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中國優(yōu)秀的民歌之一山西民歌,在整個中國都是享有盛譽的,尤其是在山西民歌中的“山曲”,曲調(diào)優(yōu)美動聽,語言質樸感人。山西民歌中潤腔技巧的運用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研究價值,這種演唱技巧飽含著黃土高原的風情與黃河兒女來自心底的深情吶喊,由于這些民歌和歷代山西勞動人民的結合非常緊密,成為了反映勞動人民心聲以及歷史生活的真實寫照。
〔關鍵詞〕潤腔山西民歌藝術特色唱法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擁有著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蘊,如平遙古城、云岡石窟、孟縣藏山等有眾多的歷史上有名的文物古跡在這里遍布。山西同樣也是民歌之鄉(xiāng),山西有許多的民歌都堪稱流傳于世的經(jīng)典,例如《繡荷包》、《想親親》、《看秧歌》等。這些經(jīng)久不衰的名曲的演繹,自然少不了歌唱家對于山西民歌演唱技術的精心探究,其中獨具特色的山西民歌潤腔技術,對于整個山西民歌獨特的演繹方式來講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笆锊煌?,各有各的腔”以及“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這些諺語,都十分有力地說明了由于政治文化因素或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而造成的民間音樂的差異。
一、潤腔類型的基本介紹及其藝術特色
1、基本潤腔。對于山西民歌的演繹是以音樂的速度、力度以及節(jié)奏節(jié)拍等方面的變化來表現(xiàn)即屬于基本潤腔。一首民歌的節(jié)奏節(jié)拍和速度會與這首歌的風格特色有著很大關系,在一般情況下,在對歡快、愉悅的心情或氣氛進行描述時,歌曲的速度應該是以中快或者較快為主,比如在《親疙蛋下河洗衣裳》一曲中,其整首歌的速度是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而由稍快到中速的這樣一個發(fā)展的模式。剛開頭的四句以輕快的方式向我們展現(xiàn)著的是一個青春洋溢、活潑可愛的情景,一位小姑娘在深山的小溪旁邊洗衣服,她雙膝蓋直接跪在水旁邊的石頭上,水面倒映著少女的曼妙身姿,此情此景不得不使得情哥哥為之動容,因此,才有了后續(xù)故事的發(fā)生。
相對而言,在對悲傷、沉痛的心情進行表達時,節(jié)奏通常是比較舒緩的。例如《左權將軍》是當?shù)厝嗣駷榱思o念在那個戰(zhàn)亂紛爭的年代壯烈犧牲的左權將軍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民歌,整首歌無論是從歌詞到曲調(diào)以及其所創(chuàng)作的節(jié)奏節(jié)拍來講,無不在表達著以后總懷念而又沉重的心情。
中速這樣不快不慢的速度適合于對堅定、雄偉以及豪放情緒的表達,例如在《建立民兵》這首歌曲中,即是運用簡潔的語言十分形象地展現(xiàn)出了軍民齊心抗戰(zhàn)消滅鬼子的慷慨激昂的心情。富有氣勢的曲調(diào)以及勻稱的節(jié)奏賦予了整首歌威武與雄健的色彩,而其音樂中更為值得贊嘆的是一種勇往直前的豪邁氣勢。
力度指的是在進行歌曲演唱時對聲音強弱的處理。對歌曲的正確處理能夠更加有利于表現(xiàn)歌曲的風格與特色,能夠正確處理歌曲中力度的強弱也成為了潤腔中的一部分?!抖饗稹分忻鑼懥吮磺嗄陻r在回家路上的姑娘緊張與害怕的心情,當其唱到:“他要攔俺俺不敢吭”時,應當將聲音的力度盡量控制的微弱一些,如此才能表現(xiàn)出姑娘對于青年黑夜攔路的焦慮心情。又如《建立民兵》中表現(xiàn)鬼子被消滅后的心情時,聲音應該是充滿著激情與力度的。
重音移位即是改變重音的位置,旨在為了突出表達某些詞而采用的一種加強語氣的潤腔形式,演唱者在重音移位上的恰當處理,能夠打破歌曲之間傳統(tǒng)的強弱規(guī)律而產(chǎn)生一種活潑幽默之感。例如楊仲青演唱的歌曲《那是誰》其中的歌詞“妹”本來應當是在弱拍上出現(xiàn)的,但是在實際演唱中,將其處理成了重音,因而也能夠起到一定的強調(diào)作用。
2、色彩潤腔。在音質、音色上的變化即屬于色彩潤腔。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即是通過對裝飾音的運用,使得所唱歌曲的旋律更加婉轉動聽,以達到在藝術上的表現(xiàn)更為充分與完善,其中主要包括滑音、顫音、揉音、波音、伊音等潤腔技巧。
滑音是在民族音樂中一種比較常見的裝飾音,它可以分為上滑音和下滑音以及前滑音和后滑音。例如《旦哥相親》中,“來”、“家”兩個發(fā)音之后加上滑音,使得旋律更加的迂回曲折,更能夠表現(xiàn)出未見到其情妹妹的失落之感,如果不采用滑音進行裝飾,則會因為感情表達的不夠充分而顯得過于平淡。
顫音又叫“嗽音”或“嗖音”,在眾多的裝飾音中,屬于比較難以掌握的一種裝飾音。它的音響效果是主要是通過聲帶、喉嚨以及下巴的顫動而形成的。如在《親圪蛋下河洗衣裳》中的“石頭”二字中的“頭”字就運用了這種技法,通過顫音的運用,表達出姑娘對小伙子的喜愛之情。
在小提琴、二胡、以及古箏等絲弦樂器中運用手指計法所展現(xiàn)的揉音,在聲樂中提及的并不多,而在民歌中,揉音是由氣息對聲帶和喉腔的極為特殊的沖突而形成與其它歌詞有明顯反差的、對于某些字音比較特殊的處理。如在《一鋪灘灘楊柳樹》中,通過對“甜”和“津”運用揉音技巧后,給人柔美,婉轉的感覺。
波音是在兩個音的或其上方或其下方之間加入短暫的輔助音而形成的,波音的分類比較多有單波音、復波音、逆波音和順波音。在《親圪蛋下河洗衣裳》就運用了波音,以此表現(xiàn)情哥情妹對美好愛情的無限向外。
在音樂中最為常見的裝飾音就是倚音。倚音根據(jù)時值的劃分可以分為單倚音和復倚音。前后倚音的分類是根據(jù)位置而劃分的。相對而言,單倚音會在一些抒情歌曲中用的比較多,如《桃花紅杏花白》:這首歌中的二四句最后都出現(xiàn)了前單倚音,以此表現(xiàn)出小伙子渴望見到心中美麗姑娘的激動心情。
3、山西民歌潤腔技巧所具有的藝術魅力。山西民歌中演唱者使用潤腔技巧,就特別像是在寫作文學作品時運用修辭手法一樣。如果在寫作中,你有華麗的辭藻,豐富的語言,卻不懂得如何來使用修辭手法對文章進行潤色使其更為精彩,那么掌握的辭藻再多也是無異于寫作的。山西民歌的演唱也是如此。山西民歌的藝術家在演唱時都十分注意對演唱技巧的掌握與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夠把山西獨特的音樂風格通過音樂的形式充分表現(xiàn)出來。
⑴、山西民歌聲音造型的藝術魅力。在山西民歌的演唱中,聲音的造型技巧也獨具魅力,在對歌曲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時會利用這樣的藝術造型表現(xiàn)技法。首先是抽聲,在進行吸氣動作之前應該先將聲門屏住,阻住氣流通過,讓空氣能夠在聲門的位置形成壓力,運用這樣的壓力向里進行抽氣,這樣的聲音多用于表現(xiàn)悲痛欲絕的唱段。而泣聲是指在發(fā)聲中帶有很明顯的倒吸力量并與頓彈音的氣息進行結合而形成的,顧名思義,它經(jīng)常被用在一些泣不成聲的唱段中??蘼暿且粑黄颓衣曇魧挾氐乃砸羲纬傻目耷?。如《逃難》描述的是人們背井離鄉(xiāng)的逃難辛酸史;《左權將軍》體現(xiàn)出對左權將軍犧牲的悲痛與緬懷。
俏音也稱為甜音和歡音,是在對歡樂情緒進行表達時運用高音位的清亮的嗽音而表現(xiàn)出的俏音,還有笑聲,是利用連續(xù)向外推氣形成的嗽音與跳音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也類似于生活中的大笑的聲音。如《會哥哥》就通過節(jié)奏的跳躍來表現(xiàn)姑娘與情人相會時的歡愉心情。
⑵、山西民歌中節(jié)奏所具有的藝術魅力。形成風格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便是節(jié)奏,節(jié)奏的特點及其自身變化對風格的形成可謂說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但是在如今許多山西民歌的演唱家沒有對節(jié)奏有更多的重視。
⑶、斷音技巧的藝術魅力。斷音是指在唱歌時氣息“停氣”時而運用的一種獨特潤腔技巧。在歌唱圓滑連貫地進行演唱時,會采用挫、截、領的潤腔方法,能夠使得唱腔產(chǎn)生一種柔中帶剛且方中有圓的藝術效果。氣口斷腔中,運用補氣、吸氣、偷氣等吸氣方法能夠使使得聲音臨時被打斷。而截氣斷腔也被稱為截音,是指在歌唱時故意地將咽、喉以及聲門關閉,是氣息截住之后再馬上復原。劉改魚在演唱《苦相思》中運用一種“倒吸氣”的演唱技巧,這樣的演唱技巧在聽覺上感覺是氣息不夠,而這正是運用了左權地區(qū)人民的常用的一種說話的習慣方式。這樣倒吸氣的演唱技巧能夠真切而恰如其分的表達出甜蜜中參雜著些許痛苦的意味,十分值得后人去學習與鉆研。嗽氣斷腔在歌唱進行中通過收縮咽部肌肉與來自腹部收縮產(chǎn)生的氣流進行一種更為巧妙的對抗,是聲音能夠在這樣的作用下產(chǎn)生一種有規(guī)格的破裂,其實就像是在原有的音團中破阻而出,與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輕微咳嗽極為相似。哈哈音斷腔即是將舌根抬起在靠近軟腭的地方阻止氣流,加上與能夠略似彈跳音的氣息進行協(xié)調(diào)從而發(fā)出“哈”的音。彈跳音斷腔指的是呼吸時的肌肉群突然收縮并與吸氣時的肌肉群進行強烈而快速的對抗,使得擋氣的聲門被一股猛烈的氣流沖擊,并迅速將氣流彈向上部的共鳴腔焦點產(chǎn)生一種強有力的團音。這樣的斷腔相對于連音斷腔而言對抗的程度會更為強烈,并且達到的效果也更加地突出。劉改魚在演唱《櫻桃好吃樹難栽》時,“淚滴滴滴在了鞋尖尖上”以及“給哥哥你納鞋幫”中“了”與“納”兩字在演唱時突然停止,這樣的聲音處理會與前文唱段形成強烈地對比,在情緒上表現(xiàn)出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濃烈情感。
不可否認,山西民歌中的潤腔技巧是中國民族聲樂演唱的一大特色,它根植于博大精深的民族聲樂傳統(tǒng)中,在一代代民族歌唱家的繼承與發(fā)揚中更加完善,絢麗多彩。我們?nèi)绻軌驅ζ溥M行深入的研究與更為精心的設計,就能使其在運用時更能恰到好處的表現(xiàn)山西民歌的藝術風格,更能為歌曲的表演起到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責任編輯曉芳)
參考文獻
[1]汪俊芳.淺析山西民歌歌唱技巧的藝術魅力.《黃河之聲》.2013年16期
[2]彭栓紅.原生態(tài)民歌在民俗旅游中的功能及應用策略———以山西民歌為例.《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3期
[3]汪俊芳.論山西民歌的地域性風格特征.《藝術評論》.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