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小說起源看中國古代小說觀念演變

      2015-03-17 14:21:54蒲春燕
      關鍵詞:演變

      從小說起源看中國古代小說觀念演變

      蒲春燕

      (西華師范大學 文學院,四川 南充637000)

      摘要:有關小說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人們或認為小說源于稗官、小說源于諸子、小說源于史傳……爭議頗多,莫衷一是。但是我們透過眾說紛紜的小說起源說,卻能夠看出小說在中國古代的演變軌跡。

      關鍵詞:小說起源;小說觀念;演變

      作者簡介:蒲春燕,在讀碩士,西華師范大學。

      文章編號:1672-6758(2015)02-0135-3

      中圖分類號:I207.4

      一 “出于稗官”理論下的小說觀念

      “稗官說”是東漢班固在其歷史著作《漢書·藝文志》中提出的小說起源理論,其認為“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者之所造也??鬃釉唬骸m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志。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1]班固的這一小說起源理論被后世許多研究者認同,明清之際,很多人就把小說直接稱為“稗官”。“稗官”即小官,是古代帝王派來了解民俗風情的小官。 “稗官”所采民俗風情是“街談巷語”“道聽涂說”的“小道”,可見漢代人對小說是比較輕視的,認為小說與宣揚儒家的“大道”大相徑庭。班固的這一小說觀,體現(xiàn)了從先秦至漢代人們對于小說的一般認識。

      “小說”一詞最早見于先秦《莊子·雜篇·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盵2]這里的“小說”是相對于“大達”而對舉的,“大達”指治國經邦的儒家大道理,與前面所提“大道”一致,顧名思義,“小說”即是指瑣碎的叢殘小語。漢代其他典籍所提到的小說,都是此種意思。東漢桓譚《新論》“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治家,有可觀之辭”。[3]桓譚即是把小說作為“叢殘小語”的“短書”以視之。秦漢時期都認為小說是卑微瑣屑之言,不登大雅之堂,不同于治國平天下的“大道”。

      對于小說的輕視,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仍然沒有發(fā)生突破性的改變,人們仍然將小說視為雕蟲小技。這一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觀念是徐干《中論》所言:“夫詳于小事而察于近物者,謂耳聽乎絲竹歌謠之和,目視乎雕琢采色之章,口給乎辯慧切對之辭,心通乎短言小說之文,手習乎射御書數(shù)之巧。 ”[4]徐干認為這些都是人君的大患,是人君詳于小事而略于大道的體現(xiàn)。可注意的是徐干在此,提出了小說的娛樂性,即小說同管弦絲竹、射御書數(shù)一樣具有娛人耳目的功能?!段郝浴芬蔡岬搅诵≌f的娛樂性。《魏略》記載了曹植接見邯鄲淳的場景:“植初得淳甚喜,延入坐,不先與談。時天暑熱,植因呼常從取水自澡訖,傅粉。遂科頭拍袒,胡舞五椎鍛,跳丸擊劍,誦俳優(yōu)小說數(shù)千言訖,謂淳曰:‘邯鄲生何如邪?’”[5]曹植將小說與跳舞、擊劍等娛樂活動相聯(lián)系,在跳舞、擊劍的過程中誦俳優(yōu)小說以助興,可見小說在當時的娛樂功能。正是魏晉時期小說娛樂功能的凸顯,這一時期形成了一股小說創(chuàng)作的熱潮,志怪小說、志人小說的大量創(chuàng)作使小說已成為一種頗有影響的文學體裁,志怪小說、志人小說娛樂性質明顯突出。

      二 “史氏之流”理論下的小說觀念

      唐代是小說創(chuàng)造的另一次高峰,唐人將以文言文進行創(chuàng)作的小說稱為“傳奇”。唐傳奇的創(chuàng)作標志著小說創(chuàng)作正式走向獨立,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指出傳奇的創(chuàng)作者“其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6]從先秦時期開始人們對于小說的認識都持貶低、輕視的態(tài)度,文人是不屑于創(chuàng)作的,可是在唐代,人們對于小說創(chuàng)作卻出現(xiàn)了從未有過的熱情。一批批正統(tǒng)文人熱衷于傳奇的創(chuàng)作,如元稹的《鶯鶯傳》、沈既濟的《枕中記》、白行簡的《李娃傳》,甚至連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柳宗元也熱衷于小說創(chuàng)作。韓愈的《毛穎傳》,被柳宗元認為是“學者得之勵,其有益于世歟”。韓愈也曾兩次寫信與反對小說創(chuàng)作的張籍進行論戰(zhàn)??梢娞迫诵≌f創(chuàng)作的熱情。是什么原因使得唐人對自先秦以來低位卑微的小說創(chuàng)作產生了如此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正統(tǒng)文人士大夫往往熱衷于此呢?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其史學著作《史通》里有對于小說的認識,能為我們給出答案。

      劉知幾《史通·雜述》對小說進行了10種分類。其認為:“是知偏記、小說,自成一家。而能與正史參行,其所由來尚矣。愛及近古,斯道漸煩。史氏流別,殊途并騖。榷而為論,其流有十焉:一曰偏紀,二曰小錄,三曰逸事,四曰瑣言,五曰郡書,六曰家史,七曰別傳,八曰雜記,九曰地理書,十曰都邑簿。”[7]劉知幾從史學家的立場提出小說是“史家之流”,認為小說有“正史參行”的作用,強調了小說對于歷史的補充作用。正是基于此,唐人的小說觀念不同于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唐人小說補史的觀念,使得小說創(chuàng)作重史事,廢墟言。所以在唐代,小說已由魏晉時期著錄于子部,而著錄于史部?!端焉裼洝吩凇端鍟そ浖尽肪捅恢浻谑凡總饔涱?。小說與史傳的密切關系還表現(xiàn)在,唐傳奇中凡以寫人物為主的,幾乎都題為“某某傳”例如:李功佐《謝小娥傳》、李朝威《柳毅傳》、元稹《鶯鶯傳》、蔣防《霍小玉傳》、白行簡《李娃傳》等。

      劉知幾關于小說補史的觀念頗受后世學者的認同。元代的馬端臨、明代的胡應麟等都對小說與史傳的關系進行過論述,就連當代學者黃均、石昌渝也持認可態(tài)度。石昌渝在其著作《中國小說源流論》中認為:“史傳在文體上孕育了小說,換句話說,小說來源于史傳。”[8]可見其影響。已有學者做過統(tǒng)計,此處不再詳說。

      唐代將小說與史傳相聯(lián)系,認為小說具有補歷史不足的觀念,抬高了小說的地位,客觀上促進了小說創(chuàng)作的繁榮,使得大量正統(tǒng)文人尤其是史學家、文學家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也使得探尋小說創(chuàng)作的內在規(guī)律變得越來越向審美功能轉變。

      三 “話本說”理論下的小說觀念

      關于小說的起源,目前學術界還有一種較有影響的聲音,即認為小說起源于唐宋時期興起的話本。據(jù)汪道昆在《水滸傳敘》中所說:“小說之興,始于宋仁宗。于時天下小康,邊釁未動。人主垂衣之暇,命教坊樂部,纂取野記,按以歌詞,與秘戲優(yōu)工,相雜而奏。是后盛行,遍于朝野?!?西湖釣叟在《金瓶梅集序》中也有過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小說始于唐宋,廣于元,其體不一。田夫野老能與經史并傳者,大抵皆情之所留也。情生則文附焉,不論其藻與俚也?!彼麄兌颊J為小說起源于宋代話本小說,也即宋代市民文學的興起促進了小說的發(fā)展。南宋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中認為“小說,謂之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說公案皆是搏刀趕棒,及發(fā)跡變泰之事”。[9]這里所提到的小說內容,反映了市民階層的審美情趣。宋代,中國文化中心逐步南遷,商品經濟得到顯著發(fā)展,市民階層開始崛起,新興市民的審美文化向文人審美文化廣泛滲透。所以在宋代,文人作家已開始改變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而直接介入小說創(chuàng)作,小說創(chuàng)作隊伍日益發(fā)展壯大。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的安定,大都市的繁榮,形成了君臣上下極度享樂的風氣,講故事的說話者和其他娛樂事業(yè)趁機而起,小說在此時大量產生。小說的創(chuàng)作繁榮,也使得宋人對于小說的認識發(fā)生了鮮明的轉變。

      宋人李昉在向皇帝上奏的《太平廣記表》中將小說提高到了與圣人六籍、九流相當?shù)牡匚?。他認為:“伏以六籍既分,九流并起,皆得圣人之道,以盡萬物之情,足以啟迪聰明,鑒照古籍。”[10]李昉對于小說的認識已經從根本上突破了秦漢以來視小說為“小道”,街談巷語、殘叢小語的觀念。其以小說為“六籍”“九流”的承緒,肯定了小說也是“圣人之道”的承載。對小說地位的從新認識,使得人們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費勁功力,大力探索小說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這也加劇了宋元時期人們對于小說創(chuàng)作更加注重趣味性和虛構性,在敘述時更加注重詼諧。雖然唐傳奇對小說的趣味性已經做過發(fā)揮,但是唐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觀念是以小說補史為主,所以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更加注重作者的史才、議論,其趣味性遠遠不能與宋元時期的話本小說相比。在描寫的篇幅上,宋元小說大改前代小說篇幅短小的殘叢小語形態(tài),其描寫更加細膩生動。宋人對于小說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探索已經趨于自主化,這是宋代小說觀念的進步性表現(xiàn)。

      明清小說繼承宋元小說觀念,小說創(chuàng)作發(fā)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時期。明清時期,人們更加強調小說的功能發(fā)揮。明人李昌祺、劉敬在《剪燈新話》中認為小說“可泄其暫時之憤懣,一吐胸中之新奇,而游戲翰墨云爾”。這體現(xiàn)了小說對于人們宣泄感情的幫助作用。瞿佑等也指出了小說的功能“勸善懲惡,哀窮吊屈”。此外,這一時期,無論是李贄、馮夢龍、曹雪芹主張小說“真情”的觀念,還是蒲松齡“孤憤著書”的觀念,都是對小說功能性的認識。小說功能性的凸顯,是促使小說創(chuàng)作走向繁榮的重要因素。

      四其他小說起源理論

      除了以上三種小說起源理論以外,學術界還流傳著許多其他起源說理論。諸子說,這種理論認為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尤其是以寓言故事為主的諸子之作包含著小說因素。馮夢龍在《古今小說序》中就認為:“韓非、列御寇諸人,小說之祖也?!毙≌f起源于諸子散文的觀點,揭示了小說與寓言故事的先天聯(lián)系,奠定了小說創(chuàng)作要重故事性的傳統(tǒng)。方士說,即認為漢代方士與虞初是最早的小說創(chuàng)作者。這種觀點起源于張衡《西京賦》:“匪唯玩好,乃有秘書。小說九百,本自虞初。從容之求,實矣實儲?!鼻迦酥芸诉_、近代學者王瑤、現(xiàn)代學者王永洲、王忠枝都是這一觀點的支持者。王永洲發(fā)表于《文學遺產》上的論文認同張衡《西京賦》的觀點,他通過大量考證,論證了其觀點即“小說九百,本自虞初,是符合漢代小說發(fā)展實際的”。[11]新時期以來,人們對于小說的認識又有了新的看法,以魯迅為代表,其先后提出了神話傳說之說和休息說。魯迅的神話傳說之說認為神話傳說是中國一切文學藝術的源頭,小說即起源于神話傳說。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所提出的這一觀點在60至80年代的學術界得到了普遍認可,這一時期所編的文學史均是采用這一觀點。將神話傳說作為小說的源頭,同樣是強調小說的虛誕、趣味性。而休息說是魯迅在題為《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的學術演講中所提觀點。魯迅的休息說是從小說產生的機緣角度而提出,認為小說是人消遣閑暇的一種娛樂活動,它產生于人們休息之時。

      小說起源的說法各種各樣,至今人們對于小說起源的理論還沒有達成一個共識。但是研究小說卻不能避免回答這一問題。所以目前的學術界找到了一個支持所有理論的觀點即“多祖說”也即“多源共生說”。這種觀點認為中國小說的源頭不只一個,而是多個,神話傳說、史傳、先秦諸子散文等,對于小說文體的形成都產生過重要影響,不能將小說的產生歸結為一種因素,這種觀點在目前的文學史上大都被采用,也是目前比較中肯的觀點。

      五結語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都被視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小道”,他不具有儒家所倡導的承載圣人之道的功能,其始終處于被輕視和看低的地位,小說即是街談巷語、殘叢小語一類的文體。至唐宋時期,人們對于小說的認識發(fā)生了變化,抬高了小說的地位,賦予了小說教化、勸誡的功能,使得小說越來越被正統(tǒng)的文人士大夫喜愛,他們熱衷于小說創(chuàng)作,唐代將小說與史傳的地位等同起來,認為其具有補史功能。宋代,甚至將小說與承載圣人經典的“六籍”“九流”相聯(lián)系,認可了小說的作用。直至明清,小說的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揮,其與正統(tǒng)文學的詩歌、辭賦甚至相通??傊?,透過不同的小說起源理論,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對于小說的不同認識,看到小說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發(fā)展狀況。

      參考文獻

      [1](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54.

      [3] 朱謙之.新輯本桓譚新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9.

      [4] 孫啟治.中論解詁[M].北京:中華書局,2014.

      [5](晉) 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6]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 (唐)劉知幾.史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8]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4.

      [9]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0] (宋)李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

      [11]王永洲.中國小說起源探跡[J].文學遺產,1985(1).

      Evolu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Novel Concept

      Pu Chuny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kinds of view about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ancient novels. Some people think Chinese novel originated from wild officer, or originated from Zhuzi, or from Shizhuan, and so on. However, we through all kinds of novel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Chinese novel can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 novel concept.

      Key words:origin of novel;conception of novel;evolution of novel

      Class No.:I207.4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

      猜你喜歡
      演變
      平頂山市旅游空間結構演變及優(yōu)化研究
      對外經貿(2016年8期)2016-12-13 03:49:46
      淺談漢族姓氏文化
      祖國(2016年20期)2016-12-12 18:56:24
      論日本文化的復合性特征
      考試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09:37:47
      淺談魏晉時期士大夫階層服飾的演變
      從《刑法修正案(九)》看我國罰金刑的演變與完善
      我國農村職業(yè)教育政策的演變
      職教論壇(2016年22期)2016-11-19 09:19:00
      民國書籍插圖藝術風格的演變研究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55:53
      從神話到《詩經》中復仇意識的演變
      異類女性故事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演變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3:34
      美國公共住房退出管理中的兩難抉擇及啟示
      兰州市| 密云县| 定结县| 呼伦贝尔市| 驻马店市| 济宁市| 雅江县| 泽库县| 五大连池市| 桂平市| 高州市| 甘谷县| 宝鸡市| 雅安市| 都江堰市| 山东| 睢宁县| 环江| 会泽县| 威海市| 松原市| 来安县| 枞阳县| 深水埗区| 金溪县| 济宁市| 崇信县| 祁门县| 梓潼县| 长白| 哈密市| 盐池县| 自治县| 望江县| 永春县| 南澳县| 麟游县| 且末县| 丰都县| 五寨县| 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