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摘 要:普通話是標準的教師教學用語,是師范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師范類學生是未來教師隊伍組成的主要成員,提升師范類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是師范專業(yè)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不僅如此,作為當代大學生,良好的普通話表達能力是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是與他人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地域性的差距以及從小養(yǎng)成的用語言習慣等原因,使得一部分學生的語言水平未能達到合格,甚至有些同學由于方言的原因,會對與其他人的交流產生影響。所以,師范類院校更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對學生普通話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師范類學生;普通話水平;提高途徑;實施辦法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在各類領域交流越來越廣泛,普通話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也越來越重要。一個人的普通話水平與個人的第一印象有很大的聯系,所以提升普通話水平已經成為全社會的話題。作為師范類院校的學生,較高的普通話水平更成為他們最基本的要求。大學校園中的學生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有不同的民族,部分學生說的雖然是“普通話”但是仍然帶有較重的口音,不標準的普通話或多或少的會影響與他人的交流,甚至會使自己產生自卑而不愿意與他人交流,這也會嚴重影響人際關系的發(fā)展。接下來本文就對如何提高師范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進行探討。
1 從基礎抓起,提升普通話水平
一個人的說話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所以,要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也不能急于求成,操之過急不但會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學習壓力,還不能達到預期的提高效果,甚至對學生的語言水平沒有促進作用,而是白白的浪費時間,還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要以一顆恒心和耐心制定一個長期的計劃[1]。試想一下,如果在兩到三年的時間,糾正自己十幾年的語言習慣,使自己的普通話水平達到要求,不也是一種成功么?所以,提高普通話水平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
提高普通話水平,不能在訓練的開始就布置較難的任務,而是要從基礎抓起。學生的普通話不標準主要是因為發(fā)音不夠標準,一方面原因是受方言影響,不能準確的發(fā)音,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學習上的失誤導致的誤讀。所以要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首先要讓學生練習準確的發(fā)音。教師要教學生掌握發(fā)音技巧,如聲母韻母、平卷舌的區(qū)分等等。通過平卷舌的區(qū)分聯系可以糾正那些不是因為方言影響而只是由于平卷舌區(qū)分不準確造成的普通話發(fā)音不標準。
2 實施等級考試,促進普通話學習
學生的普通話掌握程度不同,對普通話應用能力也有很大差距。所以要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語言水平處于什么樣的階段。這樣學生才能根據自己的能力為自己設計符合自己發(fā)展的提升計劃[2]。避免了由于對自身能力缺乏準確的了解而盲目的制定計劃,或者以他人為標準制定了不符合自身能力的計劃,這樣的計劃不但不能幫助學生進步,還有可能會導致學生因為制定了過高的要求而喪失了語言學習的積極性。
實施普通話等級考試,應該本著自愿的原則但是鼓勵所有同學都要參加。根據普通話等級考試的評價標準,為學生設置考試內容,并且分為不同的級別,讓學生在不斷加強的普通話練習中感受到自身能力的變化,從而促進學生提高普通話水平的積極性。更高級別的普通話考試級別,可以讓學生在普通話提高的過程中有具體的目標,鞭策學生不斷地努力,使學生在平時的普通話學習中更加自覺,積極主動的進行練習,進而促進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
3 不同學生因材施教,針對性培養(yǎng)
高等師范院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在普通話的水平上參差不齊,所遇到的普通話上應用的障礙也有很多不同。這些差異是教師在幫助學生提高普通話水平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進去的問題。如果不將學生的特點考慮進去,而是一概而論的進行統(tǒng)一的教學,必然會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或者造成提高的效率比較低的問題。
針對這些特點,教師在提升學生普通話水平的過程,要注意因材施教,以促進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生現階段所處的語言水平,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類,針對不同學生需要提高的方面,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鍛煉內容。使學生在符合自身特點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普通話的訓練,使語言水平達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并且,教師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開展模塊式教學,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符合自己的學習內容,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在普通話水平上的提升。
4 開展主題活動,促進普通話應用
要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就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應用普通話的機會,讓學生在應用中發(fā)現自己在普通話學習上的不足[3]。從而在平時的訓練中,針對自己的不足進行不斷地強化和提高。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普通話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對于普通話的提高,開展語言類的專題活動對于學生的語言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對于師范類學生來講,培養(yǎng)學生的講課能力也同樣重要。所以,可以將鍛煉學生講課能力和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結合起來,設計主題活動,來幫助學生進行提高。例如可以設置教師技能比賽,以“教師生涯中的第一堂課”為主題,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設計授課內容。
這種形式的活動可以促進學生對普通話的聯系,對于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除此以外組織學生開展演講和辯論類的主題活動,對于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在平時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多為學生設計此類活動,以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應用能力。
5 結語
普通話是標準的教師教學用語,是師范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高等師范院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很多同學講話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口音,甚至有些同學因為口音的原因而不愿意與他人進行交流。在教學中 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普通話水平的培養(yǎng),通過應用等級考試以及開展主題活動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語言能力的機會,使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斌,李英姿,高等師范學生普通話存在的問題和有效解決途徑[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04期.
[2]李季.高等師范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策略和辦法[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湯又梅.師范生普通話口語訓練的時間與探索[J].韶關學院學報,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