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劉克莊《后村詩話》對梅堯臣詩歌的批評與接受

      2015-03-27 12:37:48孫盼盼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5年9期
      關鍵詞:劉克莊梅堯臣詩風

      孫盼盼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西安710119)

      劉克莊《后村詩話》對梅堯臣詩歌的批評與接受

      孫盼盼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西安710119)

      劉克莊《后村詩話》是宋代最負盛名、對后世影響較大的詩歌理論著作。其系統(tǒng)性、理論性比較明顯,對詩歌的形象思維特征和藝術性方面的探討,在宋代頗具學術代表性。其就梅堯臣詩歌當時的弊病進行批評,還原宋代時人的梅詩接受問題,以此針對梅詩進行合乎時代性的批評探究。按照劉克莊的詩學理論,從詩風平淡、詩學宗梅、風雅余脈等方面,尋得宋詩的本調原色,對梅堯臣詩歌進行“知人論世”的詩學觀照,商榷梅堯臣之于宋詩的關鍵意義。

      《后村詩話》;梅堯臣;宋詩;詩歌理論

      一、唯“詩風平淡”之論

      關于梅堯臣詩歌的風格批評,歷來多有著述,且都集中于“平淡”之見,緊扣其詩學風范展開理論探究。在中國古典詩學中,詩風不僅是一朝一代的癥候表現(xiàn),更是一人一家的創(chuàng)作傾向。理解梅堯臣的詩風問題,勢必需從其當時的批評文本作為參照,以便清楚地認識到符合時代性的詩學解讀。這樣的批評參照,顯得具有說服性與合理性,可得到較大的理論追溯空間,實現(xiàn)關于梅堯臣的宋代詩學批評觀照。

      詩學“平淡”的術語,顯然已成為梅堯臣詩風的概括說明,然則其是否真實說明梅堯臣詩歌的整體藝術特色,尚且存在爭議和思辨的層面。從宋代相關的詩話資料探究,歐陽修最先以“平淡”評價梅堯臣的詩歌,在《梅圣俞墓志銘》曾說“其初喜為清麗閑肆平淡,久則涵演深遠,間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氣完力余,益老以勁?!保?]但其指出“平淡”只是梅詩早期的詩學特點,不同于后期的“深遠怪巧”,分不同的創(chuàng)作階段來認識評價梅堯臣的詩風。嚴羽對宋詩頗有指責,認為宋初詩歌沿襲唐人居多,其在《滄浪詩話》有云:“梅圣俞學唐人平淡處?!保?]181其一定程度上承認梅堯臣部分詩歌的“平淡”之質,但實則立于批駁宋詩的基礎,否認梅堯臣詩歌的藝術獨創(chuàng),而是予以認為“學唐人平淡處”,不同于劉克莊“本朝詩惟宛陵為開山祖師”[3]22的詩學格調。稍后時期,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后續(xù)》所評:“圣俞詩工于平淡,自成一家?!保?]其針對梅堯臣詩歌的“平淡”特點,不同于嚴羽的批駁之論,而是認識到梅堯臣詩歌的“自成一家”,重于探究宋代詩學的內在特點,從“工于平淡”之語把握梅堯臣的詩風特色。由此揭示,關于梅堯臣“平淡之論”的闡釋處于不斷地更新與變動,實則展示出宋人針對“平淡之論”的認知和理解。

      劉克莊的宋詩批評態(tài)度,稍近于嚴羽的詩學準則。其論詩,反對宋人的以議論、才學、文字為詩,對宋代詩人的弊端提出批評,反對詩發(fā)展到唐朝而為止的說法,認為宋詩亦有其獨創(chuàng)之處。其云:“蘇、梅二子,稍變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保?]其認為梅堯臣的詩歌具有“稍變”的特點,從詩學變化的角度對梅詩進行評述,指出梅堯臣于當時詩歌的關聯(lián)意義。“平淡豪俊”的詩學風尚,確可沖淡宋初詩風的“華麗雕琢”之氣,在當時而言不亞于詩學境界的開拓與實踐。但其指出梅堯臣的詩學風范,于當時而言并沒有得到較大的關注和認同,缺乏“整體協(xié)調”的詩壇傾向。劉克莊深刻總結梅堯臣詩風平淡的理論格局,既是奠定梅詩“開山祖師”的關鍵意義,又是造成梅詩藝術偏狹的無意之端。顯然,劉克莊對梅堯臣的詩學批評,比嚴羽更具學術探究本質,繼續(xù)闡釋梅詩的“平淡之論”,不全是批駁之詞,關于其詩風地位的認可頗有積極意義。

      以李白、杜甫為唐詩的集大成者是大家的共識,將梅堯臣和陸游視為宋詩的翹楚,則為劉克莊的己見。[6]124可見,梅堯臣詩歌于宋詩的關鍵意義,劉克莊則視為非同一般,其不僅是宋詩的“開山祖師”,更是宋詩的“集大成者”。劉克莊在《李賈縣尉詩卷》中指出:“謂詩至唐猶存則可,謂詩至唐而止則不可。本朝詩自有高手。杜、李,唐之集大成者也;梅、陸,本朝之集大成者也。”[7]200在他看來,梅堯臣堪稱善于學習唐人而能自成一家者,近于宋代胡仔的詩學批評主張,其在充分繼承白體、晚唐體色調情味的基礎上,雜糅老杜句法開出枯淡瘦健的宋調。[6]124劉克莊的己見,實則出于“平淡之論”的考慮,認為梅堯臣詩歌在“平淡”境界上具有繼往開來的詩學特征,其詩歌創(chuàng)作體現(xiàn)出“詩人風情”與“文人雅致”的合則雙美?!捌降摗痹趧⒖饲f的詩學著述中得到繼續(xù)闡釋,豐富著關于梅詩平淡的思辨角度,實現(xiàn)對梅堯臣詩歌的審美觀照和藝術批評。梅堯臣詩歌的平淡之氣,確實為宋詩帶來嶄新的格局,極為有力地沖淡當時“刻意雕琢”的詩風現(xiàn)狀,在一定程度上于宋詩而言,具有實質性的詩學開拓之功。

      劉克莊唯梅詩“平淡之論”,深刻揭示出梅堯臣詩學的動態(tài)接受過程,并彰顯出宋代時人的詩學批評與鑒賞。關于梅堯臣詩風平淡的探討,劉克莊的主張顯得更具積極意義,認識到梅堯臣之于宋詩的關鍵意義,這在當時是空前的詩學論調。從歐陽修《六一詩話》“清麗閑肆平淡”到陸游《梅圣俞別集序》“三者鼎立,各自名家”[8],梅堯臣的詩學平淡得到諸多關注和認同,但是在程度上不如劉克莊所提出的詩學論調,其“開山祖師”“集大成者”之言,直接奠定梅堯臣在有宋一代的最高詩學風尚。盡管宋詩的偏狹容易導致詩學研究的不滿,但不影響對梅堯臣詩歌的真實評價,不礙于對“梅詩之于宋詩關鍵意義”的認可。這種平淡認識,反映劉克莊對宋代詩學發(fā)展的深度把握和仔細梳理,于批駁中明確其可取之處,為后世確定當時的詩學批評格局。

      二、唯“詩學宗梅”之論

      劉克莊的“開山祖師”之論,奠定梅堯臣在有宋一代的詩學風尚,精確把握到其當時的接受影響。從詩學接受研究的層面,劉克莊對梅堯臣進行重點關注和批評,梳理清楚其前后的發(fā)展脈絡。梅堯臣的詩風倡導,在詩學方向上開啟了宋詩自身發(fā)展的道路與格局,不愧為一代詩壇盛藻。經(jīng)同時期歐陽修、尹洙等人的竭力推舉,他不僅在當時詩壇上迅速聲譽鵲起,而且成為宋初詩文革新運動的重要倡導者,在中國詩學發(fā)展史上具有較大的影響。

      劉克莊提出“詩學宗梅”之論,進一步明確宋代詩人對梅堯臣詩歌的效仿創(chuàng)作,表明梅詩在宋代時期的整體影響和接受。如其所云:“退之效盧益,歐公效蘇梅,坡公效黃秦,輒逼真而反勝之。譬如老禪與學人問答,機鋒當有余。”[9]108-109劉克莊直接指出歐陽修對梅堯臣詩歌的效仿,且具詩學成就反超之勢,奠定了梅堯臣之一代文宗的格局。當然,這種情況遠不止如此,稍后時期的王安石、司馬光、劉敞以及更后的蘇軾都受到梅堯臣詩歌的熏陶,對此加以高度的崇敬和認可,將梅詩視為學習的典范。如司馬光在《圣俞惠詩復以二章為謝》中言道:“我得圣俞詩,于身亦何有。名字托文編,他年知不朽。我得圣俞詩,于家果何如。留為子孫寶,勝有千年珠?!保?0]又如劉敞所言:“詩老最前輩,名聲三十秋。篇章被海表,豈獨魯與鄒。今我親見之,執(zhí)鞭乃所求。何況登其堂,舉觴預獻酬?!保?1]又如張蕓叟評述道:“梅圣俞如深山道人,草衣木食,王公大人見之,不覺屈膝。”[12]于此,梅詩在宋代詩學發(fā)展史上明顯得到各家的效仿擬作,從江西詩派直至永嘉四靈、江湖詩派,其詩風境界得到更多的延續(xù)和因襲,方才奠定梅堯臣之于宋詩的關鍵意義。

      劉克莊的梅詩批評準則,顯然多具學術上的積極意義,其率先提出“平夷妥帖”的詩學論調,頗有歐陽修的“平淡”之勢。此處不僅是梅堯臣詩風層面的闡述,更是其詩學范式的沿承發(fā)展,甚至有著其詩學境界的開拓意義。如劉克莊《后村詩話》云:“蘇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軒昂不羈如其為人,及蟠屈為吳體,則極平夷妥帖?!保?]23梅堯臣堅持“詩以言志”的主張,踐行以詩歌反映現(xiàn)實生活,扭轉西昆派脫離現(xiàn)實、雕章儷句的風氣,“筆下趨古風,直趣圣所存”,回到《詩經(jīng)》反映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道路上來。[13]這種詩學理論,在宋初詩文革新運動的影響下,得到眾多詩人的關注和認可,對同時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梅堯臣在宋代詩壇的重要貢獻,便是建立以“平淡自然”為核心內容的詩歌審美理想,而劉克莊提出的“平夷妥帖”之美與梅堯臣一貫追求的“平淡自然”之美是基本一致的。劉克莊《后村詩話》對宋代詩壇主要人物的審美特質進行發(fā)掘,特別是對梅堯臣詩歌審美特質的揭示,確立了以“平夷妥帖”為主要特征的審美理想,使之成為宋人普遍向往、追求、憧憬的審美境界。[14]劉克莊原本的“詩學宗梅”之論,便可尋得真實原因說明,揭示效仿擬作梅詩的內在情性。

      劉克莊提出的“詩學宗梅”,不僅是梅堯臣對宋代詩學的開拓發(fā)展,更是其對唐代詩學的繼承超越。劉克莊《后村詩話》轉述別人對梅堯臣詩歌的評價,則記載道:“圣俞以詩鳴本朝,歐陽公尤推尊之。余讀之數(shù)過,不敢妄肆譏評。至反覆味之,然后始判然于胸中不疑。圣俞詩長于敘事,雄健不足而雅淡有余。然其淡而少味,令人無一唱三嘆之意。至于五言律詩特精,其句法步驟真有大歷諸公之風?!保?]67此則對梅堯臣在宋代詩壇的重要地位進行說明,用“詩鳴本朝”概括揭示,奠定宋代詩人對梅堯臣詩學的效仿格局。通過對其詩篇的具體探究,明確梅堯臣“詩風雅淡”的特點,指出其存在的意境偏狹,對其五言律詩評價甚高,將詩法間接追溯至唐代大歷詩風。劉克莊的此段記載,表明梅堯臣對唐代詩學的繼承,實則已經(jīng)延續(xù)到宋代詩歌的發(fā)展中,影響到宋代詩人對唐代詩學的接受,以一種超越的姿態(tài)奠定宋詩的藝術成就。此外,梅堯臣在向唐朝詩人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走近了柳宗元,拉開了宋代對柳詩接受的帷幕,并為蘇軾的全面接受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15]這種接受和影響的詩學例證,在宋詩發(fā)展過程中不勝枚舉,揭示出梅堯臣詩歌的繼往開來的詩學貢獻。

      關于梅堯臣于宋詩的理論地位,劉克莊則多有闡述,于此證明梅堯臣頗具開創(chuàng)性的詩學意義。這一點毋庸置疑,其在《跋李賈縣尉詩卷》有云:“學唐而不本李杜,學本朝而不由梅陸,是猶喜蓬戶之容膝,而不知有建章千門之鉅麗;愛葉舟之掀浪,而不知有龍驤萬斛之負載也?!保?]200劉克莊將梅堯臣置于非常崇高的地位,將其與陸游并列為宋代詩壇盛藻,予以高度精彩的賞識和認同,顯示出梅堯臣詩歌在宋代被接受的現(xiàn)狀層次。劉克莊“詩學宗梅”之論,既深刻指出梅堯臣詩歌在宋代具備值得令人效仿的風神氣韻,又概括說明其本身的詩學價值及批評原則,展示出宋代詩人群體之間進行詩歌接受的情況。以南宋末期劉克莊的詩論為基礎,其頗具理論代表性,縱向回顧宋代時期關于梅堯臣詩歌的批評與接受的格局。

      三、唯“風雅余脈”之論

      自《詩經(jīng)》以來,“風雅傳統(tǒng)”成為中國古典詩學明顯的發(fā)展脈絡,得到眾多的詩學實踐和理論批評。詩文革新運動的發(fā)展,推動詩人群體“崇尚風雅,趨于美刺”,使得此種詩學風氣愈演愈烈,直接影響到北宋時期的詩學批評。劉克莊《后村詩話》唯“風雅”之論,進行梅堯臣詩歌的批評與接受,表明宋代以“文字”“議論”“才學”[2]173為詩的詩學傾向。

      梅堯臣一貫強調繼承《國風》《離騷》“自下磨上”“憤世嫉邪”的詩學批評精神,貫徹突出詩歌成熟已久的批判現(xiàn)實、譏刺統(tǒng)治與抒發(fā)窮者之情的思想內容。按照劉克莊的批評觀念,梅堯臣能夠以北宋詩歌“開山祖師”的詩學影響,主張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延續(xù)儒家詩教的理論傳統(tǒng),恢復詩歌“風雅美刺”的功能,使詩歌創(chuàng)作密切關注社會政治,希望產(chǎn)生極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打破了“規(guī)規(guī)晚唐格調,寸步不敢走作”的宋初詩風現(xiàn)狀。[9]108按照梅堯臣的部分詩歌對此進行闡釋,在《答韓三子華韓五持國韓六玉如見贈述詩》中,其用“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16]336說明批判現(xiàn)實的詩學傳統(tǒng),初步具有某種民主意識。在《寄滁州歐陽永叔》詩中,其特別贊揚歐陽修的詩歌,能繼承《春秋》的古硬精神,予以針砭時弊。劉克莊《后村詩話》以“風雅”作為梅堯臣詩歌批評的原則,確可深入把握其藝術情志和文人關懷。梅堯臣的“風雅”觀,承襲《詩》《騷》傳統(tǒng),但針砭晚唐五代以來綺麗淫靡、纖弱不振的詩風的指向十分清楚,突出地強調詩歌的現(xiàn)實精神,反映社會,切于時事的作用,反對風云月露的空洞內容,反對藻飾雕琢的形式主義。[17]120

      劉克莊從整個宋代詩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入手,作為評述梅堯臣“風雅”之論的理論基礎,以“主張風雅,人士歸之”重點揭示其對宋詩發(fā)展持續(xù)產(chǎn)生的情志影響。按照劉克莊的詩論觀念,梅詩的“風雅”特色確為宋代詩風帶來“盛時”的繁榮局面,以詩道“寂然中絕”暗喻梅堯臣“風雅”傳統(tǒng)所具有的關鍵性意義,揭示出真實貼切的詩歌發(fā)展線索。在《后村詩話》中,有云:“君謨以詩寄歐公,公答云:近時蘇梅,二窮士耳,主張風雅,人士歸之。自二窮人死,文士滿朝,而使斯道寂然中絕。每念此事竊嘆。乃知文士滿朝而詩道寂然,不但近歲,祖宗盛時固已然矣?!保?]22以歐陽修的“風雅”評述,清楚地表明了劉克莊認為“風雅”是梅堯臣詩歌理論上最根本的重要觀點。梅堯臣一貫主張延續(xù)“風雅”傳統(tǒng),無論其具體詩歌創(chuàng)作,還是詩學理論影響,足以代表宋詩的繁盛水平。劉克莊的記載,顯然以此作為有力的詩學例證,說明梅堯臣詩歌“風雅余脈”的接受意義。

      劉克莊的梅詩“風雅”之論,重點關注其內在的樸素自然特征,提出“宛陵出,然后桑濮之淫哇稍息,風雅之氣脈復續(xù),其功不在歐、尹下?!保?]22梅堯臣的“風雅”詩法,深入貫徹“以詩寫實”的創(chuàng)作原則和情志傾向,直接沖破宋初“桑濮淫哇”的詩風限制,以廓清時弊的態(tài)度倡導詩文革新運動。劉克莊認為,梅堯臣最重要的貢獻就在于詩歌創(chuàng)作跨越五代、晚唐時期,上承中唐直達此前詩歌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使“風雅”的氣脈得以承傳下來,這猶如歐陽修、尹師魯恢復唐代韓、柳古文運動的傳統(tǒng)一樣,功莫大焉。[17]120通過劉克莊的“風雅”之論,足見宋人對詩歌立體的認識,以家國之責為任,重風雅而反浮泛。[18]307從梅堯臣的部分詩作,諸如《田家語》《小村》《陶者》等,其密切關注社會現(xiàn)實,初具民主意識萌芽,抱有“辭雖淺陋頗赳苦,未到二雅未忍捐”的詩學自覺,把詩歌作為立德、立功、立言的工具,實現(xiàn)秉持已久的宋代知識分子的人文關懷。

      劉克莊將梅堯臣詩歌的“風雅”之論,化為平淡入實的詩學觀念,如其《后山詩話》有云“世之學梅詩者,率以為淡。”[3]22將抽象的“風雅”概念,具體到所摘詩句中予以說明,呈現(xiàn)梅堯臣真實的詩學情志和文人關懷。例如《任適尉烏程》之“葑上春田闊,蘆中走吏參”[16]64、《馀姚陳寺丞》之“海貨通閭市,漁歌入縣樓”[16]61、《田家》之“白水照茅屋,清風生稻花”[16]10、《魯山山行》之“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16]168、《依韻和武平九月十五日夜北樓望太湖》之“河漢微分練,星辰澹布螢”[16]205、《齊國大長公主挽詞二首》之“每令夫結友,不為子求郎”[16]563、《金山寺》之“山形無地接,寺界與波分”[16]191、《送鮮于秘丞通判黔州》之“巖風來虎嘯,江雨過龍腥”[16]956等詩句。此處所選詩句,無不彰顯梅堯臣成熟已久的平淡詩法,倡導關注現(xiàn)實生活,恢復吟諷情志的傳統(tǒng)。劉克莊唯“風雅余脈”之論,既在表明梅堯臣詩歌內在的情志特色,又在闡述其詩學貢獻的關鍵意義。但是,劉克莊在此同樣批評梅堯臣詩歌的不足之處,直接指出其存在的句律問題瑕疵,于風雅之外評述梅詩,如其云:“蓋逐字逐句銖銖而較者,決不足為大家數(shù);而前輩號大家數(shù)者,亦未嘗不留意于句律也?!保?]23與此類似,錢鐘書曾提出同樣的闡釋,說明梅堯臣詩歌存在的句律問題,如“其古體優(yōu)于近體,五言尤勝七言;然質而每鈍,厚而多愿,木強鄙拙,不必為諱?!保?9]于此,得知劉克莊關于梅堯臣的整體詩評,明確其開宋詩一代面目的關鍵意義,為后世留存宋代時期的詩學批評與接受的理論觀念。

      劉克莊《后村詩話》是宋代最負盛名、對后世影響較大的詩歌理論著作。以劉克莊的詩論觀念作為批評的準則,還原梅堯臣詩歌在宋代的批評與接受,以此進行合乎時代性與文學性的探究解讀。從“詩風平淡”“詩學宗梅”“風雅余脈”等方面,清楚地彰顯劉克莊詩評的理論特點,全方面、多層次表明其成熟已久的批評觀念,揭示出梅堯臣詩歌在宋代時期的關鍵意義。借助劉克莊的理論準則,便于當前進一步對宋代詩評進行深入了解和洞悉,推進梅堯臣研究的整體格局。

      [1]歐陽修.歐陽修詩文集校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881.

      [2]嚴羽.滄浪詩話校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劉克莊.后村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3.

      [4]苕溪漁隱叢話后集[M].胡仔,纂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175.

      [5]陶秋英.宋金元文論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396.

      [6]張毅.唐詩接受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7]曾棗莊,劉琳.全宋文:第329冊[M].成都:巴蜀書社,1994.

      [8]孔凡禮,齊治平.陸游資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1962:398.

      [9]周義敢,周雷.梅堯臣資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0]司馬光.司馬溫公集編年箋注[M].成都:巴蜀書社,2009:159.

      [11]劉敞.公是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5:167.

      [12]趙與時.賓退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1.

      [13]黃昭寅.唐宋詩詞述要[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145.

      [14]吳大順.歐梅唱和與歐梅詩派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14.

      [15]楊再喜.唐宋柳宗元傳播接受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88.

      [16]梅堯臣.梅堯臣集編年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7]王錫九.劉克莊詩學研究[M].合肥:黃山書社,2007.

      [18]曹勝高.中國文學的代際[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307.

      [19]錢鐘書.談藝錄[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435.

      Houcun Shihua’s Criticism and Acceptance of M ei Yaochen’s Poem s

      SUN Panp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China)

      Houcun Shihua by Liu Kezhuangwas themost prestigious in the Song Dynasty,and itmad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ater works about poetic theory.Its systematic and theoretical comparison is outstanding.Houcun Shihua criticized the shortcomings of Mei Yaochen’s poems and restored persons’acceptance of Mei Yaochen’s poems at that time.According to Liu Kezhuang’s poetic theory,it found the primary color of the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and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Mei Yaochen for the poems of the Song Dynasty.

      Houcun Shihua;Mei Yaochen;Poems of the Song Dynasty;Poetic theory

      I052

      A

      :2095-4476(2015)09-0069-04

      (責任編輯:倪向陽)

      2015-06-08

      孫盼盼(1990—),男,安徽宿州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劉克莊梅堯臣詩風
      范仲淹 梅堯臣 因心而友,唯才是舉
      藝術品鑒(2020年10期)2020-11-27 01:53:28
      以健為美,力求詩風剛健
      中華詩詞(2020年2期)2020-09-21 09:25:30
      節(jié)序詞淺談
      文教資料(2016年35期)2017-04-14 03:04:25
      簡論梅堯臣寫實詩作的晚唐情結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4:11
      學苑詩風
      散文詩世界(2016年5期)2016-06-18 10:03:10
      論劉克莊詞學理論管窺
      戲劇之家(2016年6期)2016-04-16 13:25:24
      殘菊
      從阮籍、嵇康與傅玄的詩歌看正始與西晉詩風的嬗變
      林希逸與江湖詩人交游考
      文教資料(2010年18期)2010-08-15 00:42:55
      論賈島與唐宋清苦詩風
      船山學刊(2004年4期)2004-02-23 08:20:20
      乌审旗| 叶城县| 保靖县| 招远市| 盐城市| 娱乐| 新龙县| 福安市| 通河县| 马边| 南丰县| 万年县| 甘孜| 肥城市| 九龙城区| 黄冈市| 沙河市| 绥江县| 抚远县| 息烽县| 鸡西市| 西充县| 永和县| 安陆市| 哈尔滨市| 新邵县| 南郑县| 宝山区| 吴忠市| 香港| 中超| 衢州市| 禹州市| 错那县| 图木舒克市| 苏尼特左旗| 天门市| 宝鸡市| 巴林右旗| 惠来县| 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