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yè)學生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龔世蓮
(安徽農業(yè)大學 英語系,安徽 合肥230036)
摘要: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高等教育的終極目標之一。外語學習從“聽力”開始,會不會進行有效的聽力自主學習對英語專業(yè)學生至關重要。探討了培養(yǎng)聽力自主能力的有效模式,發(fā)展教師自主能力,課堂注重學習策略培養(yǎng),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符合個性化學習的課后聽力計劃,建立形成性評估機制,實現(xiàn)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自主;學習策略;形成性評估
作者簡介:龔世蓮,碩士,講師,安徽農業(yè)大學外院英語系。
基金項目:本論文受安徽省2013年度省級質量工程項目“英語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編號:2013zy021)和2013年度安徽農業(yè)大學“英語專業(yè)視、聽、說一體化綜合性實驗研究”(項目編號:ZHSJ2013080)的資助。
文章編號:1672-6758(2015)02-0103-3
中圖分類號:H319
作者簡介:劉夏青,在讀博士,講師,山東工商學院。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在外語教育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長期研究的熱點,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英語技能的特殊性更決定了自我“修行”對于成功學習的決定性作用。[1]英語專業(yè)教學面臨的實際問題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第一課堂)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第二課堂)未能打通,自主學習流于形式,缺乏教師指導和監(jiān)督,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自主學習效果不甚理想,課堂教學無法延伸。
“聽”位居“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之首,也是獲取信息與知識的重要手段。學英語,“聽”是首重,一切從“聽”開始,由淺入深。目前我院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聽力學習現(xiàn)狀如何呢?通過對13和14級學生的測試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聽力水平總體較低,學生普遍反映“聽不懂”,聽力是他們最懼怕的課程;課堂時間非常有限,任課教師只有在課堂才能見到,課外缺乏教師參與指導;雖然電腦網(wǎng)絡的普及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視聽資源,但學生易于迷失在浩瀚的網(wǎng)絡資源里,缺乏甄別選擇能力,浪費了時間卻不見成效。總而言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英語聽力是“教”不會的,而是通過大量的聽力材料輸入“聽”會的,因此會不會進行有效的自主聽力是關鍵,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聽力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
二自主性學習研究現(xiàn)狀
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又稱為自我指導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學習者自主(learner autonomy),1981年,Henri Holec首先將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指學習者對自身學習的管理;到了80年代后期,自主學習的理論性研究已取得了豐碩成果;到了90 年代末,國外對自主學習的研究與實踐已相當成熟。Benson& Voller(1997)指出自主學習“決不是沒有教師參與的學習”,Littlewood(1999)也指出“自主學習并不等同于個人學習或個別學習”。
與國外相比, 國內關于自主性學習的研究起步較晚,90 年代以后才開始逐漸發(fā)展起來。近年來自主學習研究發(fā)展得相當快,自主學習問題越來越引起國內學者的重視。國內自主學習研究有關于自主學習概念的引介和國外成果的介紹,也不乏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調查的研究,認清了當前高校英語教學中推行自主學習必要性、可行性和挑戰(zhàn)性;還有關于課堂教學促進自主學習的教學實踐研究,于君(2006)認為大部分學生還不具備獨立承擔一切學習責任的能力,所以比較適宜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課堂內外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從研究對象來看,主要是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研究,而針對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研究只有10%左右。
雖然國內自主性學習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在大學英語教學領域,但是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聽力自主學習能力模式的探索還有待深入研究和實踐。本文從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入手,旨在通過發(fā)展教師自主,內化教學大綱,突出學習策略的指導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整合豐富的網(wǎng)絡、數(shù)字資源,制定出符合個性化學習、系統(tǒng)性的聽力自主學習計劃并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和評估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聽力自主能力培養(yǎng)模式
1.發(fā)展教師自主。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離不開發(fā)展教師自主。教師是整個教學中的靈魂,教師的行為和理念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者們普遍認為學習者自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自主。教師自主(teacher autonomy)是伴隨學習者自主理淪的不斷發(fā)展而逐步形成的一個教育學概念,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發(fā)展于21世紀初,在國內才剛剛起步。自主型教師具有三方面特征:意識到自己也是學習者,信賴學習者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具有促進學習者自主能力發(fā)展的真正愿望。[3]教師自主作為一種能力,被認為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學習者自主的重要前提。[4]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隨著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為實現(xiàn)提高學生自主,發(fā)展教師自主不容忽視。首先,教師要成為自主學習者,學習多媒體技術,熟練使用搜索引擎,整合網(wǎng)絡資源,提供給學生題材多樣化的聽力材料,如電影、電視、脫口秀、新聞、廣播節(jié)目和有聲書等并能挖掘免費的有聲英語網(wǎng)站供學生使用;教師要靈活把握和內化教學大綱,調整教學內容,不照本宣科,生搬教材,課堂內容具有普適性、多樣性、趣味性和指導性,以有限的課堂教學活動帶動無限的課外自主學習,課內課外互為支撐。
其次,與學習者進行情感交流的自主教學能力能夠顯著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3]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情感因素影響語言學習的效果,而很多大學教師認為高校教師職能不同于中學教師,往往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要關愛學生,不斷地鼓勵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可充分利用學校網(wǎng)絡教學平臺、自己的博客和郵箱等形式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指導和解決,隨著網(wǎng)絡進入課堂,教師由原來的知識傳遞者轉變?yōu)閷W生自主學習過程的幫助者、激發(fā)者、指導者,[5]既解決了高校中教師與學生接觸少的問題,又有效地監(jiān)控檢測學生所學。
2.課堂教學注重策略培養(yǎng)。
隨著自主學習研究的興起,語言學家開始了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Chamot(1987)把學習策略定義為“學習者為了優(yōu)化學習過程、加強語言知識和信息知識的記憶而采用的技巧、路子或其他有意識的行為”。[6]Oxford(1990)把學習策略分為六大類,包括記憶策略、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三類直接策略,還有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會策略三類間接策略。[7]研究表明,效率高的學習者(effective learner)和差的學習者(ineffective learner)在使用學習策略方面差異顯著。聽力學習同樣離不開這六類學習策略的使用,對學生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
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強調直接策略,也即認知策略、記憶策略和補償策略的重要性,學生對這些策略的使用頻率較高,但是教師對間接策略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很少使用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會策略。元認知策略幫助學習者調控學習過程,情感策略包括克服焦慮、鼓勵自己和控制情緒,社會策略指提問、與同伴合作澄清疑問、移情與文化了解,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行為負責,要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學會主動探究,學會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解決問題,[8]這三種間接策略對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重要。
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通過策略培養(yǎng)的渠道實現(xiàn),反過來,聽力自主學習的擴大又有助于促進學生使用學習策略,提高聽力效果。英語專業(yè)的聽力教學應引入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與訓練,增強學生的聽力策略意識,尤其是要增強學生的社會和情感策略意識,使之能合理恰當?shù)厥褂貌呗?,提高他們策略使用的范圍和頻率。
3.制定自主聽力計劃并有效監(jiān)控。
王篤勤(2002)對一二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計劃性不夠,只有37. 5%的被試能夠計劃自己的學習;即使有計劃, 也很難保證計劃的實施。被試者中只有20%的學生夠保證計劃的實施,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計劃只不過是一紙空文。另外,調查還發(fā)現(xiàn),策略培養(yǎng)效果不理想,學生自主能力發(fā)展不夠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監(jiān)控不夠有關,學生自身的惰性問題導致自我監(jiān)控效果不佳,而教師監(jiān)控不能深入學生實際,力度不夠。[9]鑒于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自主聽力計劃并加大監(jiān)控力度,使自主學習計劃不再是一紙空文。
對于英語專業(yè)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網(wǎng)絡搜索、資源甄別、判斷能力有限,教師可對學生聽力理解能力進行統(tǒng)一測試,然后根據(jù)測試的結果,同時也考慮男女生的興趣差異,制定出兩三套聽力計劃供學生選擇,材料要語速適中或偏慢,題材涉及日常生活、學習話題,如ESL POD(大量資料可從www.eslpod.com下載)就是不錯的選擇,針對不同性別,有A day in the life of Jeff和A day in the life of Lucy,分別從男生和女生角度介紹日常用語,可以再輔以床頭燈有聲書系列,歌曲和電影電視劇,后期可加入新聞聽力,BBC,VOA,CNN,PBS新聞節(jié)目等;學生每日做記錄,保證每天有半小時做筆記式精聽外加半小時泛聽,并記周記或每月總結,記錄完成情況并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評估;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的聽力水平、需求和弱項,培養(yǎng)獨立的資料查找能力,自主選擇材料,制定個性化的聽力計劃,充分調動學生對聽力的興趣和積極性。
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外,教師要定期和學生交流計劃實施過程所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調整計劃,鼓勵學生,可以單獨交流,也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還可開展小組學習模式,共同實施計劃,互相監(jiān)督,學會協(xié)作學習,培養(yǎng)合作與團隊意識,幫助學生步入自主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軌道。
4.建立形成性評估結合終結性評估方式。
評估是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學評估不僅包括以標準化考試為代表的終結性評估,也包括以學習為目的的、注重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估。[10]我國高等教育一貫采用標準化考試的方式來確定學生各門課程的成績,而孤立的分數(shù)并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水平和問題,反而會導致學生為考試而學習,應試教育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不利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形成性評估體系,注重學習過程,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果,但是其局限性在于信度不高,因為不同的教師評價標準不一致,且評估過程耗時費力。[11]
兩種評估方式各有利弊,形成性和終結性評估可以結合使用來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性終結性評估方式,即改革考試,可適當增加測驗次數(shù)并記錄分數(shù),降低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重;引入形成性評估方式,遵循激勵性原則、發(fā)展性原則和多元化原則,教師通過課堂觀察、學生學習記錄和反思性總結、問卷、訪談等多種方法形成教師評價,考察學習計劃的制定和完成情況,并將自評和互評相結合,幫助學生看到自身進步,有效激勵學生,利于促進學生有效地自主學習。
四 結語
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的成功密不可分,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和學生課堂和課后的共同努力,有效的監(jiān)控和評估機制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動力和自信心。本論文基于自主學習理論,主要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聽力自主性的有效途徑,外語的成功學習從“聽”開始,學生聽力自主性大大加強必將推動英語學習的全面發(fā)展;但是聽力自主培養(yǎng)模式難免狹窄,適用性不夠,本論文旨在拋磚引玉,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導向的聽力課程實踐也將帶動教師在其他課程、教學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自主學習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張文忠.幫助學生建立自主性英語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2):82-86.
[2]于君.英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2006(2):24-31.
[3]陳穎. 教師自主與學習者自主的相關性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1(7):55-60.
[4]高吉利,李秀萍. 自主性外語學習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師自主能力調查與研究[J].外語界,2011(4):29-35.
[5]劉金俠.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中英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J].外語學刊,2009(4):119-122.
[6]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7]Oxford, R.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WhatEveryTeacherShouldKnow[M].New York: Newbury House,1990.
[8]林莉蘭.網(wǎng)絡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策略與學習效果研究——英語聽力教學改革實驗[J].外語研究,2006(2):39-45.
[9]王篤勤.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外語界,2002(5):17-23.
[10]Leung, C& Mohan, B. Teacher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alk in Classroom Contexts: Assessment as Discourse and Assessment of Discourse [J]. Language Testing, 2004(3): 335-339.
[11]溫穎茜.形成性評估與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163-165.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Majors’ Independent Listening Ability
Gong Shil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China)
Abstract:Improv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s one ultimate goal of higher education. As language learning begins with listening, it’s vital for English majors to learn to listen independently and effectively.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istening and improve their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this paper offers some tentative steps, such as developing teacher autonomy, instilling learning strategies in class, and combin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with traditional summative one.
Key words: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teacher autonomy; learning strategies; formative assessment
Class No.:H319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韓小寧,碩士,講師,山東工商學院。
頓小慧,碩士,講師,山東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