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薩斯大學(xué)MD 安德森癌癥中心的Hechem 及其同事對該中心20年內(nèi)513例患有惡性血液病,并擬診或確診伴有侵襲性曲霉感染的患者進(jìn)行研究,其中96例(18.7%)由土曲霉引起,335例由其他曲霉引起,另外82例為混合感染或未鑒定出真菌種屬。研究期間,由土曲霉引起的侵襲性真菌感染由開始的35%降至14%。
土曲霉所致侵襲性真菌感染中88%患者初始病灶為肺部,其他曲霉所致感染中81%患者初始病灶為肺部。前者患者的年齡明顯較低(46歲比54歲,P<0.001),且患有白血病的可能性大(85%比73%,P=0.01),患有淋巴瘤的可能性小(9%比23%,P=0.003)。土曲霉感染患者中性粒細(xì)胞減少癥持續(xù)的時間(中位數(shù),28 d)較非土曲霉感染患者長(中位數(shù),15 d,P=0.03),且曾接受過非特異性的抗真菌預(yù)防治療的可能性更大(82%比68%,P=0.007),預(yù)防治療后發(fā)生突破性真菌感染者較多(91%比77%,P=0.009)。
土曲霉感染患者較其他曲霉感染患者需要重癥監(jiān)護(hù)(80%比67%,P=0.018)和機(jī)械通氣(43%比26%,P=0.001)的可能性更大,且抗真菌治療有效率更低(21%比38%,P =0.001 5),更多死 于感染(51% 比30%,P <0.001)。土曲霉感染是感染確診后6周內(nèi)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土曲霉感染者比其他曲霉感染者死亡的危險比為1.4,95%置信區(qū)間為1.02~2.0,P=0.038),而唑類藥物治療后死亡的危 險比為0.2(95% 置信區(qū)間為0.1~0.3,P<0.000 1)。
土曲霉是臨床分離的曲霉屬中第2或第3位常見菌種,煙曲霉位居第一。土曲霉感染者較煙曲霉感染者治療更難,通常兩性霉素B 對土曲霉的MIC較煙曲霉為高,MIC90多為4.0mg/L,因而容易導(dǎo)致臨床治療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