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亞男
摘 要:近年來,隨著基礎(chǔ)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當前學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教學方式及理念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這也是教學的重點所在。文章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重點等方面闡述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具有積極的參考意義。
關(guān)鍵詞:教學理念;主動權(quán);教學方法;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6-0053-01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注意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并注意環(huán)境的營造,促使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形成個性的閱讀方式。在新課程體系之下,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重要課題,我們需要不斷轉(zhuǎn)變和優(yōu)化教學模式,以提高課堂的活力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當前學生閱讀現(xiàn)狀
根據(jù)多年工作經(jīng)驗,筆者認為,學生閱讀主要存在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被動式地學習。小學生由于年幼,很難理解學習是什么。很多同學認為學習好像不是自己的事。老師怎么說,就怎么做。有的老師過于嚴格,學生會畏懼,在學習上會更加被動。其次,閱讀時提不起興致。當今社會,通訊技術(shù)大大提高,很多學生均能接觸到各種電子產(chǎn)品,從心理狀況上來講普遍較為浮躁。相對而言,書籍可能顯得十分枯燥,對孩子們失去吸引力。再次,閱讀囫圇吞棗。很多學生閱讀只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把整篇文章看完了,好像聽完一個故事就了事,而忽視對文章思想情感方面的分析。對于語文課,這樣的閱讀方式收獲不會大。最后,閱讀材料選擇不當。有些學生會為了得分而學習,只背經(jīng)典語錄或者只看優(yōu)秀作文,為的就是取得好成績。而有些學生在課外書的選擇上也忽視對信息的過濾,一些小說、漫畫充斥暴力成分,對少年兒童危害極大。
二、在新課程體系之下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1. 把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自己
課堂上,教師需要把一定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不能只講課和提問,讓學生被動、機械地回答。這樣教出來的學生,自然很呆板,甚至造成呆板的性格。學生應(yīng)該在學習中有疑有解,且能夠有適當?shù)挠懻摻涣鳈C會。新課程體系要求把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自己。在教學語文閱讀課時,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愛上閱讀,不能過于被動,產(chǎn)生死讀書的感覺。教學不僅要對學生的性格良好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還要對其人格定型產(chǎn)生積極影響。教師的任務(wù)在于為學生指出方向,但具體到達目標的方法盡量讓學生自己探索,自己總結(jié)經(jīng)驗。在指導學生時,教師需要一些技巧,通過暗示等方式提醒學生,讓其找到學習上的捷徑。同時,教師需具備一定的親和力,讓學生感覺到彼此的平等地位,感覺自己掌握著課堂的主動權(quán),從而更加自覺地進行閱讀。
2. 注重資料的搜集,利用信息技術(sh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語文課教學時,如果能夠收集一些有趣的、生動的影音資料,將能大大提高學生興致。例如,對于《白楊》一文,需要收集白楊樹、戈壁、新疆地區(qū)的圖片和視頻,在教學時,把學生帶進文中的世界。對于《恐龍的滅絕》一文,可以提前讓學生自己收集和恐龍相關(guān)的圖片、玩具等,在課堂上給全班展示。另外,在課外資料的選擇上,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選擇,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教師還要注意提問的技巧。如在《白楊》一文中,問:“看到這么堅強的白楊樹,你有什么話想對白楊樹說?。俊睂χ鳳PT的照片問:“看到今天新疆地區(qū)的景象,你想到了什么呢?”教學《恐龍的滅絕》一文時,問學生:“對于這些還沒有解開的謎底,你想做些什么呢?”這類問題,可以適當拓展學生的視野,鍛煉其思考和表達能力,學生會有很大的收獲。
3. 將“讀”作為閱讀教學的重點
教師需給予學生足夠多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己學習,將“讀”看成閱讀教學的重點所在。采用各種形式的閱讀,全方位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閱讀前老師可以提前指定某些問題,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想出問題,帶著問題閱讀。問題可以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如《白楊》一文,問題有:白楊樹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閱讀時,讓學生帶著問題,從泛讀、細讀到仿讀、配樂讀,有層次、有梯度地進行練習,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各抒己見。
4. 將課文教“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將教學的內(nèi)容變單一為豐富,變高深為基礎(chǔ),變繁雜為簡易。這要求教師需對教材有一定的駕馭能力,充分知悉課文重難點所在,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luò)。教師需把死知識教“活”,教學過程中還需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經(jīng)驗不足的問題,通過有效的技巧,為學生架起收獲的橋梁,讓學生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把握教學中的尺度,既不能刻板教條式地遵循教材,又不能太過隨意,不給學生適當?shù)囊?guī)范。新課程體系強調(diào)語文教學的“自主、開放、探究”,即學生的學習不能局限于課本,學習成果也不能局限于課本,而是一個自己探索、自己尋找的結(jié)果。如“爸爸的心愿是什么”,這些要學生自己總結(jié)。老師只注重引導和幫助學生,而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是什么。如此,教學效果將會非常明顯,也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成長。
三、結(jié)束語
新課程體系下,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因材施教,還要在此基礎(chǔ)上有所創(chuàng)新。要注重優(yōu)化教學理念,改變死板的授課方式,引進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突出重點,努力提高教學效果,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以及對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張夫群.試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12).
[2]吳瑞雪.以讀攻寫:小學生閱讀與寫作教學策略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12.
[3]張志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13(10).
[4]傅登順.“教課文”向“教語文”轉(zhuǎn)換的學理與策略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