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融入研究

      2015-03-16 02:19:56
      關鍵詞:母語表達能力受試者

      朱 紅 英

      (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 外語教學部,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融入研究

      朱 紅 英

      (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 外語教學部,浙江 杭州 310018)

      本文在綜述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對國內某高等職業(yè)院校的108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涉及高職院校學生對母語文化的態(tài)度、母語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以及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融入等情況。結果表明:高職院校學生非常認同母語文化的重要性,有較強的母語文化學習需求;高職院校學生的母語文化英語表達能力薄弱,缺乏母語文化表達所需的英語詞匯;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缺失現(xiàn)象嚴重。最后,從英語教學的目標定位、母語文化教學的途徑以及母語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測試等方面展開討論,以期為我國高等職業(yè)院校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提供參考依據(jù)。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母語文化;母語文化英語表達能力

      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培養(yǎng)的學生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社會將給高等職業(yè)院校畢業(yè)生提供更多涉外活動的機會。但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學生在英語語言的運用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等方面依然相當薄弱,有必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提高其應用英語表達母語文化的能力。關于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母語文化教學研究,國內學者或對其現(xiàn)狀進行調查并提出相應策略,或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對中國文化外語教學與中國文化失語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張蔚等通過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有關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測試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受試者不能夠用英語恰當?shù)乇磉_測試中涉及的中國文化元素[1]。劉長江針對我國外語教育中本族語文化被忽略的狀況,提出了目的語文化和本族語文化兼容并舉的實施策略[2]。陳曉靖闡述了外語文化教學中僅有目的語文化的傳入導致跨文化交際的不對稱以及文化單向性傳輸?shù)膯栴}[3]。為此,有學者強調在教材、教學改革的基礎上,有必要對目前的大學英語考試進行改革,適量增加母語文化知識的內容[4]。也有學者提出要對外語文化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借助外語這一“國際媒介”,實現(xiàn)中國文化的重構和輸出[5]。在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國內學者開始重視和研究高等職業(yè)院校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6]。筆者對前期相關研究分析后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關于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融入的研究大多偏向于母語文化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方面,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如何融入母語文化尚缺乏實質性研究。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試圖回答以下方面的問題:(1)高職院校學生對母語文化的態(tài)度如何?他們對母語文化是否有學習需求?(2)高職院校學生用英語表達母語文化的能力如何?他們是否缺失母語文化所需的英語詞匯?(3)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的地位如何?

      (二)受試者

      本研究對象為國內沿海地區(qū)某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的108名二年級學生,其中英語專業(yè)(商務英語)學生38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70名,涉及金融、會計、企管等。之所以選擇這幾個專業(yè)群體是因為:英語專業(yè)學生相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水平總體較高,金融、會計、企管等學生在該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中體現(xiàn)不同層次的英語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可以體現(xiàn)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的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正常水平。考慮到二年級學生在大學學習英語已超過一年,英語語言應該達到了一定水平,對英語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研究以二年級學生為主。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一份自行設計的高職院校學生母語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調查問卷。為確保調查工具的合理性,在參考中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國文化失語調查問卷[7]、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母語文化認同調查問卷[8]、高職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測試卷[9]的基礎上,征求專家同行意見,設計了調查問卷。問卷分兩部分,共20題。其中,第一部分為受試者的個人背景,共5題,涉及年級、性別、專業(yè)、生源、英語過級等;第二部分為調查內容,共15題,涉及母語文化態(tài)度、母語文化表述所需的英語詞匯掌握情況以及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教學情況等,最后2題為開放性題目,要求受試者描述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遇到的問題以及寫出提高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建議。

      (四)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英語專業(yè)問卷38份,回收有效問卷38份,有效率為100%;發(fā)放非英語專業(yè)問卷73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有效率為95.9%。合計發(fā)放問卷111分,回收有效問卷108份,有效回收問卷達97.3%。本次調查樣本量較充足,受試者所在學校及所讀專業(yè)具有代表性,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母語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主流意向。

      二、調查結果

      (一)高職學生的母語文化態(tài)度

      母語是一個民族言說表出的方式,體現(xiàn)著這個民族的精神[10]。對待母語文化的態(tài)度,既包括對母語文化本身的認識和態(tài)度,也包括母語文化作為重要的軟實力對民族復興的重要作用的認識和態(tài)度,還包括對母語文化知識的渴求和態(tài)度。本研究的母語文化態(tài)度涉及文化自信、文化認同、學習需求等3個方面,結果如表1所示。

      關于文化自信, 108 位受試者中僅 1 人 (0.93%)認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非常了解”,81人(75.00%)認為對中國文化有“有一定了解”,有26人(24.07%)表示“基本不了解”,可以說,學生對母語文化知識的自信度表現(xiàn)不很樂觀。針對“你認為你能用英語表達中國特色文化話題嗎?”,沒有人表示“完全沒問題”,61.11%認為“基本不會”,8.33%認為“完全不會”,也就是說,大部分受試者對用英語表達中國特色文化沒有足夠的信心和把握。

      在文化認同方面,高職院校學生對母語文化的重要性有非常高的認同度。90.74%的受試者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當下中國社會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81.48%的受試者認為“高等職業(yè)院校非常有必要加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文化認同的關鍵是文化自覺,而文化自覺表現(xiàn)在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對自己文化能力的提升??梢哉f,隨著近幾年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全球升溫的“漢語熱”,領悟中國文化的精髓,增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已為高校大學生所共識。

      對于文化學習需求,高職院校學生具有強烈的母語文化學習意識。如在回答“你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時,62.96%的受試者表示“愿意”,29.63%的受試者表示“想了解”,但苦于“沒有良好的學習途徑”。這說明學生的母語文化學習需求與文化教學實際情況可能存在脫節(jié),需要教學者探索途徑,開辟有效的母語文化學習渠道。在回答“你認為高等職業(yè)院校英語教學中有必要加強中國文化的融入嗎”時,有69位(63.89%)受試者認為“非常必要”,說明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的導入是符合高職學生本位需要的。可以說,在當今全球化交流越來越頻繁的背景下,將母語文化有意識地融入英語教學既是當代多元文化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英語教學者的時代使命。

      (二)高職學生的母語文化英語表達能力

      從詞匯測試的調查結果來看, 受試者表達母語文化所需的英語詞匯欠缺。在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詞匯中,受試者表示“會”正確用英語翻譯的排序靠前的是:春節(jié)、長城、餃子、京??;排序靠后的有:兵馬俑、造紙術、三國演義。通過對各類常用英語教材的分析發(fā)現(xiàn), 這種排序與這類詞匯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頻率有關。凡是在學生使用的教材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匯,學生詞匯掌握的程度相對較好,如春節(jié)、長城、餃子、京劇等在中學、大學的英語課本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出人意料的是,一般認為比較難譯的“孔子、儒家”,有42.86%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表示“會”, 遠遠超過了英語專業(yè)學生(13.16%)。筆者考察了該校非英語專業(yè)使用的英語教材《21世紀大學英語》,在該教材第二冊Unit 2 Values 中出現(xiàn)過孔子(Confucius)、柏拉圖(Plato)、儒家思想(Confucianism)、佛(Buddhism)等有關文化方面的詞匯,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還留有深刻的印象。而同樣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兵馬俑”、“造紙術”、“中國書法”等因其在各類英語教材中鮮有提及,故受試者對其知之甚少。這與最后的開放性題目“你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中受試者提到的 “英語能力有限”、“中國文化英語詞匯缺乏”等問題相一致。正如宋伊雯、魏曉旭(2012)所指出的那樣,高職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不足是源于高職學生積累的中國文化詞匯有限[11]。說明在英語教學中,增加中國特色文化元素是提升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表1 受試者的母語文化認同態(tài)度情況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的地位

      英語教學不僅是語言教學,還包括文化教學,既包含對外來文化的尊重與接納,也包含對本民族文化的表達與傳播。英語教學的真正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人們之間相互交流的能力。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缺失現(xiàn)象嚴重。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其一,高職英語教師重視教授西方文化,忽略介紹和傳播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調查中認為老師“經(jīng)?!庇糜⒄Z教授中國文化的受試者只有9.26%,而認為老師“更多教授西方文化”的受試者達到58.33%。其二,英語教學內容偏重西方文化的輸入,忽略本民族文化的輸出。如在回答教學材料、作業(yè)測試中涉及中國文化知識的問題時,大多數(shù)受試者選擇“偶爾”或“幾乎沒有”。我們知道,對于學生而言,教學內容的導向作用十分明顯。因此,教師應從只顧語言知識的講授、英美文化的單向輸入轉變?yōu)樽⒅仄湔Z言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融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于一體,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能力。

      三、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融入的思考

      (一)重新思考和定位高職英語教學目標

      黨的十八大強調,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是實現(xiàn)中國夢,建設文化強國的一項緊迫任務。高校外語教育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渠道,應肩負起對于本民族文化精華對外輸出的責任。解決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母語文化融入問題,不能簡單地認為在英語課堂上增加一些中國文化的內容讓學生學習和記憶,關鍵是要加深對英語教學的內涵理解,需要對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重新思考和定位,明確為什么要輸出母語文化?輸出哪些母語文化?以什么方式輸出?同時要處理好外民族文化的輸入和本民族文化輸出的關系等。

      (二)補充體現(xiàn)母語文化的優(yōu)秀英語素材

      教材是反映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重要知識載體,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是學習者獲取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然而,目前國內高職院校主要使用的幾種教材,如高教社的《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外研社的《新視野英語教程》、上外社的《高職國際英語》中,中國文化的元素所占的比例極少,從而造成了母語文化輸出與目的語文化輸入的嚴重失衡。因此,有必要完善現(xiàn)有高職英語教材和開發(fā)新高職英語教材。例如,在閱讀或讀寫教材中,可以補充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淺顯易懂的優(yōu)秀英語文章和譯文;在聽說類教材中,可以設置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背景的聽力和口語話題的英語材料。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目的語語言學習,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母語文化英語表達能力。

      (三)選取合適的母語文化教學內容

      就母語文化的教學內容而言,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從宏觀的范疇上來講,首先,母語文化教學內容要反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體現(xiàn)中華五千年悠久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體系和特點,同時把握好中國文化輸出與西方文化導入的度;其次,母語文化教學內容要切合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點,至于什么是外國人感興趣的內容,可以參照近年來歐美媒體或網(wǎng)絡對我國文化的報道,留學回國人員的介紹以及對在中國任教的外籍教師的調查研究。從具體的內容上來講,介紹以中國特色文化為主線的英語補充材料,如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中的粽子、餛飩、冰糖葫蘆、茶藝等,中國名勝古跡中的長城、兵馬俑、石窟等,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儒、道、佛教、孔子等,中國筆墨藝術中的國畫、中國書法、文房四寶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選取中國名作家寫的介紹中國文化的材料,如林語堂先生的《京華煙云》(Moment in Peking),還可以是外國人寫的以中國文化為背景的英文作品,如英國作家毛姆的游記《在中國屏風上》(On a Chinese Screen)。也可以適當加入體現(xiàn)中國文化元素的科技知識與信息,如建筑形態(tài)、時尚設計、審美思潮、營銷策略、商務禮儀等。特別強調的是,所有文化內容要考慮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要難易適中,以“聽進來—說出去”、“單語進來—雙語出去”、“介紹進來—宣傳出去”的交際訓練原則,全面提高學生母語文化輸出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開拓母語文化學習延伸的渠道

      除了英語課堂教學以外,應鼓勵學生在課外拓寬母語文化的學習渠道: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習網(wǎng)站,如http://www.chinaculture.org,有目的地探討母語文化與外部文化的差異;利用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視材料,如A Bite of China(舌尖上的中國)等,幫助學生掌握用英語表達母語文化的技巧和方法;也可以利用在中國出版的英文報紙如China Daily、21st Century等了解中國文化的知識以及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法;還可以利用校園英語廣播、英語資源平臺、文化知識競賽等加強中西文化學習。通過這一系列母語文化學習渠道的拓展,使學生越來越了解本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這樣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弘楊和傳播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五)加強母語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測試

      長期以來,各類各級英語考試基本都是圍繞聽、說、讀、寫、譯五種語言能力,基本沒有涉及中國文化英語表達力考察的題目。在考試指揮棒的引導下,學生誤認為學英語就是學語言,所以把精力集中于語言的學習,忽視語言所承載的文化背景知識,導致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能很好地弘楊和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此,我們必須改革大學英語測試內容,將母語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考查加入到測試中,可以是增加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常識的考題,如中國特色詞匯的英語表達、習俗文化背景的英譯等;也可以將試卷中的作文題與文化測試融為一體,通過考試來促進學生對母語文化的學習。

      當然,因高職院校學生專業(yè)不同、培養(yǎng)方案不同,各院校情況有所不同,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適度地加強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母語文化融入。我們堅信,與單純的語言學習和西方文化的輸入相比,融入母語文化的英語教學更能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毋庸置疑,隨著文化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不斷深入,融入母語文化的英語教學將成為我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主流。

      [1] 張蔚,等. 關于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中“中國文化失語癥”的調查與分析[J].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3):39-42.

      [2] 劉長江. 談外語教育中目的語文化和本族語文化的兼容并舉[J]. 外語界,2003,(4):14-18.

      [3] 陳曉靖. 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傳輸?shù)碾p向性——談“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J].吉林工程師范學院學報,2010,(4):53-55.

      [4] 曾洪偉. 文化“失語”、民族認同缺失與教育偏誤[J].教育評論.2006,(4):102-103.

      [5] 郭姍姍.外語文化教學創(chuàng)新探源:中國文化的重構與輸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8):131-132.

      [6] 呂巖. 高職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淺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1,(8):36-38.

      [7] 宋伊雯.中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國文化失語”研究[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92-96.

      [8] 富曉妮.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母語文化認同的調查研究[D].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61-62.

      [9] 孫曉茜.高職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調查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56-58.

      [10] 成尚榮. 母語教育與民族文化認同[J].教育研究,2007,(2):22-25.

      [11] 宋伊雯,魏曉旭.中國高職英語教學“中國文化語”現(xiàn)象調查[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45-48.

      (責任編輯:金一超)

      A Survey-based Study on the Penetration of Native Culture in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U Hongyi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s concerning expressions of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n 108 students from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China, concerning the attitude to native culture, the ability to express native culture in English and the introduction to native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short of English vocabulary to express native culture.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introduction to native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is limited. Finally, some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enetration of native culture in English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native culture; ability to express native culture in English

      2014-11-04

      朱紅英(1965-),女,浙江海鹽人,副教授,從事英語教學、語言與文化研究。

      G712

      A

      1006-4303(2015)02-0180-05

      猜你喜歡
      母語表達能力受試者
      涉及人的生物醫(y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涉及人的生物醫(y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母語
      草原歌聲(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涉及人的生物醫(y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培養(yǎng)表達能力
      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甘肅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22
      涉及人的生物醫(y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母語
      草原歌聲(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7
      加強聯(lián)想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我有祖國,我有母語
      平江县| 镇赉县| 克什克腾旗| 白玉县| 南丰县| 霍林郭勒市| 大悟县| 民丰县| 昭通市| 兴安县| 宾川县| 永胜县| 峨眉山市| 金沙县| 昌乐县| 九江市| 吴江市| 临西县| 郓城县| 东平县| 淄博市| 白城市| 东丽区| 隆德县| 镇江市| 泽州县| 靖边县| 康定县| 东平县| 甘孜县| 沙雅县| 卓资县| 工布江达县| 雷州市| 米脂县| 阿荣旗| 上栗县| 商城县| 乐都县| 北海市|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