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娜
摘 要:古典詩詞的培養(yǎng)應從小開始,古典詩詞的學習不僅可以陶冶文化情操,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古典詩詞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產(chǎn)物。因此,必須從自身出發(fā),學好古典詩詞,豐富知識文化積累,有利于以后的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典詩詞;新課程
新課標的要求是學生不僅要會背誦古典詩詞,還能夠理解其中的韻味和意境,古典詩詞都是比較講究意境的。小學古典詩詞的學習是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古典詩詞的學習從一開始培養(yǎng),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為以后學習詩詞鑒賞奠定基礎。本文針對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古典詩詞進行了如下探討。
一、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比較傳統(tǒng)
我國的教學模式一直都是比較傳統(tǒng)的,教師主宰課堂,是一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古詩詞課程的開展。因此這種模式急需打破,創(chuàng)設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迎合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例如在學習《題西林壁》這首詩時,可以采用討論教學法,學生相互討論,根據(jù)自己的看法理解這首詩。
2.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不高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的文學功底較淺薄,對古詩詞的理解沒有達到更高的層次,甚至有些語文教師也沒有勤于動手的習慣,不清楚的也不會查閱資料,導致學生學到的都只是皮毛,沒有深層次的挖掘。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只是讓學生自己背誦古詩詞,也不講解,甚至大家對作者都沒有了解,他們認為只要可以應付考試就足夠了,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學習古詩詞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要能提升自己的文化涵養(yǎng)。
二、古詩詞興趣的培養(yǎng)
小學生接觸古典詩詞,對于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和文學意境都不明白,需要語文教師的引導和講解。只有在一開始激發(fā)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對以后開展的古典詩詞教學才會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說語文教師在一開始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古典詩詞,通過展開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熱情。
1.理解詩詞,有感情地朗讀
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重要方法,通過讀書,大家可以背誦一些優(yōu)美的話語,了解作者的心境,尤其是讀古詩詞,更加可以體會作者寫作時的意境,因此,我們學習一篇古詩詞之前,先要讀這篇文章,多讀幾遍,大概也可以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含義了。小學生的認字能力比較差,因此教師應該以身示范,不僅要教會學生認字,還要教會學生怎樣讀才有感情,才能表達出作者的心境。例如在讀李紳的《憫農(nóng)》時,不僅要讀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還要表達出勞動人民生活的艱難困苦,讀完之后,心情應該是沉重的,這樣便真真切切體會到了作者的想法。
2.體會意境,有感悟地思考
古詩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文學意境,不是僅僅依靠讀和翻譯了就能體會到,必須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充分想象,因此在學生朗讀的時候要加以引導,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悟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才能與作者的思想融為一體,感受作者當時的心境。例如在學習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時候,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來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晚上獨自一人,深居他鄉(xiāng),游子的心境以及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都浮想在腦海里,同時可以放一些圖片,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理解這首古詩。
小學階段的學生求知欲望特別強烈,因此教師必須把握這個機會盡可能傳授更多的知識,學習理解更多的古詩,引導學生領悟每首詩的意蘊和寫作韻味,為以后的學習以及未來人生的選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范宏飛.古詩詞教學的寬度、長度和深度[J].小學教學:語文版,2008(11).
[2]楊愛梅.小學古詩詞“五步”教學法[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