙泳優(yōu)于平式蛙泳的主要原因。但是很多游泳愛好者在學習波浪式蛙泳時容易忽視腰部的技術動作和發(fā)力,導致動作脫節(jié),不能完全發(fā)揮出波浪式蛙泳的優(yōu)點。
蛙泳是4種比賽泳式中對技術要求最高的泳式。查閱以往的研究資料,大都針對波浪式蛙泳的整體技術動作分析和運動生物力學分析展開,對波浪式蛙泳的腰部細節(jié)技術的研究卻捉襟見肘。所以,本研究就這一細節(jié)技術展開針對性研究和探討。
1.1 研究對象 腰部技術動作對波浪式蛙泳技術動作的影響。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游泳》、《游泳成功教學》書籍和相關文獻資料,獲得與本研究相關的數(shù)據(jù)和圖片等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相關理論依據(jù)。
1.2.2 觀察法 對美國游泳協(xié)會制作的世界一流蛙泳運動員的視頻和照片進行觀察研究,如,世界優(yōu)秀蛙泳運動員摩西、日本蛙王北島康介、我國優(yōu)秀蛙泳運動員羅雪娟等,從而分析其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技術動作。
1.2.3 專家訪談法 根據(jù)研究目的設計訪談提綱,對曾經(jīng)任北京市游泳隊的李蔚冬教練進行訪談,聽取專家意見和建議并加以整理,為本研究提供參考。
1.2.4 邏輯分析法 根據(jù)前人的研究資料和個人的研究及訓練經(jīng)驗進行綜合的邏輯分析,運用歸納、對比分析、總結概括等方法,對已有資料數(shù)據(jù)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詳細有效的分析在波浪式蛙泳中腰部技術動作的重要性。
2.1 波浪式蛙泳技術與平式蛙泳技術的對比分析
2.1.1 平式蛙泳的技術特點 平式蛙泳是20世紀70年代之前的主流技術。那時的專家認為游泳時,身體應采用水平姿勢,這樣的技術特點使得身體位置接近水平位,臀部起伏較小并始終接近水面,通過抬頭做吸氣動作時運動員的肩部也不露出水面。因此,平式蛙泳的技術使得身體沒有多余的上下起伏動作,有效減少迎面阻力,從而游起來省力減阻。
2.1.2 波浪式蛙泳的技術特點 波浪式蛙泳也稱為海豚式蛙泳。其技術特點為:身體起伏較大,劃手換氣時肩部全部露出水面,臀部位置較低,身體姿勢是向前傾斜的。蹬腿時,低頭伸肩、前沖和提臂,以波浪式節(jié)奏前進,利用波浪式起伏形成流線型,減少阻力,提高游速。
2.1.3 平式蛙泳與波浪式蛙泳的區(qū)別 波浪式蛙泳的技術更為復雜。平式蛙泳主要是手與腿的配合,而波浪式蛙泳除了手與腿的配合之外,還要有提肩、拱背和腰髖部的上下波動動作,其中含胸提肩是形成波浪式的主要動作。波浪式蛙泳的發(fā)明人,1992年奧運會冠軍巴羅曼的教練納吉稱:肩部應沿著均勻的波型線游進。也就是說,肩部應該沿著非常均勻的波形起伏,吸氣后,肩部不要突然垂直下沉,而是在蹬腿時,身體做好前撲動作;另一位巴羅曼的前任教練厄本稱其為“餓貓撲食動作”[1]。如果肩突然下沉,會在均勻的波浪線上突然出現(xiàn)凹陷,這是波浪式蛙泳與水平式蛙泳的最大技術區(qū)別。[2]
2.2 波浪式蛙泳游進速度優(yōu)于平式蛙泳的技術動作成因分析
2.2.1 波浪式蛙泳中的提肩動作 “提肩”首先是為了使肩和臂上升到一定高度,以便于雙臂在水面上做好前撲動作準備;水平式蛙泳的向前伸臂動作是在水面下完成的,這就會產(chǎn)生很大的阻力。波浪式蛙泳在提肩的同時挺腰,使整個身體受阻部分露出水面,從而大大減小迎面阻力;而水平式蛙泳使身體的最寬部分—肩部始終不露出水面,這就產(chǎn)生了較大的迎面阻力。
2.2.2 波浪式蛙泳中的拱背動作 俄羅斯研究人員曾利用海豚做過實驗,得出結論[3]:游泳時越貼近水面,所受的阻力越小,游得越快。因此,波浪式蛙泳正好采用的是海豚式的拱背動作,使身體貼近水面,這種新技術得到了理論支持。除此之外,拱背動作讓運動員的向后蹬水動作更容易發(fā)力,幫助優(yōu)化劃手動作后蹬腿動作的效果。正如巴羅曼所說:正是因為前撲時拱背動作,讓我獲得了很大的推力。除了蹬腿效果之外,波浪式蛙泳的前撲還增加了上肢劃水的距離。
2.2.3 波浪式蛙泳中的重心(肩部、腰部的配合技術動作) 除了提肩和拱背外,腰的擺動也是2種蛙泳技術動作的區(qū)別,這也是大多數(shù)游泳愛好者容易忽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游泳運動員的重心非常重要,穩(wěn)定的重心能確保身體的平穩(wěn),是產(chǎn)生較好游進效果的前提。運動員在采用波浪式蛙泳時,身體姿勢是傾斜的,臀部的位置較低而肩部位置較高,在整個游進動作過程中,腰部有海豚式的波浪動作,使重心上下起伏,產(chǎn)生類似于蝶泳的推進力(圖1)。
圖1 波浪式蛙泳臀部、肩部和重心中心曲線[2]
雖然波浪式蛙泳的擺動幅度比平式蛙泳大,會直接導致重心的移動,影響運動員的速度。但是,現(xiàn)代游泳運動員加強了腰部力量的專門訓練,重視“腰腿合力”,犧牲一部分重心的穩(wěn)定性來換取更小的迎面阻力和類似蝶泳的推進力,最終加快游進速度。
2.3 腰部技術動作對波浪式蛙泳技術動作的重要影響
2.3.1 波浪式蛙泳技術中腰部的技術動作 波浪式蛙泳的技術中,腰腿配合至關重要,如果配合不協(xié)調,將直接影響到腿的動作效果,和游進速度的均勻性。
波浪式蛙泳腰部的特有擺動技術。簡單來說分為2個部分:1)在做提肩動作時腰髖部的下壓;2)蹬腿完成后,跟隨上身波浪軌跡的上擺。[4](圖2)
圖2 波浪式和平式蛙泳的腰部游進曲線[1]
2.3.2 腰部下壓動作對波浪式蛙泳技術的影響 波浪式蛙泳腰部的下壓動作是完整的波浪式蛙泳腰部技術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波浪式蛙泳加大了對腰腹力量的要求,但波浪式蛙泳不會加大人體在水中的阻力。如圖3所示,波浪式蛙泳在收腿后的動作中,身體稍呈屈身姿勢,腰髖下水流流速暫時減緩;劃臂時,腿部上提,腰部下壓,可使水流加快后移,不會產(chǎn)生較大的形狀阻力,流速較好。在蹬水結束后,腰部隨上身上下擺動,腰部與肢體的協(xié)調配合是保持重心穩(wěn)定并使身體呈現(xiàn)波浪型的重要影響因素。而平式蛙泳雖可節(jié)省體力和穩(wěn)定重心。但隨后的收腿動作大腿阻水,反而會大大增加形狀阻力。
圖3 2種蛙泳收腿動作的阻力現(xiàn)象[2]
2.3.3 波浪式蛙泳中的“蛇腰拖髖”技術 “蛇腰拖髖”技術是由腰部的下壓而開始的,一般將波浪式蛙泳中的腰部技術稱為“蛇腰拖髖”技術。
第1步:當臂劃水時,腿保持放松或伸直姿勢,在收手時不急于收腿,讓腿放松并自然屈膝,身體成反弓形。腰部較平式蛙泳下壓一些,使軀干和大腿呈現(xiàn)相對直線。
第2步:當吸完氣手前伸約2/3部位時,急速做收腿和快速的蹬腿,即在伸手中做快速的腿的收蹬夾動作。
這一配合技術能使手劃水有效部分與腿蹬夾水有效部分緊密銜接。腰部下壓動作則是這一配合技術的基礎,雖然快速收腿動作會產(chǎn)生一定的反作用力,但卻有利于臂、腿的緊密配合,并且能夠更好地利用手臂劃水的作用,總的效果是提高了游進速度。
2.3.4 腰部上擺動作對波浪式蛙泳技術的影響 波浪式蛙泳中的腰部動作先由腰部發(fā)力帶動臀部下壓,然后是蹬腿結束后的上擺。使臀腿部在腰腹的帶動下沿上身動作的波浪式軌跡做出上擺波動動作游進,游進時產(chǎn)生出類似蝶泳的推進力,從而提高游進速度。腰部的上擺動作與下壓動作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形成完整的波浪式蛙泳的腰部技術動作。
2.3.5 腰部的起伏動作對推進力的影響 波浪式蛙泳的腰部起伏動作是由劃手動作帶動完成,劃手加蹬腿動作一起抬高臀位和身體位置,然后腰部帶動大腿、小腿和腳掌做波浪蹬腿。這種蹬腿與蝶泳的第1次動作相似,而腰部的上擺動作相當于蝶泳的第2次打腿。所以波浪式蛙泳的腰部上擺動作應該和蝶泳大腿的時機一致,在完成腿部的推進動作和加速度開始減小的時候開始。腰部上擺動作有助于升高蹬腿后下沉的下肢,以保持身體位置的平衡。所以,腰部動作能夠為蛙泳提速的實質在于前進時的作用類似于蝶泳的第2次腿。
圖4 腰部上擺技術的推進力曲線
根據(jù)美國湯姆博士對“波浪式蛙泳與平式蛙泳推進力”的論述所作的曲線圖[12],對它們的推進力作了較為精確的比較。從圖4中可以看出:AB表明由劃手和蹬腿產(chǎn)生的推進力大小和持續(xù)過程,BC表明蹬腿結束后,由于腰的起伏產(chǎn)生第2次推進力的持續(xù),CD表明蹬腿和劃水都結束之后,推進力逐漸減小。
從圖5中可以看出:AB說明蹬腿動作增加推進力的大小和持續(xù)時間,BC是蹬腿結束推進力減少的過程。
從圖4和圖5中可以看出:主要差別在于圖4出現(xiàn)2次推進力高峰,第2次高峰是腰部波浪技術產(chǎn)生的推進力,促使運動員蹬腿結束后依舊快速前進一段距離。而圖5中的推進力持續(xù)時間較短,推進力上升與下降急劇變化,使得運動員在游進中速度變化較大,在相同游進距離中能量消耗更大。
2.3.6 腰部技術動作對整體技術動作配合的影響 在競技游泳的4種泳姿中,蛙泳的技術難度最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劃水距離短,并且劃手與蹬腿的還原動作均在水中進行,容易產(chǎn)生更多的阻力,這也導致蛙泳較其他泳姿的前進速度較慢。
圖5 腰部無上擺技術動作的推進力曲線
蛙泳游進中的協(xié)調配合是很重要的也是難點所在,波浪式蛙泳更是如此。腰部的技術動作更是銜接各環(huán)節(jié)技術動作與腿部技術動作的關鍵所在。
3.1 結論
3.1.1 腰部技術動作在波浪式蛙泳中有減少形狀阻力的作用 平式蛙泳雖可節(jié)省體力和穩(wěn)定重心。但隨后的收腿動作大腿阻水,反而會大大增加形狀阻力。而波浪式蛙泳在收腿同時使臀部在腰腹的帶動下沿上身動作呈波浪式軌跡,不會增大形狀阻力。
3.1.2 腰部技術動作在波浪式蛙泳中有增大推進力的作用 在波浪式蛙泳中,腰的擺動是必不可少的技術動作。也是容易讓大多數(shù)游泳愛好者忽略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整個游進動作過程中,腰部有海豚式的波浪動作,使重心上下起伏,尤其是蹬腿結束后腰部的上擺動作,能夠產(chǎn)生類似于蝶泳的推進力,從而加快游進速度。
3.1.3 腰部技術動作在波浪式蛙泳中有串聯(lián)各部位技術動作的銜接作用 在競技游泳的4種泳姿中,蛙泳的技術難度最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劃水距離短,少了重要的推水加速度階段,然后劃手與蹬腿的還原動作均在水中進行,因而產(chǎn)生更多的阻力,導致蛙泳較其他泳姿的前進速度較慢。較其他泳姿來說,配合尤其是蛙泳的重難點所在,波浪式蛙泳更是如此。腰部的技術動作更是銜接上身各環(huán)節(jié)技術動作與腿部技術動作的關鍵所在。
3.2 建議
3.2.1 加強腰部核心力量和柔韌性的練習 波浪式蛙泳較傳統(tǒng)的平式蛙泳更強調腰腹力量。適量地增加腰腹核心力量練習是更好掌握波浪式蛙泳技術的基礎。除此之外,如果腰部柔韌性不夠,技術動作不到位,也無法發(fā)揮出波浪式蛙泳的技術特點。所以腰部柔韌性的拉伸練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2.2 適當進行身體協(xié)調性的練習 波浪式蛙泳的技術動作更加復雜,更講究身體各部位尤其是腰和其他環(huán)節(jié)的配合,如果因為身體不協(xié)調而出現(xiàn)的技術環(huán)節(jié)脫節(jié),會使得劃手與蹬腿無法有效配合,影響游進速度的均勻性、協(xié)調性,所以適當?shù)膮f(xié)調性練習是必不可少的。
[1] 陳武山.現(xiàn)代蛙泳技術特點綜述[J].游泳運動,2008.06:32-34.
[2] 梅雪雄.游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王慶偉.淺析“平式”蛙泳和“波式”蛙泳的特點與區(qū)別[J].中國校外教育,2011(8):149.
[4] 何志峰.波浪式蛙泳技術分析[J].屏東教大體育,2009(13):138-146.
[5] 劉華斌等.游泳技術與訓練的發(fā)展方向[J].湖北體育科技,2008(9):611-612.
[6] 繳桂躍.小菲的腰瓊斯的腿[J].游泳運動,2007,(3):15-17.
[7] 張明飛.蛙泳的新出路在何方[J].游泳,2009(1):12-14.
[8] 游泳教材小組.游泳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9] 紀錦和.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0] 顏紹瀘.周丙寬.體育運動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11] 仰紅慧.男子波浪式蛙泳技術的水下運動學分析[J].體育科研,2005(4):53-56.
[12] 周荊艷.對蛙泳運動員腰腿合力作用的探討[J].四川體育科學,1992(1):44-47.
[13] 張亞東.蛙泳技術訓練的個性化特點[J].游泳,2003(1):11-17.
[14] 河臺正治.學習世界一流選手的游泳技術[J].游泳(日本),1995(5):15-17.
Research on Effect of Waist Technique Action to Wave Breaststroke Technique
CAO Li1, YE Jia-mei2, PAN Rui1
(1.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Fujian China; 2. Fujian Changtai Yanxizhongxin Primary School, Zhangzhou 363900, Fujian China)
Throughout world outstanding wave breaststroke technique, elite swimmer’s waist is along with small wave action in process of fast moving forward, which is ignored by swimming amateur.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observation, specialist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thesis implements indepth analysis to wave breaststroke technique of present world elite breaststroke swimmer and traditional fat breaststroke technique. Result shows waist technique is a rather important part of breaststroke technique, which reduces form resistance, increases propulsion, and plays the role of connecting technique of all parts. Suggestion: in learning wave breaststroke, swimming amateur should emphasize and strengthen waist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 exercise, so as to make full advantage of wave breaststroke technique than flat breaststroke technique.
wave breaststroke; fat breaststroke; waist technique; form resistance; propulsion
G861.14
A
1004 - 7662(2015 )04- 0073- 04
2015-02-25
曹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體育經(jīng)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