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軍,曹 薇
(1.佳木斯大學旅游管理學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7;2.佳木斯大學教務處,黑龍江佳木斯154007)
審美疲勞原本是美學術語,其具體表現(xiàn)為對審美對象的興奮減弱,不再產(chǎn)生較強的美感,甚至表現(xiàn)出厭棄。口頭講述型的教學方法無法引起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以旅游資源學課程為例,如果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充分體現(xiàn)該課程知識量大、綜合性強的特點;但在具體的教授旅游資源學課程的實踐當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當圖片、視頻等視覺刺激反復以同樣的方式、強度和頻率呈現(xiàn)的時候,學生的課堂反應會逐漸開始變弱,也就是對某一類型旅游資源的反復欣賞產(chǎn)生厭倦心理。如何克服旅游資源學課堂教學中的這一消極現(xiàn)象正是本文探討的重要內容。
有些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更新投入的精力比較大,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則不太重視。他們沒有意識到如果教學方法不得當,將無法讓學生接受新知識、掌握該知識。
有些教師雖然意識到了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可是由于各方面的壓力而缺乏改革的勇氣。比如說現(xiàn)在各個學校的教務管理部門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都有考評,在教師嘗試實驗新的教學方法過程中如果得到學生的認可,有可能受到同行的排擠,影響教師考評成績;如果沒有得到學生的認可,那就意味著改革失敗,考評成績將會更差。
有些教師缺乏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的精力??蒲蟹矫娴膲毫馁M了教師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教師無法做到教學與科研兼顧。
有些教師缺乏教學方法的相關知識。這些教師在進入教學崗位之前和之后缺乏應有的師范技能培訓,教學水平不高。
第一,學生習慣于以聽為主。現(xiàn)在的大學生在高中階段習慣于教師“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形式,缺乏與教師互動的意愿,滿足于被動聽教師單方面的講解。
第二,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F(xiàn)在不少學生自主能力比較差,習慣于在別人指導下行動。如果只是給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完成相關內容,他們往往會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該主動去學習什么。
第三,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厭學情緒,學生更愿意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大學社團活動中。
第一,從授課內容來看,事無巨細的詳細講解會令學生產(chǎn)生審美疲勞。很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從教學方法上看,如果教師教學方法單一,也容易令學生產(chǎn)生審美疲勞。
筆者在從事實際教學工作中有時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即教師注意與學生互動,可是應答者寥寥無幾。不少學生似乎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并沒有跟隨老師的思路,與老師展開互動。
筆者發(fā)現(xiàn)如果經(jīng)常布置課下作業(yè),學生就會缺乏研究的興趣。學生課下需完成的題目過多,往往會讓學生產(chǎn)生壓力感,不自覺地產(chǎn)生抗拒情緒,作業(yè)應付了事。這也是審美疲勞的一種表現(xiàn)。如果偶爾布置課下作業(yè),學生可以在探究中逐漸提升自己的能力,并產(chǎn)生興趣,從而可以更好地了解相關內容,客觀上也保障了課下作業(yè)的質量。
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很好地克服學生的審美疲勞,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旅游資源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克服審美疲勞可以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旅游資源學是一門知識性與實踐性都特別強的課程,案例教學基本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深刻影響我國旅游資源學、旅游規(guī)劃學、旅游地理學等課程內容設置的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為例,旅游資源包括8種主類、31種亞類和155種基本類型[1]。旅游資源主要包括自然旅游資源與人文旅游資源兩大基本類型。就八大主類而言,可將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劃歸自然旅游資源類,將遺址遺跡、建筑與設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動劃歸人文旅游資源類。八大主類所包含的旅游資源基本類型多達155種,每一基本類型又包含眾多具體的旅游資源,所以開展案例教學的素材是相當豐富的。比如在天象與氣候景觀類旅游資源教學中可以以吉林霧凇這一旅游資源為典型案例進行教學,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其旅游價值;在遺址與遺跡類旅游資源教學中可以以西安、洛陽、開封、南京等中國八大古都為典型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文明古國的璀璨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旅游管理專業(yè)各相關課程的積極性,在今后的旅游從業(yè)實踐中做文化傳播的使者,架起中外友好交流的橋梁。
第一,選擇恰當?shù)难杏戭}目。在開展討論教學時要注意研討題目的合理選擇。首先,要確保研討和探究的題目或主題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若缺乏興趣,則缺乏參與的熱情,從而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要注意選題的難易適度。如果選題過于簡單,學生會覺得小題大做;如果選題過于生僻,則無形中增加了討論的難度,讓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進而影響討論的效果。再次,要緊扣課堂教學內容的主題,不能為了討論而討論。
第二,抓住重點學生,兼顧其他成員。在開展討論時要避免各個研討小組以個別學生為主、其他人隨聲附和的情況。要保證在充分閱讀資料、深思熟慮的基礎上展開討論,確保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
第三,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開展討論課時,教師要做充分準備,要對學生討論的內容適時進行引導和總結。例如在生物景觀類旅游資源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開展討論,學生討論自己對自然保護區(qū)開展生態(tài)旅游的看法,也可以說明自己所熟悉的自然保護區(qū)開展旅游活動的情況,還可以介紹國際著名的自然保護區(qū)的有益經(jīng)驗,在天象與氣候景觀類旅游資源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蜃景形成的原因,分析在哪些旅游地容易形成這種現(xiàn)象,對沿海地區(qū)與干旱的內陸地區(qū)蜃景的差異進行比較,從而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更為深刻。
帶領學生實地觀察不同類型的旅游資源,可以加深學生對課上所學理論知識的印象。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針對建筑與設施類旅游資源以及民俗風情類旅游資源采取了這種教學方法。因為現(xiàn)在各種仿古建筑比較多,建筑類型也很豐富,讓學生欣賞不同的古建筑造型可以加深他們的直觀感受。比如中國古典建筑線條柔美、曲直有致的藝術形象在建筑屋頂,尤其是坡面屋頂上有非常形象的展現(xiàn)[2]。其中攢尖頂相對而言比較容易辨別,而廡殿頂與歇山頂,懸山頂與硬山頂則非常容易混淆。通過實景教學,教師結合具體建筑進行講解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這種教學方法中,教師的任務是檢驗學生知識運用的對錯;學生是規(guī)劃人員,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研究,探明新事物,把握新事物。比如說在講到水域風光類旅游資源時就可利用這種教學方法,因為對于學生來說,河流、湖泊、泉水、瀑布都比較常見,他們也會比較感興趣。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系統(tǒng)地查閱資料,不僅加深了對自己家鄉(xiāng)旅游資源的了解,而且通過自己制作與展示PPT,也鍛煉了他們處理文檔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從培養(yǎng)學生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看,本科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無疑是一個好辦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事科研課題的相關工作,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地去探究;也不設立太多的條條框框,束縛學生的思維。這種方法主要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使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
為了有效克服旅游資源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審美疲勞現(xiàn)象,必須把案例教學、討論教學、實景教學等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結合旅游資源學課堂教學的具體實際,才能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1]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國家旅游局規(guī)劃發(fā)展與財務司.GB/T18972-2003.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3.
[2]蘇文才,孫文昌.旅游資源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