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深度教學必將給中學教學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有效與高效。中學進行深度教學是為了破解教學目前存在的粗放低效之困境?!耙阅芰閷颉钡纳疃冉虒W理應蘊涵著“以教育為旨歸”的價值追求。
【關鍵詞】教學表層化;深度教學;能力導向;教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06-0067-01
【作者簡介】王錦飛,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中學(江蘇南通,226019)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盡管新課程改革至今已有10多個年頭,但中學各學科教學的表層化現(xiàn)象依然十分突出。教學中過度依賴考綱導致知識教學的碎片化和機械性,難以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知識教學亦步亦趨,不敢對知識有半點的批判懷疑和創(chuàng)新;教學中的所謂能力培養(yǎng)完全窄化為對學生的答題技巧的程式訓練;應有的思想情感、理想信念和價值觀教育嚴重缺失,等等。造成教學表層化現(xiàn)象的原因也許比較復雜,但無疑與應試教育的極端功利化有著極大的關聯(lián)。
正在穩(wěn)步推進的教育領域的包括改革考試招生制度在內的綜合改革,為中學教學克服表層化現(xiàn)象、倡導深度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與極佳的機遇。江蘇省江陰高級中學開展的“深度教學”的探索和實踐是有積極意義的。可以預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深度教學”的教學理念和主張必將深入廣大中學教師之心,進而切實轉化為大家的教學行為,必將給教學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有效與高效。
構建有效、高效的課堂教學,早已成為中學廣大教師的共同追求。然而究竟何謂真正的有效與高效?在片面強調升學率的應試環(huán)境下,所謂的有效、高效幾乎就等同于學生考試成績的有效與高效,即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盡可能多地提升高分人群。但眾所周知,學生應試成績的高低與學生對知識的真正掌握、能力的真正養(yǎng)成、覺悟的真正提升之間并非完全呈正比例關系,有時甚至是完全相反而行。所以,盡管我們可以通過教學使學生取得不錯的考試成績,但如果僅此而已,這樣的教學其實不能算作真正的有效與高效,一味以追求考試成績?yōu)槟康牡慕虒W實質是一種粗放型、低層次的低效表層教學,絕非我們要倡導的深度教學。
那么我們所倡導的深度教學究竟應該是一種怎樣的教學樣態(tài)呢?深度教學是相對于目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對教材知識的記憶性、機械性教學而言的,是指能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深度理解的教學,是指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教學,是指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科教學的特有功能,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觀教育的教學,與“構建知識、提升能力、啟迪智慧”這一深度教學的應然追求相契合。
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是開展深度教學的一個根本策略。說其是根本策略,是因為這種探究學習不會只是停留在“知識是什么”的簡單層面,而是要探究知識的歷史沿革、來龍去脈,同時還致力于知識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甚至其間還很有可能包含對知識本身的懷疑與批判,這樣的對知識的學習,從根本上克服了對知識的表層理解,顯然是對知識的深度學習過程。以上種種策略顯然都是以能力為導向的,所以江陰高級中學所倡導的“深度教學”的教學主張和教學理念,特別強調“能力導向”這四個字,對此我也深表贊同。當然,教學中如果教育缺位,其深度必然會打折扣。因此,“以能力為導向”的深度教學理應蘊涵著“以教育為旨歸”的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