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元旦 金波
【摘要】生命教育,包括生命跟教育的價值兩方面的理解。生命教育本身就是生命跟教育的結合體。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對教育自身的理解跟認同是我們這個社會做好生命教育的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方面。生命跟教育的結合是做好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理解生命,敬畏生命,關注教育,重視教育,是我們這個時代精神的重要方面。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生命教育的含義、原則、目標
(一)生命教育的含義
生命教育是讓人認識自己生命的意義,使人作為人能夠更好地成為人成為一個具有完善的品格,以及身體健康的人。以自己的生命為中心,達到對生命深層次的理解,從而能夠通過自身的生命衡量對待周圍的一切環(huán)境,從而形成自己生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理包容。
(二)生命教育的原則
生命教育有自己需要遵循的特定原則,我認為:要堅持實事求是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深化意識服務同學的原則;明確目標堅持一般跟特殊相結合在特殊中尋找一般,步步為營的原則;全面撒網(wǎng),不留死角的原則。
(三)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標
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標就是要求同學們,理解生命的深刻內(nèi)涵,在現(xiàn)有教育的平臺上,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要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必須健全生命教育制度,發(fā)揮對生命的潛意識判斷。理解生命,更是實現(xiàn)對人生的終極關懷使得人作為人,能夠更好地成為人,從而達到自己生命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tǒng)一。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滲透生命教育的意義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課是實現(xiàn)初中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武器
它在初中生對生命意識的健全跟完善中扮演著燈塔的作用,它為初中生的行為及思想的完善起重要的指導作用?!度罩屏x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把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我與他人,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作為教學主線索,教材中很多內(nèi)容都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生動范例。在每一節(jié)思想品德課上,我們要善于利用這些內(nèi)容豐富的案例,要領會案例的精神,結合自己的正確理解,從而更好地達到言與教的結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在思想品德課中滲透生命教育有利于促進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黃金時期,初中各年級的學生具有不同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七年級的新生還具有幼稚性、盲目性、依賴性等特點;八年級的學生獨立性增強,不愿被約束和管教;九年級學生面臨著中考升學的壓力,會產(chǎn)生焦慮、浮躁、自私、嫉妒、叛逆的心態(tài)。這些心態(tài)都會影響學生健全心理的實現(xiàn)。在初中的實踐過程中,那些活生生的案例,及其跟現(xiàn)實相一致的模擬化的情景使同學們能夠身臨其境,從而能夠使得他們客觀地認識自己、全面了解自己和欣賞自己,合理解決少年時期所面臨的困惑和煩惱,為他們?nèi)绾慰刂坪吞幚硇睦砩蠁栴}提供一些指導建議,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健康的成長。
(三)初中思想品德課滲透生命教育是社會現(xiàn)實狀況的需要
在市場經(jīng)濟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初中生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意識受到嚴重沖擊,不少青少年學生盲目追求物質(zhì)享受和個人利益、道德淪喪、價值判斷錯位、明辨是非能力缺乏,初中生不珍惜生命、踐踏生命的社會現(xiàn)象不勝枚舉。學生自殺事件提示社會、學校、家庭要加強對中學生自殺的預防和干預,要加強對他們進行生命教育,要利用好初中思想品德課這一中學德育工作的最主要陣地。
三、在思想品德課中加強生命教育的幾點做法
第一,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分析每個年級同學的年齡階段的性格,并且結合他們的生理年齡做出課堂與活動相一致的規(guī)劃。中學生處在性格跟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雖然年齡差別不大,但是性格和習慣差別的跳躍性是很大的。在開展生命教育過程中,多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在講《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一課時,組織學生進行消防演練,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正確的方法逃離現(xiàn)場。引導學生在模擬情景中加強團結與合作,在合作過程中不只是獲得一些逃生的基本技能,更能夠收獲到珍貴的友情。
第二,教學要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反思,從而達到實踐跟理論的不斷完善。思想品德課,要以完善同學的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為理念。全面加強德育,需要高質(zhì)量的課堂。馬克思說過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思想去思考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再完美的理論都只是空頭支票。如以復旦大學研究生飲用水下藥殺人事件、女大學生失蹤遇害事件、學生自殺事件等時事熱點為契機,構建課堂生命教學中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辨析生命歷程中的種種困惑。
第三,利用好思想品德課本這個重要的德育武器,以點帶面、由淺入深地發(fā)掘教材中所潛藏的重要的生命教育資源。例如,在上《護佑生命安康》這一課的內(nèi)容時,我將平時了解到的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jù)出示給學生:意外傷害——每天“消失”一個班。據(jù)2000年國家兒童少年“安康計劃”公布的數(shù)字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因意外傷害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當于每天“消失”一個班的學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不滿14歲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已占這一年齡段總死亡人數(shù)的第一位,達31.3%,是發(fā)達國家的3至11倍。青少年傷害主要包括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火災火險溺水、自殺、毒品、性侵犯、體育運動損傷、網(wǎng)絡交友、艾滋病等20多種。通過這些鮮活的案例的展示,能夠讓青少年學生產(chǎn)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觸動,能夠使青少年學生明確:在當今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受侵害的事件還時有發(fā)生,這對他們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和保護別人的生命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羅伽祿.中小學生命教育現(xiàn)狀及其思考[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6(4).
[2]馮冬梅.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5(1).
(編輯:陳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