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平
【摘要】語文綜合實踐課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活動課。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學習慣影響,在實際教學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模式成了演戲型甩手型上課型,為全面實施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改變現狀對策應從任務布置精心指導宏觀調控及時評價四個環(huán)節(jié)體現其綜合性教學目的的實踐性,從生活社會能力諸多方面體現其范圍的綜合性,從語言氛圍體現其口味的語文性
【關鍵詞】綜合 實踐 現狀 創(chuàng)新 能力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6-0059-02
語文學習的綜合實踐活動是源于我國語文教育界對杜威的"活動課程"理論的創(chuàng)造性借鑒。主要表現為學生是課堂主體,以活動為學習形式,以學習語言知識、形成語言能力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的新的課堂形式。也就是說它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知識與能力,并從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激蕩、視野的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和評價模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重要陣地,也是開展個性教育,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載體和平臺。
一、課堂實施現狀
長期以來,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大一統(tǒng)"的教學行為。利用過的課程資源基本上局限于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參考和教科書,最多擴展到課外讀物、朗讀磁帶、教學掛圖、幻燈片、多媒體等。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往往是遵循教學大綱,執(zhí)行教學計劃,教授教科書??己藢W生一般以掌握運用知識信息多寡為考核目標,脫離社會,脫離現實、脫離生活,把語文當作不食人間煙火的純藝術課,審美課。這種傳統(tǒng)教學習慣影響根深蒂固。
在實際教學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少,就算有也流于以下幾種形式:演戲型,甩手型,上課型。要么將課程當成簡單的游戲,師生熱熱鬧鬧地"秀"一場,要么當成傳統(tǒng)的字詞句分析課,枯燥乏味,無法高質量完成教學目標。有的教師新課標理念不徹底,認為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活動課,老師布置任務,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忽視過程與組織,更有甚者課堂失去語文味;有的認為活動費時費力,教學效果難以及時凸現而行為怠慢;有的認為傳統(tǒng)的模式簡明老道,也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擔心放手搞花樣教學易,收攏卻難;有的熱情高,可后勁不足,又無經驗,活動不能持之以恒等都制約著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淡薄,敷衍了事,認不清語文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有的綜合性學習中存在教師"作壁上觀",放任學生的現象。學生活動得不到正確的指導,使綜合性學習處于放任自流狀態(tài),降低了綜合學習的質量,學生難以從活動中得到預期的鍛煉。學生參與的面不是很廣。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有一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同學積極參與到整個活動的設計、組織、成果的展示等環(huán)節(jié)中來,與此同時,還有一小部分同學由于多種原因,無形中被排除在外。評價體系相對滯后。由于評價改革相對滯后,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在學校、教師、學生評價等方面尚未有實質性的突破,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進一步實施。
這種半吊子漫不經心的做法,已不能適應語文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對學生語文素質的要求和學生對語文學習廣泛性及多樣性的需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要全面實施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除在整合和優(yōu)化課程結構、開發(fā)課程資源上更要在教研教改實踐運用上下工夫。如何開發(fā)課程資源,有效地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提高語文學習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拓展知識的空間。往往成了教師組織實踐性教學忽視或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二、應對對策與謀略
㈠首先要體現目的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是區(qū)別于單一的課堂學習模式,不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fā)掘課程資源,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親自實踐,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所以說這種類型的課,功夫應該在課外,課內僅限于活動展示的作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不能光靠教師講授知識,但亦不能完全沒有教師的"授",這里的"授"指的是教師在開展活動前后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充分的指導。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認為一次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至少需要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1.任務布置
布置任務是開展實踐活動的前奏,主要是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展開課題研究,明確課題研究目標和意義。任務布置要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因此教師有必要精心創(chuàng)設生動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探究問題,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主題。按照興趣相近者、主題相近者、性格相近者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分組合作。例如要開展一次以"看看我們的地球"為主題的活動課,教師就應在任務布置中指導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任務,成立學習小組,根據任務需要可以分成新聞組、圖片組、文學組等不同任務組,各小組分工明確,人人有任務,開展活動過程中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精心指導
第二步主要是教師給予學生研究方法、方向上的指導。這是關鍵的一環(huán),關系實踐課的成敗。學生面對著龐雜的資料信息難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此時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搜集,學會結合研究主題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篩選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進而完成研究任務。處理信息不但使學生有機會整理和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還能不斷提高信息素養(yǎng)和掌握信息技能發(fā)展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同時也能了解生活了解社會。例如在以"看看我們的地球"為主題的活動中,新聞組搜集了有關地球的新聞素材來展示,文學組則通過解讀文字來了解地球,圖片組選擇系列圖片將地球因人類的貪欲走向毀滅定格于瞬間,這樣各個學習小組則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任務。
3.宏觀調控
成果展示是學生探究和學習質量的顯現環(huán)節(jié),能夠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覺,展示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匯報實踐成果,反饋交流,共享經驗時,老師要適時組織、指導、點撥。做到去粗求精,去偽求真主題突出,環(huán)環(huán)相扣。要鼓勵學生多形式展示成果。
4.及時評價
總結評價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現實來總結、反思,獲得實際的體驗,在增長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深化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認識。評價階段是學生發(fā)現問題,尋找差距的好時機,教師評價應當指導學生在理解實踐目的,借用方法手段,展示成果形式,語言組織上提出意見,總結出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得與失,原則上以肯定表揚為主。不管把評價權給學生給小組長還是教師,均要激勵學生在大環(huán)境中進步,增強學生自信,達到大面積、全方位進步、提高。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相結合。只要能達到目的,我認為評價方式可以不拘形式。
㈡其次要體現范圍的綜合性
這里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和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和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其基本特征應為:(1)課上有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有外在的愉悅表現,而且有內在的成功體驗。(2)伴隨著思維活動。語文教學不僅擔負著培訓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良好學習習慣的任務,而且擔負著發(fā)展學生思維,促進智力發(fā)展的重任,必須將感悟語言和發(fā)展思維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全面完成教學任務(3)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化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也就是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要與學生的生活相關,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背景中訓練學生多種能力,例如:組織協(xié)調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提煉加工總結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表演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
㈢再次要體現出口味的語文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內容,在突出綜合性,強調實踐性的同時,還要體現語文的學科特點。首先,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活動中的"文化蘊育點",在生活中營造文化氣息,通過語言文字向學生傳遞祖國的、世界的和歷史的、現代的多元化,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其次,語文課程資源非常豐富:教科書、教學掛圖、各類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各種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還有博物館、紀念館、布告欄、報廊等,教師要具有敏感的課程資源意識,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的這一特點,在課堂內外,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
只有抓住了學生的心,才能讓語文學習成為他們的一種享受,成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而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潛能的好方法。它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求得拓展的新天地,是踐行大語文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舞臺。身邊的生活環(huán)境就是學習語文的課堂。鼓勵學生把握課內外知識的對接點,超越課本,走出課堂,到課外的知識海洋中去搜索、篩選、處理資料,把學習的直接經驗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把學問性知識與體驗性知識相融合。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走進自然,感受生活是綜合實踐教學活動取得實效的前提;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是綜合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的基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是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載體;進行課文延伸拓展教學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