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總葵
(長安中學,廣東 封開 526531)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思想品德獲得健康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幫助[1]。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對學生所起的作用并不是主要體現在學生在學習期間的政治學科成績上,而是體現在學生通過這一教學過程逐漸形成的穩(wěn)定的思想品德上。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筆者認為,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教學是尊重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參與中學習,實現三維目標,切實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成長的關鍵階段全面健康發(fā)展。
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水平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教師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初中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不同,思想品德課教師不僅承擔著傳授知識的任務,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其次,學生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因素。如果沒有學生積極主動和有效的參與,課堂教學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教學的有效性也就無法保證。因此,不管是教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只有教師和學生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最大合力,才能促進思想品德課教學水平的提高。
在教師們的努力下,他們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取得了較大成績,在促進初中生全面健康發(fā)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其教學的低效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不強
目前的思想品德教材雖然經過了多次的教育改革后已適應了時代的發(fā)展,有利于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但是在思想品德課上我們隨時可看到:雖然教師照本宣科和滿堂灌的現象減少了,但是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的程序化和隨意化的問題仍非常嚴重;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趴桌子睡覺、講話、玩手機、看課外書和寫其他科目的作業(yè)。雖然教師用眼神、肢體或語言提醒,有時甚至體罰學生,雖然暫時制止了以上現象,但這些學生的注意力是否真的轉到學習上來,其思想道德素質水平是否真的有所提高呢?實踐告訴我們,這些學生不僅成績較差,還是影響教學活動正常有序進行的“破壞分子”,其思想道德素質也較差。
2.部分學生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存在著問題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最終效果應體現在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質水平的提高上,初中思想品德課在這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們也應看到,這一作用的發(fā)揮還不夠理想,突出表現為小部分初中生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習成績不理想、小偷小摸、早戀、打架斗毆和經常出入禁止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等,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些現象的存在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低效的重要表現。
1.教師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教學的影響
第一,部分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缺失。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多元化價值觀的出現及利益的巨大驅動,導致山區(qū)中學政治教師隊伍中出現了部分教師職業(yè)道德水平下滑的趨勢。例如,有的政治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業(yè)務意識、敬業(yè)精神有所下降;有的政治教師對教學不負責任,一心謀“第二職業(yè)”,不把精力放在教學上,工作馬馬虎虎,沒有進行認真?zhèn)湔n;等等。在這些情況下,其教學效果難以保證,提高教學有效性更是無從談起。
第二,教學方法欠缺靈活。每一個領域都有著對其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專業(yè)性的要求,教師的最大功能和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育人,而政治教師不僅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政治思想上的指路人。有的政治教師雖具備基本的教學方法,但卻缺乏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在現實教學中,由于部分政治教師不能熟練制作和運用課件,沒有做到解說與演示相結合,如展示實物、圖片的演示、錄像等,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直觀感受與體會。但是山區(qū)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普遍較差,且現有的學習能力和獲取的信息有限,因此課堂教學效果并沒有達到如期效果。例如,在粵教版七年級上冊思想品德課中的“青春期的煩惱”,很多政治教師都沒有對此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只是叫學生劃出考試要點。由此看來,怎樣才能夠既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又能避免尷尬,且能讓全班學生所接受,值得我們深思。
第三,缺乏有效性提問。課堂提問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這是每個教師每節(jié)課都在做的事情,是教育中最不可忽視的一個部分。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提問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有的問題設置過難或過易。我們常常會看到有時教師在提出問題時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本的答案;二是全體學生低著頭,擔心教師會提問自己。學生回答不出問題可能會影響其自信心和自尊心,這會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實現。有的政治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往往沒有考慮到要選擇哪些學生來回答什么問題。
第四,忽略教學反思工作。教學反思是教師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反思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哪些經驗與教訓,并不斷努力優(yōu)化和升華成為教學經驗,提高自己教學實踐的合理性,發(fā)展為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理論。有的教師雖然希望通過課后反思工作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但由于做著多份兼職或兼顧其他事情,最終因時間安排不當而忽略了課后教學反思工作,嚴重影響學生和教師的全面發(fā)展,影響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教學的實現。
2.學生缺乏在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教學的參與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活動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主要包括動手練習、相互討論、文本閱讀和回答提問等。但學生對課堂活動的認識不足而導致教學效果低下,其主要原因表現在3方面。
第一,創(chuàng)造性缺失。山區(qū)學生大多沒有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而且基礎知識薄弱,自覺學習能力差,缺乏各方面的鍛煉和對自身道德修養(yǎng),。由于山區(qū)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長期盛行“講授—接受”這一教學模式,許多初中生形成了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嚴重制約學生的發(fā)展,影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
第二,主體性缺失。教學的根本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這是教師組織教學的核心觀念。要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是不可缺少的。在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不少學生缺乏主體性,他們不是自覺地學習思想品德課,而往往是在教師的“強制”下進行學習。教師的“強制”只是希望學生在學科成績上有所提高,知識的內化還是得靠學生自身的努力。
第三,心理素質較差。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快樂學習的保障,正確樂觀的態(tài)度是取得成功的基礎。學生如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不能正確面對學習而進行盲目的學習,嚴重阻礙了學習的進步。來自農村的學生大部分都因自信心不足而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質,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針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低效的現象及原因,筆者認為,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應從兩個方面著手來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1.提高教師職業(yè)道德素質水平
首先,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方面的學習和培訓,使教師能夠樹立起全新的教育觀、事業(yè)觀,結合實際精心備課,認真上課和做好課后反思,自覺地把師德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而努力。其次,把教師職業(yè)道德列入教師職稱評定的內容,作為優(yōu)先評職稱的依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建設,切實把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搞好,提高教師職業(yè)道德素質水平。在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過程中應持之以恒,立足現實,著眼長遠,要重在治本而不是抓一陣放松一陣。
2.激情有趣的導課,創(chuàng)設有效學習動機
導入是一堂課的切入點,成功的導課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引發(fā)學生思考,引起學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從課外轉移到課內,使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角色,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圍。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故事導入、小品導入、謎語導入、漫畫導入、音樂導入等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時,筆者先讓學生欣賞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在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及時提問:歌詞中兩次提到的“老人”指誰?1979年和1992年分別發(fā)生了哪兩個“春天的故事”?通過導入,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興趣恰恰是學生學習動機產生的主觀原因。所以在導入新課時,教師應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情景,把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迅速地吸引到課堂教學中。
3.提高教師提問的有效性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問?!眴栴}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杠桿,是產生思維火花的導火索。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中的教學重難點,設計好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以及教師對這些問題要針對哪些學生提問,要達到什么效果等都應有一定的預測。此外,教師在提問時要把握好時機,提問時間要準確,做到該提問時才提問;提問要找準地方,要在關鍵處提問;提問對象要合適;等等。
4.反思教學過程,重新設計教案
在課后,教師要靜下心沉思,認真進行教學反思,如反思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和缺漏,組織方面是否有新穎的突破,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否做到,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目標是否達到,等等。通過教學反思后,教師要對所講過的教案進行重新設計,形成“教學—反思—再教學—再反思”的教學鏈條,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和境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更好地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有效性。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所有學科的知識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理論性比較強的知識點。而思想品德課對于學生們來說更是無味的學科,讓學生倍加反感,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若能激發(fā)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學就不難。初中學生的思想還處于塑造階段,他們對于一些新鮮的事物比較容易產生興趣。只要教師抓住學生學習的特點以及通過各種方法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只有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才能實現課堂的有效互動。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自主學習,使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正確思想品德的自覺過程,以利于學生不斷地激發(fā)道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學習欲望和自我教育動力。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為完成同一個目標分工合作,相互啟發(fā)和取長補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使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fā)展。例如,在講授“法律護我健康成長”時,筆者先將全班學生分成4個小組(將小組命名為紅、黃、藍、綠4個方陣)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筆者先讓學生進行組內交流,讓各組派代表闡述各種保護的重要性,列舉社會存在的不良現象并加以證實。整個交流過程井井有條,學生的思維也異常活躍。
3.加強學生心理輔導
學生心理輔導需要一定的連續(xù)性,教師要注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反復。心理輔導是一項比較特殊的工作,因為輔導對象的特殊性,也就確定了工作的特殊性。學生的各項差異導致教師在工作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差異。教師要善于關注學生的優(yōu)點與特長,尋找突破點。對于心理有障礙的學生,教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優(yōu)點和特長,更多地進行滲透性教育,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的心胸,慢慢地轉變看待周圍事物的不正確思想,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感受大家的善意,從而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父母、教師及同伴身上,最終消除與周圍的人的隔閡。
總而言之,實現山區(qū)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教學是對所有的政治教師的一種挑戰(zhàn),是政治教師對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思想品德課課堂有效教學可以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來,做到師生互動、學生之間互動,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能。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理念的不斷確立,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教學會更加明顯,一定能夠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
[1]張紅艷.課堂心理環(huán)境與思想品德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
[2]林成國.初中物理課堂學生活動有效性淺議[J].江蘇教育研究,2010(35):34-35.
[3]劉巖.淺談思想品德課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學習策略[J].社科縱橫,2007(6):.
[4]孫紅梅.九年級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性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5]李秋紅.對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J].學周刊,2012(22):103.
[6]金葉.初中思想品德課主體參與教學應用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7]教育部.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