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衛(wèi)東(貴州省威寧縣金鐘鎮(zhèn)獅子小學)
?
淺議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
★梁衛(wèi)東
(貴州省威寧縣金鐘鎮(zhèn)獅子小學)
【摘 要】教學內涵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通過創(chuàng)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以人的生命發(fā)展為依歸,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本文就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方法;現狀
學生的個體心理、情感、思維、態(tài)度與體驗是新課改關注的重點,新課改強調的是學生于各項小組或集體學習活動中直接或間接的真實心理感受,而不是單純學習客觀的理論知識。事實上,個體之間必然存在不同程度與方向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應受到特別的珍視與尊重,于是結合以上概念即為: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處于的年齡階段所具備的領受能力與心理特點為前提,再以教學目標制定合理的方案,即要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活動,使學生參與其中,去體驗、感受、探索這個神奇的世界與美好的自己。需利用具體活動去帶動學生思想情感層面的發(fā)展與進步,教師是引導者與教育者,而學生是體驗者與學習者。需特別注意,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在客觀環(huán)境、經濟條件與心理上的差異,應根據其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由于農村地區(qū)物質經濟相對貧乏,所處地理位置普遍較為偏遠,所以小學生很難獲取豐富的課外書資源,因而閱讀量受到了較大限制。在農村地區(qū),計算機普及率也很低,在當今這個網絡飛速發(fā)展、占領信息世界的時代,這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農村小學生對國家與世界的認知。而旅游更是眾多農村小學生可望而不可及的,其日常游玩活動多局限于當地村鎮(zhèn),很難看到“外面的世界”,故而農村小學生在視野上相對狹窄,亟需拓展。與此同時,部分鄉(xiāng)村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填鴨式”教學,多由教師單方面輸出知識,而學生自主學習、研究、練習以及“生生”、“師生”之間交流協作的機會較少。
此種教學模式強調的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特定的情境,使其置身其中,引導其親自去體驗、感受,可從以下兩個層面來實現。
(一)親身體驗
例如,一年級小學生需背誦的《詠鵝》,教師可利用農村地區(qū)多養(yǎng)殖鵝的便利條件,請學生們共同觀察鵝在水中的動態(tài),使真實情景與文本動靜結合、相輔相成。令學生更直觀的去理解文章內容與意境,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真“心”體驗
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面對部分文學作品,教師無力創(chuàng)造真實的物質、時代、地理環(huán)境等條件進行教學時,可以設立相應情境、組織相關活動,引導學生用心想象與感受。舉例來說,在講授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請學生將自己代入文中角色,令其在心理層面與人物盡量同步,將情感、思維與同理心傾注其中,與人物共同去體驗與感悟,從而達到人、文相融的效果,這樣可以令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同時又可以透過他人的人生,積累自己的經驗。
效果最佳的便是將兩種體驗相結合,同時需注意的是,教師要對學生的個人體驗與感悟做到總體的把控,當其出現嚴重偏差時,要給予恰當的指導與幫助。
在此方法下,教師作為引導者,給予學生大量當堂與課后時間,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合作使之共同學習與進步。例如,教師可以將全班分為若干小組,或請學生共同完成課本劇的前期準備、角色分工、排練與正式演出,例如小學二年級的課文《風娃娃》,其中的人物、內容、情景、道具等都適宜課本劇的表演。 于此還可鍛煉學生如背誦、表演、組織、獨立完成任務、團隊協作等相關能力,在親力親為、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理解、收獲知識。
朗誦被廣泛應用于語文教學,反復、流利的朗誦,不僅可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可使其神奇地領悟文章深層的“韻致”以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部分,正如俗語所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例如,小學二年級課文《難忘的一天》中“鄧爺爺來啦!他帶著慈祥的微笑向我走來。我連忙敬了個禮,說‘鄧爺爺,您好!’鄧爺爺高興地點點頭,緊緊握住了我的手??粗嚑敔敽吞@可親的樣子,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可通過教師的引讀或學生的領讀, 助其體驗文中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
效果、展示與評價總結是體驗式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對課堂教學的效果有一個總結,然后根據學生的后續(xù)表現,來評價以前體驗式教學的方法是否運用的恰當,是否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效果的展示與評價,可以及時的發(fā)現在教學中的問題,并根據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從而可以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例如,在《<祖國在我心中>研究性學習設計方案》中,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并且將學生分成小組完成手抄報、繪畫攝影作品冊,去社區(qū)調查訪問等活動。然后教師對學生們的作品進行客觀的評價,給予極大的鼓勵與理性指導,最后,根據評鑒結果,頒發(fā)了“優(yōu)秀組織獎”“積極參與獎”“最佳效果獎”和“最大進步獎”。通過這種展示與評價,不僅增長了學生對祖國的認識、加深了對祖國的了解,更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良好興趣和習慣,增強了他們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知識的自信和意愿。
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對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由于農村地區(qū)部分客觀條件的限制,更成為對鄉(xiāng)村教師的一種考驗,因而更需教師們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能力與素養(yǎng),作為引導者,幫助學生將自身的情感與生活代入語文學習中,利用有限的條件,看到無限的世界,令其在體驗式學習中不斷進步與成長,以上方法可助其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夏朝暉.小學語文如何開展體驗式教學[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20).
[2]黃金勛.農村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方法初探[J].新課程(下),2014,(02).
[3]曾曦.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