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杰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再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它要求課堂教學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觀,更加注重對學生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應用情境創(chuàng)設等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理念;興趣;多媒體
促進學生的終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fā)點。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搖籃,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制定強調從以獲取知識為數學教育的首要目標轉變?yōu)槭紫汝P注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適應現(xiàn)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所以,課堂教學中運用什么樣的策略指導并開展課堂教學,對教學價值的體現(xiàn)、學生成長的方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根據自身的實踐,總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1 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采取哪些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首先,巧設導入語激趣。上課伊始,教師應根據該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材重難點,設計一段能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究的導入語引入新課,以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其次,設計擂臺賽出情趣。小學生表現(xiàn)欲強,愛爭強好勝,喜歡受人夸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抓住小學生這一年齡特點,有意識地設計競賽題和競賽形式,學生會興致盎然,熱情高漲,學習空前活躍。如把基礎數學知識或口答題設計成搶答競賽形式,把中等難度題設計成限時必答競賽形式,把難度較大的題設計成小數奧賽形式,讓學生以賽激趣、以賽促學、以賽提效。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征,選用科學靈活的教學手段,不斷創(chuàng)新激趣方法,會使數學課趣味盎然、高潮迭起,會使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2 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新教材特別注意選取生動有趣、密切聯(lián)系兒童生活的素材,精心設計了單元主題圖或重要課題的情境圖,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情境圖的作用,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思考,從數學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同時,教師又是教學情境的直接創(chuàng)設者,應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中選取素材,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情境,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賽情境等。
3 靈活運用新教材
教材是落實教學大綱、實現(xiàn)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善于運用教材是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第一,要領會編者意圖,提高駕馭能力。是否領會編者的意圖是衡量教師對教材內容理解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教師在教學之前應從小學數學教材的整體入手,通讀教材和與之配套的教學參考書,全面了解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個小學數學教材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第二,要結合教學實際,適當調整內容??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時也要注意改革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補充或調整,進行教學再加工,從而真正達到優(yōu)化教學之目的。
4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關注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要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方法適時地引導學會合作,使學生意識到一個小組就是一個獨立的群體,每個小組成員都是這個小組的一分子,小組的健康成長需要每個成員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支持、合作、促進。小組的點滴進步是小組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大家共享的榮譽。這樣,學生的團隊精神就會逐漸得到培養(yǎng)和加強。還要教會學生合作的方法。教師必須明確這樣一個道理,合作能力不是與生俱來、自然生成的,它與其他技能一樣離不開后天有意識、有計劃的訓練與實踐。
5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5.1 給出預習思考題
在每章節(jié)教學前,教師先依據教學大綱、參考書,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所在,根據學生在上課前帶著問題進入教室,有的放矢地研究教學內容,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5.2 預習教學內容
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思考題,對教材先預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并對疑難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把可理解的內容解答,在難以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以便討論。這樣,可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主體作用,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提高自信心。
5.3 再學課本,分組討論
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教室,教師引入新課后,學生對著思考題再學課本內容。同桌或鄰桌同學(約2-4人)進行討論,使他們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或疑難提出自己的看法,以達到比較提高的目的?!袄聿粻幉煌浮?,爭論是思維的最好觸媒,經常展開討論,對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人的創(chuàng)造力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討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互幫互助的合作精神,促使教學多向信息交流。如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一課中,教師出示例題:1/2+1/3=?5/6-3/4=?接著讓學生討論兩個問題:(1)能否直接相加減?為什么?(2)誰能用學過的知識通過轉化后再相加減?通過討論,教學中重點、難點就更容易突出和集中,也容易暴露學生中的錯誤,有利于教師作針對性的指導。
6 充分利用多媒體
多媒體創(chuàng)造了圖文并茂、聲色俱佳、動靜皆宜、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為教學提供了先進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學更加充滿活力。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能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并迅速轉化為求知欲望。運用多媒體教學,能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的認知障礙,加速學習的進度,提高學習效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比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更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在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中能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止為動態(tài)、變復雜為簡單、變枯燥為有趣。一旦知識為學生理解和掌握,形象化、具體化、感性化的信息又逐步被深化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的濃縮信息,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益。
總之,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特點,采取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數學素質在和諧、民主、快樂、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得到全面、有效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