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華
摘 要:數學題千變萬化,可它無論怎樣變化,同類題型總是緊密聯系的。因此,不論是解題還是聽老師講題,都不要死學死記,而要學會聯系和變通,把學到的東西變化一下,想想會有怎樣的結論產生。
關鍵詞:數學學習;聯系和變通;善于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61-01
自信心是學生學習和產生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實踐能力的原動力。實踐證明,具有堅定的自信心,能更多地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與產生責任感和進取心,有助于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相反,如果學生缺乏自信而自卑,就會過低地估計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長處或優(yōu)勢,處處感到不如人,不敢大膽地進取或創(chuàng)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有效地建立和利用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自信心。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建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呢?
1、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組織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過去的“填鴨式”教學,多采用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法,如“小組合作法”“實踐操作法”“師生互換角色法”等等。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其自信心就會大大提高。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覺得“我能行”。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教師注重在新課導入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埋藏下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芽。例如,我教學《我選我》一課時,我出示題目后提問:“你看到這個題目后有什么疑問?”學生爭著說出心中的疑問,有的說:“選自己?”有的說:“他為什么會選自己?”還有的說:“選自己干什么?”我聽了就說:“你們提的問題很好,那么你們能通過學習課文找到答案嗎?”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發(fā)出“我能”、“我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等信念。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動力源泉——自信心,并注重使這種動力持續(xù)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3、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語言和體態(tài)很重要。教師看似平常的話語,是孩子們的陽光,是課堂的生命,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空間。這種低起點、小目標、勤評價、快反饋的做法,學生最感興趣,最容易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數學自信心的建立是要學生有一種自主、自覺的過程。首先是學生要對數學產生興趣,哪怕只是某一點、一個部分的內容。幫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師的言行和態(tài)度及指導學生的耐心程度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發(fā)展。親其師易接受,也最能撥動孩子的心弦。
4、注意情景設置,及時激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覺到“我真行”。
教學中,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增強服務意識,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相信每一位學生通過努力都可以有所發(fā)展。教師首先要把微笑帶進課堂,及時激勵學生,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評價。用簡短而富有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你說的沒錯”,“講得真棒”,“真會動腦筋”。這樣既激發(fā)學生自身感覺到“我真行”,又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學生出現思維障礙時鼓勵學生:“不要著急,慢慢說”,“教師相信你明白了,一定能說好”,“這回講得真不錯”,使每位同學都感到“我真行”,體驗到品嘗出勝利果實的喜悅。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只要體驗過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從而形成滋育創(chuàng)新意識的土壤。
5、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從內心發(fā)出“他行,我也行”。
對學生要實施希望教育。教師要熱愛每一名學生,堅信每一名學生都能成才。對每一名學生都要堅持正面引導,循循善誘,不能幻想十個指頭一般齊,有差異才構成自然界。教師要伴以強有力的思想工作,特別注意不斷地給差生鼓勵支持,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要堅信每一名學生都能學好數學知識。心理研究指出:每個人自身存在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堅強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競爭意識,通過努力都獲得成功。例如:我教學《司馬光》一課,在總結課文時,我提出:“司馬光才幾歲,為什么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來救小伙伴?”學生爭著回答,有的說:“他很聰明。”有的說:“他平時愛學習,懂得很多知識。”還有的說:“他動腦筋,會思考問題?!蔽衣犃烁吲d地說:“你們也很愛動腦筋呀,能想出這么好的答案?!睂W生聽了心里甜滋滋的,增強了自信心。學習完課文,在指導學生識記生字期間,我又因勢利導說:“你們能像司馬光那樣開動腦筋想出好辦法來記住這些生字嗎?”同學們都表現得很積極。例:學到“跟”字時,我問:“誰有辦法記住這個字?”有的學生說:“‘跟是由‘和‘艮兩部分組成的?!蔽医又鴨枺骸罢l有更好的辦法?”這時又有學生說:“可以用換偏旁的方法記住‘跟字,‘根去掉‘木換成‘就是‘跟?!崩蠋熡眠@種激勵性語言,喚起每位學生的自信心,使其產生“他行,我也行”的競爭意識,產生創(chuàng)新思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教學中要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形成集體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并能夠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
教學不僅是師生雙向的活動,而且存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這是教學信息的多向交流,使學生自信心得到增強,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彌補,共同完成學習過程,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智慧火花。例如:我教學《落花生》一文,設計了“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并舉例說明這個問題。我沒有讓學生馬上回答,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同學們各抒己見,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通過激烈的討論,同學們舉出了較貼切的例子,如:清潔工人的外表雖然不好看,但他們是有用的人,因為他們有“寧愿自己一人臟,換來萬人潔”的精神;而那依賴父母錢權,只顧打扮、享受又不學無術的人,是外表好看而對別人沒用的人……這樣教學,在共同探討的情境中,形成了和諧的課堂氣氛,促進了學生間互相交流合作,主動參與學習,從中真真正正懂得做人的道理,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喚起和利用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交流,在認識沖突中,自信心又得到增強,滿懷信心投入到新學習中去。這樣教學,就會使學生的自信心成為產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不竭動力。從而把學生從“苦學”的大洋中帶入“樂學”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