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民
摘要:目的 分析多層CT在診斷宮頸癌淋巴轉移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了在2012年3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的早期宮頸癌患者108例,年齡33~72歲,平均年齡(45.3±5.4)歲,采用多層螺旋CT方法與病理方法檢測,對宮頸癌的分期進行判斷,并對其特征進行歸納和判斷淋巴結轉移的陰陽性。結果 多層螺旋CT 檢測顯示78例符合標準,其中Ia期3例、Ib期21例、Ⅱa期38例、Ⅱb期10例和Ⅲ期6例,其特征在下文描述;且多層螺旋CT檢測的假陰性率為21.55%,假陽性率為20.0%。結論 由于多層螺旋CT的引入,經濟,快速,便捷,且對宮頸癌是否發(fā)生淋巴轉移診斷效果較好,具有重要的價值,可以作為臨床診斷的首選方法。但是其運用仍然需要多種影像學技術相結合,同時可結合臨床腫瘤標記物等相關指標,從而進一步提高對陽性淋巴結的檢出率,提高對患者診斷的準確率。
關鍵詞:多層螺旋CT;宮頸癌;淋巴結轉移
宮頸癌(uterus cervical cancer,UCC)是一種臨床工作中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在婦女惡性腫瘤當中位居第2位[1]。近年來,宮頸癌的發(fā)病顯示出了年輕化趨勢,患者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增高。宮頸癌術后放療的指針之一為淋巴結轉移,但是若能夠在術前便準確的發(fā)覺患者的盆腔淋巴轉移,對于放療的患者便可采取卵巢轉移標記,這樣對于較為年輕的早期宮頸癌患者而言,能夠使得其卵巢功能得到有效的保護[2]。在目前的相關檢測方法當中,以CT檢測的價格較為適中、圖像較為直觀,尤其是近年來多層螺旋CT在臨床中的應用,其在淋巴結評價的價值當中更為突出。本研究選取了在2012年3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的108例宮頸癌患者,對其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旨在分析CT在診斷宮頸癌淋巴結轉移中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了在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的早期108例宮頸癌患者,年齡33~72歲,平均年齡(45.3±5.4)歲,入選標準:確診為宮頸癌且準備入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排除標準:排除掃描后轉院治療的患者,轉向放療、化療或者其他治療的患者。入組的78例患者的病理類型:鱗癌52例,腺癌21例,小細胞癌5例。
1.2方法 采用飛利浦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16層多排螺旋CT,取層厚6 mm,在掃描開始前訓練患者呼吸,在掃描期間告誡患者盡量屏住呼吸,若無法屏氣時則可輕微的平靜呼吸,注意不要大幅度呼吸。自胸廓入口至雙肺后肋隔角連續(xù)掃描,掃描參數(shù)為:120kV,50mA,矩陣512×512。使用高壓注射器給予患者300mgI/ml非離子造影劑,注射劑量為2ml/kg,速度3ml/s,之后以2mm層厚以及2mm層間距進行薄層重建。CT轉軸圖像將其傳至PACS工作站進行處理,圖像由2個高年資的腹部CT醫(yī)師在PACS工作站上進行分析,未告知醫(yī)師患者的病理結果。
1.3判斷轉移的標準 采用多層螺旋CT方法與病理方法檢測,共同判斷宮頸癌轉移的陰陽性。①真陽性:對患者的每組淋巴結其CT的診斷結果為陽性(符合淋巴結轉移的相關CT診斷標準),病理發(fā)現(xiàn)患者至少有一個淋巴結結果為陽性;②假陽性:對于患者的每組淋巴結,其CT診斷結果為陽性,但是在病理中并未發(fā)現(xiàn)淋巴結陽性;③真陰性:對于患者的每組淋巴結,其CT的診斷結果為陰性,且病理診斷結果未發(fā)生患者有淋巴結轉移;④假陰性:對于患者的每組淋巴結,其CT診斷結果為陰性,但是通過病理發(fā)現(xiàn)至少有一個淋巴結為陽性。
2 結果
2.1不同分期宮頸癌淋巴轉移的多層螺旋CT圖的特征 Ia期3例:見宮頸局部軟組織輕度增厚,未見明顯異常;Ib期21例:6例患者其螺旋CT顯示宮頸出現(xiàn)輕度增大、邊緣光整,且宮頸口不對稱、偏邊,3例患者腫塊強化不佳,通過CT提示為宮頸癌,12例患者其腫塊靜脈期有輕度強化、密度不均,并且腫塊強化程度相對于周圍正常宮頸組織偏低,圖像顯示腫塊范圍,CT明確診斷為宮頸癌,婦科檢查表現(xiàn)為宮頸表面糜爛、小凹陷潰瘍。Ⅱa期38例:患者表現(xiàn)為子宮頸的增大,形態(tài)的不規(guī)則,密度不均勻,失去原有的正常形態(tài),通過增強掃描顯示中度強化不均勻軟組織腫塊,其動脈期表現(xiàn)為結節(jié)狀、片狀或帶狀強化,靜脈期表現(xiàn)為片狀強化,并且其面積較動脈期增大,內部可見小斑片狀或不規(guī)則的低密度壞死區(qū)域,但是患者宮旁的結構未見明顯受侵。Ⅱb期患者10例:其中4例患者表現(xiàn)為宮頸增大,邊緣不規(guī)則,宮旁軟組織條影,6例患者伴陰道上1/3受侵,圖像顯示為陰道壁增厚,腫塊從宮頸突入陰道腔內,婦科檢查患者宮頸表面外生菜花狀腫物。Ⅲ期患者6例:在Ⅱb期的基礎之上,機體病變侵及至盆壁,CT表現(xiàn)出不規(guī)則條索影或腫塊結節(jié),并累及梨狀肌、閉孔內肌,同時侵及子宮闊韌帶、骶韌帶、主韌帶。侵及一側或雙側附件,顯示為條索狀、團塊狀不規(guī)則軟組織影,正常附件結構紊亂或顯示不清,并粘連成團,周圍間隙模糊不清,與子宮正常間隙消失。
2.2不同解剖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CT診斷與病理結果 見表1。
3 討論
多層螺旋CT(MSCT)是目前宮頸癌患者術前分期的一種主要的影像學手段,對于宮頸癌患者而言,在術前準確的臨床分期對于宮頸癌術前的輔助治療以及制定相應的手術方案具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3]。FIGO分期法將宮頸癌患者分為以下四期[4],I期:患者腫瘤僅僅局限于子宮頸;II期:患者的腫瘤突破子宮頸,但是腫瘤尚未侵襲至盆側壁,同時也并未累及至陰道遠端下1/3處;IIa期:患者腫瘤可累及至陰道近端1/3,但是未合并有宮旁的侵犯;IIb期:患者腫瘤出現(xiàn)宮旁侵犯;III期:患者腫瘤侵犯機體盆側壁,并累及至陰道下端1/3處,或者引起機體腎盂積水以及腎功能衰退;IV期:患者腫瘤侵犯直腸或者膀胱,且突破真骨盆,并已經出現(xiàn)遠處轉移。
CT、超聲、MRI以及PET均能夠較為準確的評價宮頸癌的本身、淋巴結轉移、周圍侵犯以及遠處的轉移,但是各種檢查方式均各有特點和優(yōu)劣。而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層螺旋CT的引入,其具有著經濟、便捷、快速的優(yōu)點,且對宮頸癌患者是否發(fā)生淋巴結轉移,其多層螺旋CT的診斷效果良好,具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因此可將多層螺旋CT診斷方法作為首選方法[5]。但是其運用仍然需要多種影像學技術相結合,同時可結合臨床腫瘤標記物等相關指標,從而進一步提高對陽性淋巴結的檢出率,提高對患者診斷的準確率。
參考文獻:
[1]余瑩瑩,文智.CT及MRI診斷宮頸癌淋巴結轉移的價值[J]. 海南醫(yī)學,2014,25(4):541-543.
[2]周曉輝. 多層螺旋CT診斷宮頸癌淋巴結轉移的價值[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5):635-636.
[3]張紅平,張磊,楊宏英. 宮頸癌盆腔淋巴結轉移的術前CT診斷價值[J]. 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12,3(33):81-83.
[4]陳衛(wèi)平,賓精文,楊鴻,等. 影像學診斷在宮頸癌分期中的應用[J]. 華西醫(yī)學,2011,26(10):1589-1590.
[5]夏盛偉,張弦,吳加滿. 多層螺旋CT和MRI在浸潤性宮頸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分析[J].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4):672-674.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