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王偉
唱“平調(diào)”彈詞和唱“平湖調(diào)”彈詞的區(qū)別
——兼談評彈的稱謂問題
施王偉
在彈詞南詞中,存在兩種較為常見的曲調(diào),一種唱“平調(diào)”,一種唱“平湖調(diào)”,前者為徵調(diào)式,后者為商調(diào)式。蘇州彈詞中的“三個腔系”,即陳調(diào)、俞調(diào)和馬調(diào),其中陳調(diào)分屬于平湖調(diào)系統(tǒng),俞調(diào)和馬調(diào)分屬于平調(diào)系統(tǒng),弄清這兩種曲調(diào)的區(qū)別,對于彈詞南詞研究以及蘇州彈詞的源頭探析意義重大。(蘇州)“評彈”稱謂其本義,是唱“平調(diào)”彈詞的簡稱。
平調(diào)彈詞;平湖調(diào)彈詞;區(qū)別;評彈稱謂
何謂彈詞?《辭?!罚?989年版)[彈詞]條:“彈詞,也叫‘南詞’。曲藝的一個類別。表演者大都一至三人,有說有唱。樂器多數(shù)以三弦、琵琶或月琴為主,自彈自唱。有蘇州彈詞、揚州彈詞、四明南詞、長沙彈詞、桂林彈詞等。其他如紹興平胡調(diào)等都屬這一類。傳統(tǒng)曲目多為長篇。明中葉已有彈詞演出的記載?!保?]1232關于彈詞的起源,一般有“二說”,一說認為源于陶真,一說認為源于詞話。彈詞南詞的名稱,從江浙地區(qū)看,江蘇稱彈詞的多,如蘇州彈詞、揚州彈詞,啟海彈詞;浙江稱南詞的多,如四明南詞、越郡南詞(即紹興平湖調(diào))以及在清同治年間已消亡的杭州南詞。彈詞南詞大致可分為“彈唱詞話”和“彈唱南詞”兩路,曲調(diào)可分為“平調(diào)”和“平湖調(diào)”,前者為徵調(diào)式,后者為商調(diào)式,它們之間有區(qū)別。
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說:“彈詞大別之為國音的與土音的二種。……土音的彈詞,以吳音的為最流行,像《三笑姻緣》、《玉蜻蜓》、《珍珠塔》等均是。”[2]鄭先生所說“吳音的彈詞”對接哪種曲藝雖未明說,但其指向是對應于蘇州彈詞的。如盛志梅《清代彈詞》:“蘇州彈詞是用吳語演唱的彈詞,有著濃郁的江南特色。自從彈詞前四家出,特別是光裕社的成立,更使這種土音演唱的風格盛行一時?!保?]249蘇州彈詞的唱調(diào)較為豐富,但離不開三種基本曲調(diào),或稱“三個腔系”①參見《中國音樂詞典》[蘇州彈詞]條:“蘇州彈詞的唱腔豐富多彩,流派紛呈。大致可歸為三個腔系,即陳調(diào)、俞調(diào)和馬調(diào)。陳調(diào),是清代乾隆年間陳遇乾所創(chuàng),其特點是蒼勁渾厚,宜于表現(xiàn)悲壯慷慨之情?!嵴{(diào),是清代嘉慶年間俞秀山所創(chuàng)。其特點是速度緩慢,音域?qū)拸V,激越多變,清麗圓潤,有‘三回九轉(zhuǎn)’之趣,富有陰柔之美,適于作旦角唱腔?!R調(diào),是清代同治年間馬如飛所創(chuàng)。其特點是質(zhì)樸、爽利,韻味深長,富于吟誦性,大段敘事,一氣呵成。”第376-377頁。,即陳(遇乾)調(diào)、俞(秀山)調(diào)和馬(如飛)調(diào)。陳調(diào)為商調(diào)式,俞調(diào)和馬調(diào)為徵調(diào)式。前者分屬于平湖調(diào)系統(tǒng),后者分屬于平調(diào)系統(tǒng)。
與蘇州彈詞多并列的(蘇州)“評彈”和彈詞是何關系,業(yè)界未達成較統(tǒng)一的意見,對其解釋有四種較為常見:一種是“蘇州評話、蘇州彈詞兩種曲藝的合稱”[1]441(簡稱“合稱”說);一種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合為統(tǒng)一的曲種”[4]296(簡稱“混稱”說);一種是“(彈詞)也叫評彈或南詞”[5]5(簡稱“另稱”說);一種是“解放后,有了新的變革,創(chuàng)造了短篇(過去一般都是長篇),……出現(xiàn)了新評彈”[6](簡稱“新稱”說)。筆者較贊同第三種——“另稱”說,并且還要補充,評彈可能是唱“平調(diào)”彈詞的簡稱。此“補充”成否,敬請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文中所引譜例來自《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江蘇卷》(下簡稱《江蘇卷》)、《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浙江卷》(下簡稱《浙江卷》)和《中國曲藝音樂集成·上海卷》(下簡稱《上海卷》)。(三部集成,下簡稱“三個集成”)。
一
《中國音樂詞典》[平調(diào)]條對平調(diào)有四種解釋:“一,漢、魏、六朝間,相和三調(diào)或清商三調(diào)所用的一種調(diào)式。二,在燕樂二十八調(diào)中,即‘正平調(diào)’。三,清代方苞《通雅》所列笛上七調(diào)的調(diào)名之一,見民間工尺七調(diào)。四,即紹興平胡?!保?]294這四種解釋,與本文所說的平調(diào)聯(lián)系都不大。該詞條的下方有[平腔]條,與平調(diào)意思較一致。它寫道:“曲藝音樂的一種腔調(diào)名稱。京韻大鼓、河南墜子等曲種的基本唱腔都稱平腔。常和當?shù)氐恼Z言與民間音樂有密切關系。曲調(diào)平直樸素,聽來親切易懂,宜于敘事,在說唱故事時大量使用。多由上、下兩句構成,其他腔調(diào)往往由平腔變化發(fā)展而成?!保?]294平調(diào)與平腔,兩詞只差一字,但意思較為相近。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83年版)中“腔”“調(diào)”兩字,“腔”的第三、四解是“樂曲的調(diào)子”和“說話的腔調(diào)”[7]916?!罢{(diào)”的五種解釋是:“腔調(diào);論調(diào);樂曲以什么音做do,就叫做什么調(diào);音樂上高低長短配合的成組的音;指語音上的聲調(diào)?!保?]248
“三個集成”對彈詞南詞類中平調(diào)的解釋很少(專稱亦少),其他類中有。如靖江講經(jīng)中“東鄉(xiāng)平調(diào)”(選自《梓童卷·陳梓春觀燈》唱段),為一唱眾接形式,從“正月里元宵紅燈鬧熱”一直唱至“臘梅花開要過年”。領唱唱實詞,句句落so1音,接唱第二句末字進,再和“南無佛阿彌陀佛”。曲后解釋:“因用平調(diào)的旋律。填十個字唱,故又名‘含十字調(diào)’?!保?]1439又如東臺拜香亭中“平調(diào)”:“音域不寬,大多在十度以內(nèi),都是五聲音階徵調(diào)式,偶爾在裝飾音和非骨干音上出現(xiàn)變徵和變宮,具有秧田歌的風格和韻味?!保?]1719見“慢平調(diào)”(選自《拜神》唱段,宋月秋演唱):
回身抬頭往(哪)上看,(唱至1a音,無過門)
身南朝北一將軍。(唱至so1音,無過門)
身(?。┐╂i子黃金甲,(唱至1a音,無過門)
原是韋馱護法神。(唱至so1音,無過門)
手(啊)執(zhí)八寶降魔方杵,(唱至1a音,無過門)
金環(huán)一抖鬼神驚。(唱至so1音,無過門)
神(?。┝o限錚錚響,(唱至1a音,無過門)
不知你金杵打何人。(唱至so1音,無過門)
金華道情中“平調(diào)”亦有特色:“1.均為上下句變化體;2.上句大都落mi音(或1a音do音),曲終必落so1音,徵調(diào)式;3.七字句為主,一句詞一句腔一個過門(擊樂),很少用分句;4.一字一音為多,句末常有婉轉(zhuǎn)的拖腔?!保?]1296見“平調(diào)”(選自《報恩記》唱段,葉英盛演唱,共有十四句,選前八句):
鳳英(么)仍舊押進牢房中心(呃),(唱至mi音,吉吉嘭)
這個時候姓李知縣李為銀,(唱至1a音,嘭吉)
豪爽趕快快趕緊,(唱至1a音,嘭吉)
準備迎接巡按大人張必正。(唱至so1音,嘭)
這一邊新聞慢點聽,(唱至mi音,嘭)
再講巡按大人張必正,(唱至mi音,吉嘭吉)
大轎里面坐端正,(唱至1a音,嘭)
準備到那個刑場之中心。(唱至so1音,吉嘭吉嘭吉吉嘭冬嘭嘭篤)
“東鄉(xiāng)調(diào)”中的平調(diào),用打擊樂伴奏,上句多落re音,下句多落so1音。如胡善言演唱的開篇《積肥》:
一字寫來一劃長,(唱至re音,過門兩小節(jié))
城鎮(zhèn)積肥送下鄉(xiāng)。(唱至re音,過門三小節(jié))
全黨全民齊動手,(唱至so1音,無過門)
挑的挑來扛的(?。┛?。(唱至so1音,過門四小節(jié))
二字寫來二條塘,(唱至re音,過門兩小節(jié))
積肥山歌到處唱。(唱至re音,過門兩小節(jié))
積得肥上高又大,(唱至so1音,無過門)
定叫年華糧滿倉。(唱至so1音,過門三小節(jié))
“鈸子書概述”介紹:“鈸子書的聲腔最先是由‘說因果’的‘因果調(diào)’演變而成,因此滬郊崇明縣的鈸子書仍叫‘說因果’。在鈸子書聲腔發(fā)展過程中,曾吸收當?shù)孛窀韬徒忝们N‘打連發(fā)’的旋律。旋律以五聲音階為主,腔系分東鄉(xiāng)調(diào)、西鄉(xiāng)調(diào)。東鄉(xiāng)調(diào)以川沙、南匯為中心,主要是徵調(diào)式。……西鄉(xiāng)調(diào)以松江、金山為中心,主要表現(xiàn)為宮調(diào)式?!瓥|鄉(xiāng)調(diào)四句為一段,西鄉(xiāng)調(diào)為多句式?!保?0]1096?1097
彈詞南詞中的“平湖調(diào)”,詞典中基無專門詞條。《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中有[平胡調(diào)]詞條,專指流行在浙江紹興及杭(州)、嘉(興)、湖(州)一帶的浙江曲種,與音樂上的平湖調(diào)沒有多大聯(lián)系。音樂上的平湖調(diào)是什么,這里引《浙江卷》“紹興平湖調(diào)概述”中一段話:平湖調(diào)的基本調(diào)“‘蓑衣譜’是紹興平湖調(diào)之基本唱調(diào)的主體。其唱詞屬詩贊體,句式、篇式和聲韻格律均略似七言排律。所不同的是:1.首句必須平腳入韻;2.上下兩句只要平仄相對,不求詞性詞意對偶;3.兩聯(lián)之間不必平仄相‘粘’;4.完整的篇末煞尾式,為一上兩下①這里一上二下的鳳點頭句式可能是從“文”的層面來分析的,而二上一下的鳳點頭是從“樂”的層面來分析的。二上一下的鳳點頭解釋,請參見《中國音樂詞典》[鳳凰三點頭]詞條,第105頁。的三句結(jié)構,稱為‘鳳凰三點頭’,簡稱‘鳳點頭’。按此基本格律,凡句中第二、第四、第六字的聲調(diào)分別為平、仄、平者,習稱‘二五’句;為仄、平、仄者,稱‘四三’句。在實際作品中,通篇合律的唱段很少,多為大體守格而已?!保?]150-151
二
“三個集成”對彈詞南詞的分類有些不同?!督K卷》把彈詞、灘簧②“三個集成”中對灘簧或攤簧的寫法不同,《江蘇卷》寫成“灘簧”兩字,《浙江卷》《上海卷》寫成“攤簧”兩字。歸在一類里,有蘇州彈詞、啟海彈詞、揚州彈詞、蘇州灘簧、常錫灘簧?!墩憬怼钒涯显~、攤簧分開兩類。南詞類里有四明南詞、紹興平湖調(diào)、紹興詞調(diào)、杭州花調(diào)、杭州評詞、蘇州彈詞。攤簧類里有杭州攤簧、臺州詞調(diào)、蘭溪攤簧、溫州彈詞、紹興攤簧、湖州琴書、海寧攤簧、臺州攤簧。《上海卷》不分類。
彈詞南詞中的“平調(diào)”(也稱詞調(diào)、書調(diào)或東鄉(xiāng)調(diào)等),從《江蘇卷》看,與其較相似的有蘇州彈詞中的“費伽調(diào)”③“三個集成”中對費伽調(diào)三字寫法不同,《江蘇卷》蘇州彈詞中寫成“費伽調(diào)”,蘇州灘簧中有寫成“費迦調(diào)”的,《上海卷》蘇州彈詞中寫成“費家調(diào)”。筆者分析可能是“佛家調(diào)”三字的諧音。、“令令調(diào)”,揚州彈詞中的“三七梨花”(三),蘇州灘簧中的“費迦調(diào)”等。《浙江卷》有四明南詞中的“詞調(diào)”,紹興平湖調(diào)中的“攤簧調(diào)”(一)(二),紹興詞調(diào)中的“本調(diào)”,杭州花調(diào)中的“山歌調(diào)”(一),杭州評詞中的“平調(diào)”,杭州攤簧中的“平板”“山歌調(diào)”“漁歌”,湖州琴書中的“連廂調(diào)”,臺州攤簧中的“溫嶺攤簧基本調(diào)”(一)等?!渡虾>怼酚刑K州彈詞中的“書調(diào)”、“費家調(diào)”等。
蘇州彈詞中的令令調(diào):“唱詞口語化,上句都加有‘令啊又令啊’語助詞,和下句一氣呵成。無句間頓挫和六字拖腔。節(jié)奏明快、流暢,宜表達恢諧情緒?!保?1]162見“令令調(diào)”(選自《王十朋》姚氏唱段,潘益麟演唱):
稍快
叫倷一聲好姑娘——,(令啊依——令——啊——),(唱至so1音,過門五小節(jié),落do音)
倷末大慈大悲末善心腸。(唱至so1音,過門六小節(jié),落do音)
今朝拿我——命來救——,(令啊依——令——啊——),(唱至so1音,過門三小節(jié),落do音)
我勿叫倷姑娘末叫親娘。(唱至so1音,過門兩小節(jié),落mi音)
杭州評詞中的平調(diào),是基本唱腔中的主要曲調(diào),上句多落re音,下句多落so1音。如金榮棠演唱的開篇《江邊老漁翁》(共有十六句,選前八句):
中速
一畝殿獨坐尉遲恭,(唱至re音,過門三小節(jié),落so1音)
二郎廟內(nèi)塑秦瓊。(唱至so1音,過門四小節(jié),落re音)
三川臺獨坐關夫子,(唱至re音,過門兩小節(jié),落so1音)
四眼井石秀他與楊雄。(唱至so1音,過門七小節(jié),落re音)
五云山招財來進寶,(唱至re音,過門一小節(jié),落so1音)
六和塔相對錢江中。(唱至so1音,過門四小節(jié),落so1音)
七星缸旁有神仙洞,(唱至re音,過門一小節(jié),落so1音)
八卦田生來巧玲瓏。(唱至1a音,過門三小節(jié),落so1音)
“杭州評詞概述”介紹:“‘平調(diào)’是音域?qū)?、曲調(diào)流暢、節(jié)奏活躍、輕松愉快的曲調(diào),大多在正書開始前演唱,所唱內(nèi)容有的與正書無關,或用來演唱開篇?!保?]381
蘇州彈詞中的“書調(diào)”,是彈詞的基本曲調(diào),上句多落do、1a音,下句落so1音,七字句前多加三字頭(上句為多),間插一上二下的“鳳點頭”句式。如王亦泉演唱的開篇《唐寅備弄自嘆》(選自《三笑》唱段,共有二十八句,選前八句):
稍快
唐寅是為情癡/須把桂枝/攀,(唱至do音,過門五小節(jié),落do音)
甘遂奴(?。┬允啬?煩。(唱至so1音,過門七小節(jié),落do音)
秋姑是恰巧摽梅三七候,(唱至do音,過門六小節(jié),落do音)
而且春(?。┥叶罐ⅲㄠ蓿┖?。(唱至so1音,過門五小節(jié),落do音)
愛煞她不施輕粉和青黛,(唱至do音,過門五小節(jié),落do音)
而且螓首烏云勝小/蠻。(唱至so1音,過門七小節(jié),落do音)
方才是幾束柴胡(嗚)/甘草草(噢),(唱至1a音,過門五小節(jié),落do音)
戚靈(嗯嗯)仙子弄機/關。(唱至so1音,過門七小節(jié),落do音)
《評彈小辭典》[書調(diào)]條:“因唱詞基本為對稱的上下句結(jié)構的七言詩贊體韻文,其唱腔曲調(diào)亦以對稱的上下句為基本單位。不講板式,在曲藝音樂中,稱主曲體。唱腔形成于吟詠式的詩贊腔。在演唱實踐中,曲調(diào)、唱腔由簡及繁,音樂性及演唱技法均有所發(fā)展變化。唱腔以上、下句聯(lián)結(jié)體式,形成了上起下落的態(tài)勢,并按唱詞格律,在平聲字上句逗,又在第六字上拖腔,于小過門后再吐出第七字,強調(diào)韻腳。因此,形成其‘上起下落,句間頓挫,拖六點七,字更腔和’的唱腔特色。一般曲調(diào)樸實,節(jié)奏平穩(wěn),說唱性強,可塑性大,可自由靈活地表現(xiàn)書情內(nèi)容與人物思想感情,也是后來多種流派唱腔發(fā)展的基礎?!保?1]153
三
彈詞南詞中的“平湖調(diào)”,從《浙江卷》看,主要存于南詞類、攤簧類、走書類中。如四明南詞中的“平湖調(diào)”,紹興平湖調(diào)中的“蓑衣譜”,蘭溪攤簧中的“男宮原板”、“女宮原板”等,寧波走書中的“平湖調(diào)”,蛟川走書中的“平湖”等?!督K卷》《上海卷》,主要存于彈詞灘(攤)簧類中。如蘇州彈詞中的“陳遇乾調(diào)”,揚州彈詞中的“三七梨花”(一)(二),蘇州灘簧中的“太平調(diào)”等。
平湖調(diào),是四明南詞的第一基本調(diào),分“平湖調(diào)”“緊平湖”“平湖散唱”“串平湖”四種,其中前兩種列入“五柱頭”。句式結(jié)構有“二五”“四三”之分,句中常按“哎頭”,段尾多出現(xiàn)二上一下的“鳳點頭”句式。如“平湖調(diào)”(選自《八仙過海》開篇,邵孝衍傳譜):
中速
九重春色/醉仙桃,(唱至so1音,過門四小節(jié),落1a音)
上八洞神仙/過海橋。(唱至re音,過門三小節(jié),落mi音)
打從昆侖/來經(jīng)過,(唱至1a音,過門六小節(jié),接哎頭至so1音,過門五小節(jié),落1a音)
財源滾滾/福滔滔。(前四字轉(zhuǎn)G宮,拖腔至1a音,后三字回C宮,拖腔至re音,過門二十小節(jié),落1a音)
漢鐘離/手執(zhí)風云扇,(唱至re音,過門六小節(jié),接哎頭至1a音,過門八小節(jié),再至哎頭so1音,過門五小節(jié),落1a音)
倒騎驢兒/張果老。(唱至re音,過門三小節(jié),落mi音)
純陽背插/龍泉劍,(唱至so1音,有長拖腔,過門八小節(jié),落mi音)
仙姑/修行道德高。(唱至re音,過門三小節(jié),落mi音)
省略第九至十六句
(鳳點頭)
動問眾仙/歸何處,(唱至re音,過門六小節(jié),接哎頭至1a音,過門八小節(jié),再至so1音,過門五小節(jié),落1a音)
特到福地慶壽/赴蟠桃,(唱至1a音,無過門)
池上仙景/有風豪。(唱至do音,過門六小節(jié),落re音)
“四明南詞概述”介紹:“(平湖調(diào))從唱詞來看它的基本句式是七言上下句結(jié)構,從唱腔來看則存有‘(兩段)四句體’與上下句體兩種結(jié)構形態(tài),并有許多變化唱腔中頻繁運用切分節(jié)奏,是其有別于其他曲調(diào)的顯著特點。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結(jié)構,以及如何變化,均具有字疏腔繁、旋律舒展、婉轉(zhuǎn)流暢的特征,頗有昆曲‘宕三眼’的風格?!保?]30
三七梨花,是揚州彈詞中最常見的一種曲調(diào),它雖不稱平湖,但其格式、落音等和平湖調(diào)較相近。如沈志鳳演唱的“三七梨花”(選自《雙金錠》韓子文唱段):
(白)啊呀!聽這女子——
(唱)悲戚戚,/把冤鳴,(唱至so1音,過門兩小節(jié),落do音)
(唱)本院心中/焦急似火燎。(唱至re音,過門四小節(jié),落mi音)
(唱)我若不準/她鳴冤狀,(唱至re音,有小拖腔至re音,過門四小節(jié),接哎頭do音,無過門)
(白)這女子——
(唱)要血濺街心/恨難消。(唱至re音,過門四小節(jié),落mi音)
(唱)我若不準她鳴冤/狀,(唱至1a音,無過門)
(白)這算什么清正廉明,為民造福?——
(唱)二十載清明/付東/洋。(唱至re音,過門三小節(jié),落mi音)
(白)哦呀,且慢——
(唱)若準她這鳴冤/狀,(唱至1a音,無過門)
(白)如準了她的狀子,不但恩師要坐天牢,還要連參三級官員,更可怕的是——
(唱)毀奏君王/罪難/饒。(唱至re音,過門四小節(jié),落mi音)
省略第九至十二句
(白)?。∵@便如何?……
(唱)將錯就錯又誰知/道。(唱至1a音,無過門)
(白)這女子……怨她自己來遲了——
(唱)誰叫她遲遲鳴冤/到今朝。(唱至re音,過門兩小節(jié),落re音)
“揚州彈詞概述”介紹:“(三七梨花)唱腔為上下句結(jié)構。唱詞為七言體。根據(jù)平仄分為二五句式和四三句式。演唱時先將前面的二個字或四個字用念白念出,然后起過門,接唱下面的幾個字,這種先念白后彈唱的形式,是該曲調(diào)的一個特點?!呃婊ā纳暇渎湓趕o1音上,下句落在re音上。在末一字前,加一短過門,然后唱出最后一個字?!呃婊ā勺罡挥凶兓氖巧暇淠┮蛔值耐锨弧Q輪T可根據(jù)自己的嗓音條件和演唱內(nèi)容即興發(fā)揮,或長或短,或抑或揚,跌宕起伏,韻味醇厚。”[8]359?360
四
2015年,筆者在《文化藝術研究》上發(fā)表《從三個腔系探索蘇州彈詞音樂的起源》一文,提出三個基本觀點,一是陳調(diào)和平湖調(diào)較為接近,可能為平湖調(diào)系統(tǒng)①參見拙文《論平湖調(diào)系統(tǒng)——兼談“平湖調(diào)”源起和演變》,發(fā)表在《藝術百家》2013年第3期。的一支。二是俞馬調(diào)同屬徵調(diào)系統(tǒng),和周圍的宣卷因果有很大的關系。三是俞馬調(diào)的區(qū)別,不在骨干和核心曲調(diào),而主要在歌唱。對它們的相似性亦列舉若干例證,如陳調(diào),有曹嘯君演唱的“我兒苦學有才情”(選自《秦香蓮》唱段)、朱介生演唱的“恨我兒在日太荒唐”(選自《三笑·篤窮》唱段)。平湖調(diào),有史實父演唱的節(jié)詩“曾記梨花細雨天”、邵孝衍傳譜的“九重春色醉仙桃”。俞調(diào),有俞筱霞演唱的開篇《梅竹》、朱慧珍演唱的“西宮夜靜百花香”(選自開篇《宮怨》唱段)。平調(diào),有陳經(jīng)波演唱的“一進花園望居中”(選自《街坊賦》唱段)。馬調(diào),有魏含英演唱的“未曾落筆已心傷”(選自《珍珠塔·寫家信》唱段)、楊月槎演唱的“聽得樓頭一片哭聲音”(選自《珍珠塔·哭觀音》唱段)。平調(diào),有宋小山演唱的“正月里元宵紅燈鬧熱”等。
下面看兩個例子。一是朱慧珍演唱的俞調(diào)“西宮夜靜百花香”:
1=B 2/4 3/4 每分鐘91拍
西宮——夜靜——(嗯——嗯)百花——(哎)香——,(唱落1a音,間奏五小節(jié),落do音)
欲卷(咹——)珠簾——春恨(嗯——嗯——嗯——)長——。(唱落so1音,間奏四小節(jié),落do音)
貴妃(咿——咿——)獨坐(嗚——嗚嗚)沉——香——榻(啊——),(唱落re音,間奏兩小節(jié),接“哎頭”至do音,再間奏三小節(jié),落do音)
高——燒(噢噢——)紅燭(喔——喔——喔)候明(嗯——嗯)皇——。(唱落so1音,間奏四小節(jié),落do音)
高力士——,啟娘娘——,(唱落do音,無間奏)
今——宵——萬——歲——幸——昭——陽。(唱落so1音,間奏四小節(jié),落do音)
娘娘(昂昂昂昂昂——)聽說(呃——呃)添——愁——悶(嗯——嗯——嗯——),(唱落re音,間奏兩小節(jié),接“哎頭”至do音,無間奏)
懶洋洋——自去卸——宮——妝——。(唱落so1音,間奏四小節(jié),落do音)
省略第九至第十五句
(鳳點頭)
倒不如——嫁一個風——流——子——,(唱落so1音,間奏兩小節(jié),落1a音)
朝——歡——暮樂度(嗚)時——光,(唱落1a音,無間奏)
紫薇花——相——對——紫薇——郎——。(唱落re音,無尾奏)
此曲共有18句,由上下句組成,唱腔上句落1a(或do)音,下句落so1音,過門上下句多落do音。結(jié)尾出現(xiàn)兩個鳳點頭句式,其中第13、14、15句與常規(guī)同,末三句轉(zhuǎn)至平湖落音,分別為so1 1a re。第3、7、13句出現(xiàn)哎頭。
一是楊月槎演唱的馬調(diào)“聽得樓頭一片哭聲音”:
1=C 2/4 3/4 每分鐘132拍
聽得樓頭——一片那哭聲(嗯——嗯)音,(唱落1a音,間奏一小節(jié),落do音)
哭得鬼神(哎)個個(嗚嗚——)驚。(唱落so1音,間奏一小節(jié),落do音)
(鳳點頭)哭得漁翁不把魚兒釣,(唱落do音,無間奏)蝦蟹魚兒盡放生,(唱落do音,無間奏)連忙收拾卷絲——綸。(唱落so1音,間奏兩小節(jié),落mi音)
省略第六至第二十九句
(三上一下句式)
哭得王靈官息怒(哎)無剛性,(唱落mi音,無間奏),
腳踏祥云勿小心,(唱落do音,無間奏)
一絆一個囫圇囤,(唱落re音,無間奏)
倒說南天門跌到北天(吔吔)——門(唱落so1音,間奏四小節(jié),落do音)。
方老夫人(哎)陳小姐,(唱落do音,無間奏)
同悲同哭為方(咹)卿。(唱落so1音,間奏兩小節(jié),落mi音)
太夫人是福如(吁吁吁)——東海滔滔浪,(唱落mi音,間奏一小節(jié),落do音),
壽比南山——遐百——(哎)——齡。(唱落so1音,間奏一小節(jié),落do音)
此曲共有37句。前兩句和后四句由上下句組成,歌唱性較強;第3句開始至第33句口語性較強,其中第3句至5句、第6句至8句、第9句至11句、第12句至14句、第27句至29句,由二上一下的句式(即鳳點頭)組成;第15句至18句、第19句至22句、第23句至26句、第30句至33句,由三上一下的句式組成。這種三上一下或多上一下的句式組合,有的書籍稱“疊句”①參見《中國傳統(tǒng)音樂概論》說唱音樂(四)蘇州彈詞:“這種疊句結(jié)構似鳳點頭的擴大,從唱詞來講,它是一上多下(韻轍平仄不十分嚴格)。從唱腔來講它是上句的加垛式擴充,中間無拖腔,無過門,一氣呵成地疊唱十幾句甚至幾十句再落一個下句腔,造成特殊的戲劇性效果。彈詞中鳳點頭及疊句的運用,打破了單純的上下句結(jié)構,使腔詞結(jié)合生動活潑,免于呆板,適于表現(xiàn)豐富的內(nèi)容?!钡?81頁。,類似于唱說攤簧中的“起平落”結(jié)構體式。
陳調(diào)和平湖調(diào)較為接近,可能為平湖調(diào)系統(tǒng)的一支。持這一觀點的有多位專家。如蔣希均在《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浙江卷》綜述:“若以流傳最久的蘇州彈詞唱調(diào)‘陳調(diào)’‘俞調(diào)’與‘平湖調(diào)’比較,雖然均已歷經(jīng)二百年流變,但仍有不少相似之處??梢姡缙诘奶K州彈詞音樂,至少有部分是脫胎于‘平湖調(diào)’的。”[12]羅萍在《紹興平湖調(diào)和蘇州彈詞》一文中對紹興平湖調(diào)和蘇州彈詞做了對比,認為“紹興平湖調(diào)與蘇州彈詞是曲藝園地中的一對姐妹花。因為她們都淵源于明代彈詞。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她們所演唱的基本曲調(diào),都是‘平湖調(diào)’?!保?3]
俞馬調(diào)同屬徵調(diào)系統(tǒng),和周圍的宣卷因果有很大關系。這個看法,可見《江蘇卷》、《上海卷》及部分詞典。如《上海卷》對俞調(diào)的闡述:“‘俞調(diào)’是評彈前四大家之一,俞秀山所創(chuàng)。在‘書調(diào)’體式結(jié)構基礎上,吸收了蘇攤以及江南民間小調(diào)演變而成,曲調(diào)高旋低回,婉轉(zhuǎn)多變,假嗓為主,真假嗓結(jié)合并用,是彈詞的一大流派唱腔。”[10]18《江蘇卷》對馬調(diào)的闡述:“用真嗓演唱。受東鄉(xiāng)調(diào)(灘簧·又名花鼓調(diào))影響,特點是節(jié)奏明快,曲調(diào)平直,質(zhì)樸爽朗,字多腔少,唱腔的吟誦風格和敘事功能較強。它的上句落在‘do’或‘1a’音上,下句落在‘so1’音?!保?]20
五
“評彈”的稱謂從何時開始,《蘇州評話彈詞史》上說:“是建國后才逐漸普遍使用的,建國前用得很少?!保?]2這兩句話,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即建國前評彈稱謂已在業(yè)界出現(xiàn),只不過不普遍而已?!敖▏蟛胖饾u普遍使用”,這和新中國建立,藝人地位得到提升,評彈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再加上各地評彈團紛紛成立等有很大的關系。
“評彈”的稱謂,“合稱”說為主要。如《中國傳統(tǒng)音樂概論》:“蘇州彈詞與評話合稱蘇州評彈。過去稱評話為‘大書’,稱彈詞為‘小書’。大書從內(nèi)容上是講述一國之事,‘金戈鐵馬,國家興亡’,形式上并無彈唱;小書的內(nèi)容為一家之事,‘才子佳人,兒女情長’,形式上是有說有唱的。現(xiàn)在常不嚴格區(qū)分,皆稱蘇州評彈?!保?4]如《依托經(jīng)典 成就自身——中篇蘇州彈詞《雷雨》簡評》:“近代以來,這兩個同樣誕生在水鄉(xiāng)蘇州,采用以蘇州話為代表的吳語方言進行表演的說書形式,由于擁有同一個行會組織‘光裕社’,且在上海的發(fā)展流變中,不僅出現(xiàn)了女藝人,而且于報刊宣傳中時?!u彈’合稱,久而久之,‘大書’‘小書’之謂鮮見有用,致使許多人誤以為‘蘇州評彈’是一個曲種?!保?5]又如《蘇州評話彈詞史》:“近十幾年來,‘評彈’被混稱的多起來了,逐漸普遍起來了?;旆Q的例子,俯拾皆是。如‘評彈開篇’‘評彈金曲’‘評彈音樂’‘評彈大合唱’等,《中國藝術報》有一次報道江蘇曲藝工作,通欄標題為‘評彈興旺評話衰’,不知所云?!保?]4
“合稱”說有其合理的地方,但非評彈的本義。評彈的本義是什么?筆者認為(可能)即唱“平調(diào)”彈詞的簡稱。如果不從這一觀點來解釋,很多疑問難以說清,如為何(蘇州)彈詞藝人及聽眾喜歡稱“評彈”,而(蘇州)評話藝人及聽眾又不稱“評彈”?還有,周邊地區(qū)、同樣帶“評”字的杭州評詞①杭州評詞,曲藝曲種。流行于浙江杭州、余杭等地。起源于清末,由南詞演變而成。杭州評話、評詞界稱評話為“大書”,評詞為“小書”,與(蘇州)評彈稱評話為“大書”,彈詞為“小書”相同,參見楊子華《言情言志 繪聲繪色——清代杭州的說唱藝術》一文,刊《元明清名城杭州》一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69頁。(包括無錫評曲②無錫評曲,曲藝曲種。流行于江蘇無錫等地。相傳清乾隆年間即已盛行。原名“說因果”。參見《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無錫評曲]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第694頁。)又為何非“兩種曲藝的合稱”?如此等等。
下面結(jié)合思考,談點自己較贊同彈詞“也叫評彈或南詞”說法的幾點理由(或曰推論):
一、江浙地區(qū)的彈詞南詞有兩個源頭,一個是彈唱詞話,一個是彈唱南詞。從唱調(diào)看,有以唱一個基本調(diào)為主的,或以平湖調(diào)為主,如紹興平湖調(diào)等,或以平調(diào)為主,如杭州評詞等;有以唱兩(三)個基本調(diào)為主的,如蘇州彈詞和四明南詞等。蘇州彈詞的唱兩(三)個基本調(diào),即所謂的陳調(diào)、俞調(diào)和馬調(diào)。陳調(diào)、俞調(diào)和馬調(diào)這三個基本調(diào),把它放至彈詞南詞音樂大的系統(tǒng)里,則陳調(diào)分屬于平湖調(diào)系統(tǒng),俞調(diào)和馬調(diào)分屬于平調(diào)系統(tǒng)。但次序及為主有先后,清乾隆之前以唱平湖調(diào)為主,清乾隆之后以唱平調(diào)為主。正如《清代彈詞研究》中寫道:“乾隆之后,評彈藝人、名家大都出自蘇州,蘇州逐漸取代杭州成為江南彈詞的代表。其他地方彈詞尤其是曾占主流地位的平湖調(diào),影響范圍逐漸縮小,終于成為只在本地區(qū)演唱的彈詞?!保?]249又如葉德均《宋元明講唱文學》中寫道:“每一種講唱文學的歌唱法又隨時隨地改變,如清代彈詞③“葉(德均)先生所說的‘清代彈詞’當然是指蘇州彈詞。蘇州彈詞在‘俞調(diào)、馬調(diào)’之前,唱什么調(diào)呢?現(xiàn)在留存下來的,還有‘陳調(diào)’。據(jù)蘇州彈詞前輩藝人相傳,‘陳調(diào)’即乾隆年間的陳遇乾調(diào)。在本體結(jié)構及唱腔、間奏旋律特征上,陳調(diào)與紹興平湖調(diào)類同,陳調(diào)是平湖調(diào)的遺存當無疑義,葉先生所說的蘇州彈詞‘先有平湖調(diào),后來又有俞調(diào)、馬調(diào)’,所指平湖調(diào)實為陳調(diào),是可信的。當蘇州彈詞唱調(diào)漸變,尤其是出現(xiàn)了宜于敘事的馬調(diào)之后,陳調(diào)趨簡,而紹興平湖調(diào)文人化后趨繁,兩者也產(chǎn)生了繁簡之別”。參見羅萍等編著《紹興平湖調(diào)》,浙江攝影出版社,2009年,第30頁。先有平湖調(diào),后來又有俞調(diào),馬調(diào)?!保?6]
二、葉德均在《宋元明講唱文學》中所指的“歌唱法”為何意不大清楚,但筆者理解應是包含曲調(diào)的。如果包含曲調(diào),那俞馬調(diào)是改變了平湖調(diào)的,但改變什么?葉文沒有說。通過分析,俞調(diào)、馬調(diào)是唱平調(diào)這一路的,和平湖調(diào)不是一個系統(tǒng)。
三、俞調(diào)還有一種說法,即“一作‘虞調(diào)’”④參見《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俞秀山]條:“‘俞調(diào)’一作‘虞調(diào)’,‘虞’指虞山(今江蘇常熟)?;蛞蚯迥┡畯椩~多唱‘俞調(diào)’,而女彈詞以常熟人為多致稱‘虞調(diào)’。”第551頁。。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根據(jù)分析和推測,俞秀山當時唱的曲調(diào)吸收了虞山一帶的宣卷因果曲調(diào),人稱“虞調(diào)”。由于虞調(diào)好聽,唱的人多(特別是女藝人),虞調(diào)出名了,俞秀山也成名了,虞調(diào)和俞姓,兩個“虞、俞”字絞在一起,后人就逐以“俞調(diào)”取代“虞調(diào)”?!坝菡{(diào)”雖以虞山一帶的宣卷因果曲調(diào)為基礎,但俞秀山的腦子里(包括大多數(shù)人的腦子里)始終是以平湖調(diào)為正宗的。所以,除吸收三弦彈唱之外,在他的唱腔流派中,在句式結(jié)構、落調(diào)上多靠向和模仿平湖調(diào),如末三句(即鳳點頭)轉(zhuǎn)至平湖落調(diào)。中間(多在上句)出現(xiàn)宮調(diào)的下行音階式哎頭等。到馬調(diào)時,這種以平湖調(diào)為正宗的概念逐漸淡化,煞尾平湖落調(diào)少見了,中間插有哎頭也基本沒有了。而大量出現(xiàn)的是,中間疊以二上一下、三上一下等類似唱說攤簧中的起平落結(jié)構體式等。
四、蘇州彈詞的稱呼,除“彈詞”之外,還有兩種,一種稱“南詞”,如馬如飛創(chuàng)作了不少開篇集,即稱“南詞”⑤如光緒十二年(1886)的木刻本《馬如飛先生南詞小引初集》上下兩卷及《南詞必覽》。,還有一種稱“評彈”。這兩種稱呼與當時哪個曲調(diào)為主流地位有很大關系。當唱平湖調(diào)彈詞占主流地位的時候,蘇州彈詞藝人是喜歡稱自己的說唱為南詞的;當唱平調(diào)彈詞占主流地位的時候,此時在藝人的心中更喜歡簡稱自己的說唱為“平彈”,久而久之,變成文字就成為“評彈”(“平”通“評”)兩字了。
結(jié) 語
彈詞,也叫“南詞”,是中國曲藝的一個類別。在彈詞南詞中,大致可分為“彈唱詞話”和“彈唱南詞”兩路,曲調(diào)也可分為“平調(diào)”和“平湖調(diào)”兩類,唱“平調(diào)”的這類,其特點是采用江浙山歌最常見的徵調(diào)式,具有曲調(diào)平直樸素,聽來親切易懂,宜于敘事等特點。唱“平湖調(diào)”的這類,為商調(diào)式,具有字疏腔繁、旋律舒展、婉轉(zhuǎn)流暢等特征。這兩類音樂之間是有區(qū)別的。弄清兩種曲調(diào)的區(qū)別,對于彈詞南詞研究以及蘇州彈詞的源頭探析意義重大。蘇州彈詞的音樂以“三個腔系”、即陳調(diào)、俞調(diào)和馬調(diào)為主要。分析“三個腔系”,陳調(diào)分屬于平湖調(diào)系統(tǒng),俞調(diào)和馬調(diào)分屬于平調(diào)系統(tǒng)。
與蘇州彈詞多并列的(蘇州)“評彈”,對其解釋以“合稱”說為主要,本文認為“合稱”說非評彈的本義。評彈的本義即唱“平調(diào)”彈詞的簡稱。希望這種解釋和分析,能引起學(業(yè))界的討論。
[1]夏征農(nóng).辭海(縮印本·1989年版)[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
[2]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562-564.
[3]盛志梅.清代彈詞研究[M].濟南:齊魯出版社,2008.
[4]繆天瑞,等.中國音樂詞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5]周良.蘇州評話彈詞史[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
[6]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所.說唱音樂曲種介紹[Z].內(nèi)部資料,1961:175.
[7]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83年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8]周良.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江蘇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4.
[9]施振眉.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浙江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9.
[10]吳宗錫.中國曲藝音樂集成·上海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7.
[11]吳宗錫.評彈小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12]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浙江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浙江卷(資料本)[Z].1999:73.
[13]施振眉,沈祖安.浙江曲藝理論選編[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3:189.
[14]袁靜芳.中國傳統(tǒng)音樂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178.
[15]吳文科.依托經(jīng)典 成就自身——中篇蘇州彈詞《雷雨》簡評[J].藝術評論,2014(11):84.
[16]葉德均.宋元明講唱文學[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3?4.
(責任編輯:黃向苗)
Differences between Singing the Storytelling of Pingdiao Tune and Pinghudiao Tune—Also on the Appellation of Pingtan
SHI Wangwei
In storyte11ing nanci,there are two common tunes,i.e.pingdiao tune of zhi mode and pinghudiao tune of shang mode.In the three systems of tunes of Suzhou storyte11ing,name1y Chen,Ma and Yu tunes,Chen tune be1ongs to pinghudiao tune system whi1e Yu and Ma tunes be1ong to pingdiao tune system.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search on storyte11ing nanci and the probe into the origin of Suzhou storyte11ing to c1arif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tunes.The origina1 meaning of the appe11ation of(Suzhou)pingtan is singing pingdiao tune tanci for short.
storyte11ing of pingdiao tune;storyte11ing of pinghudiao tune;distinction;the appe11ation of pingtan
J607
A
2015-05-04
施王偉(1956— ),男,浙江樂清人,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傳統(tǒng)音樂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杭州3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