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
摘要:知識只有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才是發(fā)揮知識的作用,這是我們很小時候就懂得的道理。在進入中學階段之后,我們開始慢慢接觸地理知識,感受到中學地理知識的魅力之余,可發(fā)現(xiàn)其的確可以成為指導我們更好認識世界的工具,有著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我覺得在學習中學地理知識的時候,從生活實踐出發(fā),往往會更加快的去掌握地理知識。
關鍵詞:中學地理;學習質量;生活教學
作為中學生,在學習地理地質的時候,興趣是很重要的。而興趣來源于我們本身對于該知識的了解程度,也就是說如果該知識點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比較強的話,我們往往可以更加快的去理解和掌握。我覺得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倡導讓我們在生活中去學習地理知識。
一、中學地理教學融入生活的原因
將中學地理教學融入生活實踐中去,對于我們中學生更好的學習地理知識,是很重要的。具體來講,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探析其原因:其一,以這樣的方式去開展教學,可以使得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并且懂得如何將其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這是培養(yǎng)我們地理視野的重要舉措;其二,生活化的教學過程,更能夠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并且以積極主動的身份參與進去,是改變以往被動學習局面的關鍵所在;其三,實現(xiàn)中學地理和生活案例之間的融合,能夠營造平等自由的課堂氛圍,能夠保證老師和學生實現(xiàn)和諧的對話交流,而這對于實現(xiàn)教育目標是很重要的。
二、在生活中去學習地理知識的方法
作為一名學生,我個人覺得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要想突出其生活性的特點,就應該積極采用多種方式方法,以達到在生活中去學習地理知識的效果。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嘗試:
1掌握家鄉(xiāng)的地理知識。其實為了能夠拉近地理和我們之間的關系,是很簡單的,其關鍵點就在于引導學生去掌握家鄉(xiāng)的地理知識,使得我們從地理的視角去重新認識我們的家鄉(xiāng)。不僅僅如此,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還會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并且成為今后不斷學習新的地理知識的工具。具體來講,掌握家鄉(xiāng)的地理知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其一,概念導入教學,就是在教師對于具體地理概念進行講解之后,及時的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家鄉(xiāng)的情況。比如在學習完畢經(jīng)緯度之后,可以要求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自己家鄉(xiāng)的位置,并且大致指出自己家鄉(xiāng)的經(jīng)緯度參數(shù),給予學生形成經(jīng)緯度意識。其二,觀察引導教學,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去觀察地理現(xiàn)象,在此基礎上去實現(xiàn)對于地理知識的總結和歸納,實現(xiàn)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以季風氣候的課程為例子,可以以觀察學校四季變化的實踐活動為契機,對于本地區(qū)的氣候特點進行總結和歸納。
2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事實。處于新媒介時代的中學生,有很多的機會去接觸社會熱點問題,這是新時代給予我們創(chuàng)造的信息環(huán)境。我覺得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去關注社會事實,養(yǎng)成從地理的視角去審視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尤其是現(xiàn)在關于地理方面的話題越來越多,無論是人口資源,還是環(huán)境保護,或者是地震海嘯,我們都可以在電視新聞上看到。從這個角度來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事實,是幫助學生積累生活閱歷,提升地理辨認能力的重要途徑。以汶川地震來講,可以依照這樣規(guī)定國內(nèi)大事件,開展地震的專題教育,使得我們對于地震形成更加科學的認識,并且懂得如何在地震的情境中,找到安全的地帶,以形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
3創(chuàng)設情境來啟發(fā)思考。老師常常為了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識,會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要求我們積極去思考應該采取怎樣的方式去解決這樣的問題。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很有用的,尤其是對于我們一群好奇心極強的中學生來講,這樣的方式更加能夠激發(fā)我們的學習熱情。比如假如你身處荒郊野嶺,天氣陰沉,沒有指南針,只有一塊手表,你如何去辨別東西南北,并且在此基礎上選擇一條能夠走出森林的方案。顯然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學生探討之后,老師可以將重點引導到手表上,教導為什么可以利用手表去指示方向,并且使得我們能夠切實的使用自己的手表找到東西南北方向。
4運用地理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前面我們提及過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的時候,我們會對于這樣的地理知識更加感興趣,這是因為該地理知識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并且是我們已經(jīng)有所了解的。這個時候,我們的理解程度僅僅是現(xiàn)象上的,要想更好的實現(xiàn)對于這種知識的掌握,還需要深入地理理論本質,以更好的理解這樣的地理現(xiàn)象。比如可以設計問題為什么我國的拉薩是生產(chǎn)葡萄的地方?由此去分析區(qū)域的地理特征:海拔高,空氣稀薄,潔凈,太陽輻射強,是生長葡萄的最佳自然條件。此時我們下次一旦聽到拉薩,就會對于其地理特征有著深刻的影響,由此去實現(xiàn)對于實際問題的解答往往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5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實際上我們在現(xiàn)在的教材中也會看到很多生活化的案例,而這些案例將成為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鍛煉其地理素養(yǎng)的重要教學資源。為此,我覺得應該充分利用好教材內(nèi)的生活化素材,以此為延展,將考試題目中的生活化素材,網(wǎng)絡資源上的生活化素材融合到一起,以開展生活化專題教學的方式來開展課程,相信在這樣的課程教學中,我們的學習熱情會得以不斷的提高吧。
三、結束語
作為一名中學生來講,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應該懂得將其作為理解世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積極根據(jù)老師的要求,去開展各種嘗試和探索,不斷糾正自身學習惰性,積極探索生活案例與地理知識之間的區(qū)別,由此實現(xiàn)自身地理素養(yǎng)的提升,使得自己成為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郭元樣.生活與教育一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教育論綱[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榮梅.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J].小學數(shù)學教學,2012(4)
[3]覃運.中學課堂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6)
[4] 郭慶玲.生活化教學:維度與可能[J].新課程(綜合),2013(1):47.
[5]鄔承熹.中學地理教學效果提升途徑探討[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