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延海
2014年,為了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南通市教育局決定把課程改革的重點放在課堂教學改革上,并對課堂教學提出了以下三點基本要求: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同年5月,我市教育局組織了南通市初中新課程課堂改革第一階段“試水課”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有機會上了《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5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下面就以這堂課為例,談談我對新課改“十二字方針”的理解。
一、限時講授
限時講授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時間不能超過學生活動時間的一半,以留出時間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限時講授要求教師從“獨白式”教學轉向“對話式”和“討論式”教學。在“獨白式”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是被動的“聽眾”;而在“對話式”和“討論式”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同為課堂的主體,師生共同學習。
對此,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進行限時講授。
1教學語言要精練。
例如,在導入部分,我這樣導入:“請同學們翻開《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目錄,今天我們將學習新中國的外交建設。新中國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堅持什么樣的外交原則?建國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進入第15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學習。請同學們翻開教材76頁?!?/p>
2課程結構要重構。
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本標準對每個學習板塊規(guī)定了學習內(nèi)容標準,并提出了教學活動建議。課程內(nèi)容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歷史基礎知識及必須經(jīng)歷的歷史思維訓練過程;教學活動建議旨在倡導多樣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對歷史進行感知、理解和探究,教師可在具體實施中酌情處理,因材施教?!?/p>
重構課程結構就是按一定的思想原則、教學主題、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等,在充分研究歷史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復原歷史面貌,以達到改進初中歷史教學的目的。
這堂課我整合教材,重構課程結構如下:(1)新中國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①打破美國孤立,與蘇聯(lián)等17個國家建交;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③參加萬隆會議,促使會議圓滿成功。
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建立學習小組,使學生在小組內(nèi)或小組間進行互動交流。為了搞好合作學習,我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了解學生特點;讀透教材;系統(tǒng)設計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環(huán)境氛圍、交流反饋、評價激勵等各個方面。
這堂課,我設計了兩個小組探究:
小組探究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提出到今天,已經(jīng)過去了60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什么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基本準則呢?
小組探究二:一個美國記者評論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中的作用時說:“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nèi)魏我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tài)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方向。”為什么周恩來能改變會議的方向?“求同存異”中的“同”指什么,“異”指什么?“萬隆精神”的內(nèi)容是什么?
在小組討論中,我努力控制每個問題的討論時間,充分發(fā)揮學習小組的集體優(yōu)勢。在合作討論過程中,有的小組討論“冷場”了,我就啟發(fā)他們,教給他們一些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讓小組討論熱烈起來;有的小組討論很激烈,學生爭論得面紅耳赤,我就巧妙地引導他們,不斷引發(fā)學生思維的碰撞,把學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三、踴躍展示
踴躍展示是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規(guī)范、主動、積極地展示自己。對此,我豐富了展示的形式,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我采取學生自主舉手發(fā)言展示的方式;對于比較難的問題,我采取小組推薦發(fā)言人展示的方式。
為了激勵學生展示的積極性,我還改進了評價方式,采取小組自評和組與組互評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評價合作學習小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另外,我還對小組活動秩序、組員參與情況、小組學習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
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的教學方針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踐表明,它讓課堂生動了起來,為教師打造高效優(yōu)質(zhì)的初中歷史課堂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