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 謝曉歡
【摘要】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基本解題法是提高解題能力的前提; 通過 "條件-目標"的雙向溝通,使問題變得容易解決;采用"反例"教學,可以鞏固、深化概念, 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準確性; 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為學生提供問題的直觀背景;利用思維過程、題目特征、錯誤原因的反思回顧不僅能幫助學生檢查自我思維的漏洞, 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規(guī)范性。
【關鍵詞】解題能力 數形結合 反例教學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6-0105-02
一、問題提出
解題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正如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所說: " 掌握數學就意味著善于解題"。在教學中, 解題是使學生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徑, 也是檢驗知識, 運用知識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形式。
二、問題解決
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應該以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吃透概念為前提;根據波利亞"弄清問題-擬定計劃-實現計劃-解題回顧"四階段,弄清題意是解決問題的保障,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還需培養(yǎng)學生學會條件與目標之間的雙向溝通,即學會分析題意;可通過反例教學、反思回顧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思維模式的嚴密性及發(fā)散思維能力。同時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例如"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應用,使問題直觀易懂。
(一)通條件目標雙向溝通
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方法以外,我們應該意識到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就是根據條件達到目標的過程,通過條件與目標之間的雙向溝通使問題變得更容易解決。
在△ABC中,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且a=,b2+c2-bc=3.(1)求角A的度數;
這是一個代數和幾何相結合的綜合性問題,采取"條件-目標"雙向溝通的策略來解決具體的方法是:
1.從求解(目標)出發(fā),欲求角A的度數,應根據題目所給條件中等式的特點,聯系余弦定理b2+c2-2bc.cosA=a2,從而,cosA=.由條件中的b2+c2-bc=3得cosA==,∠A=45°.
(二)通過" 反例"鞏固、深化概念, 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準確性
反例教學有助于打破學生的定式思維,加強學生對定理和概念的本質的理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1》中函數的單調性概念中,對于x的任意性,單純的講解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利用下面例子可以說明" 任意"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對函數f(x)=x2而言,在區(qū)間[-1,3]上,存在-1<3且f(-1) (三)" 數形結合" 的思想方法. 為學生提供問題的直觀背景 數形結合有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 是解題的重要方法。華羅庚曾說過: " 數形結合無限好, 割裂分開萬事休" 。無論是初等數學, 還是高等數學, 無不滲透" 數形結合" 的思想方法。數形結合能啟迪聯想, 進而產生靈感, 使問題轉化或找到數學模型, 這樣就可以找到解題的關鍵, 探尋到解題的正確途徑。例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義務教科書》八年級下中對于不等式一章的學習中有如下例題。 如圖直線I、I相交于點A,I1與X軸的交點為(-1,0)I2與y軸的交點坐標為(0,-2),結合圖像解答下列問題: (1)求出直線I2表示的一次函數表達式; (2)當x為何值時,I1,I2表示的一次函數的值都大于0? 其中問題(2)可按照常規(guī)思路進行解決,但若能數形結合的話,直接通過圖像,學生不難得出答案應為:x>。 (四)反思與總結 反思解題的思維過程,舉一反三。解題的關鍵是從已知和未知中尋找解題途徑, 學生在做完一道題后的反思,不僅是簡單回顧或檢驗, 而應根據題目的基本特征與特殊因素, 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聯想。反思自己的解答過程, 從而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反思題目特征, 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反思題目特征, 從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去思考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反思題目特征, 將題目逐步引申、變形、推廣, 不僅能鞏固所學知識, 而且能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創(chuàng)造性. 反思錯誤原因,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據筆者了解目前中小學普遍流行讓學生制作自己的"改錯本",有部分中學會讓學生在改錯時批注自己的"錯因"。然而,許多學生并未引起重視,或者根本不能準確的找到自己的誤點。因此,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起到示范作用,帶領并幫助學生弄清問題所在,走出思維誤區(qū),從而避免再次出現同樣的錯誤。 總的來說,學生在解題中的每個嘗試都是其思維或心理上的某些反應。從解題過程來看, 解題是一個不斷試誤而出現頓悟的過程, 在某一設想之下可能出現思路錯誤造成暫時失敗, 不得不折回再" 另辟蹊徑"。培養(yǎng)解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能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有意識的培養(yǎng), 對解題能力的提高, 無疑是會有些好處的。 參考文獻: [1]饒鑫光, 孟道驥略論華羅庚的高校數學教學方法與講解技能[J]數學教育學報, 2 0 0 1 , 1 1(4 );2 9 -32 [2]楊驀.波利亞數學教學理論的現代啟示[J].數學教育學報, 2 0 2 , 5 (2 ) : 1 5 -2 0. [3]戴再平.數學方法與解題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99 6.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