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要】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感知、理解、記憶、判斷等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更應該注重利用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 小學教育 語文課堂 心理健康 有機融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6-022-01
0
一、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利用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從語文教材選文標準上看,小學語文教材入選的作品有助于學生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從事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獻身精神,有助于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這些文章或是抒發(fā)了對祖國山川的熱愛,如《草原》、《富饒的西沙群島》;或是表達對偉人、英雄人物的熱愛、敬佩之情,如《十里長街送總理》、《黃繼光》;或是表達了對祖國繁榮、發(fā)展的欣慰和贊賞,如《參觀劉家峽水電站》、《昨天,這兒是座村莊》又如:學習《爭吵》,訓練學生的合作精神等等,這些情感豐富而且高尚的文章,成為學生人生觀塑造、心靈凈化的源泉。小學語文教學能發(fā)揮教材美學方面的教育價值,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中,通過情感與認知的多次交互,使學生的情操得到不斷地升華,以知促情,以情知理,從而達到進行品德方面的教育。
2.小學語文教材所體現的逆境教育思想,是蘊含在豐富的思想內容之中的?!澳嫠兄垭y上難?!痹谀婢持袘?zhàn)勝一切不利因素而汲取成功的養(yǎng)汁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和不畏挫折的勇氣的。能承受挫折,就能戰(zhàn)勝困難。順利中勇于拼搏是不難做到的,難的是在挫折中不氣餒,迎頭趕上。
3.語文教學中的作文訓練,有利于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在寫作教學中(小學階段是寫話、習作),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要為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等等。為此,讓學生在習作時考慮自己的生活特點,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放膽寫,實話實說,就能有利于學生寫出有個性的作文,抒發(fā)自己真實的情感。
4.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比其他任課教師更能影響著學生的人格。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和社會思想,道德風尚的傳遞者,是繼承和發(fā)展人類文化遺產的橋梁,是年輕一代的培養(yǎng)者。教師勞動的效果,不僅取決于他具有的知識水平和才能,而且取決于他的道德面貌。
二、探索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
新教材的語文課程,把“聽”“說”能力的訓練整合成為語文實踐活動。以及安排課外閱讀推薦、語文課外調查等,都是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好途徑。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意志力教育、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等都可以在這些語文活動中進行。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1.通過合作交流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優(yōu)越感強,由于不健康的社會因素的影響,形成自私自利,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不良性格,那么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采取合作交流學習,通過小組學習鼓勵他們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不僅能促進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還有利于目標分享,信任與責任感等方面的社會學習,形成競爭與合作并存的人際關系。語文學科的合作型、探究型等課堂形式更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2.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
自信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它能夠將人的一切潛能充分調動起來,可以激發(fā)較高的水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并達到最佳狀態(tài)。也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如第十一冊《向命運挑戰(zhàn)》一文的主人公霍金盡管他因患絕癥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游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成為國際物理學界的超新星。他創(chuàng)造的奇跡靠的是什么?是自信。只有自信心強的人才能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克服種種困難,迎來新的希望。然而,自信心并不是與生俱來就有的,尤其是小孩子,正是心理品質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借助語文課對其自信心進行培養(yǎng)十分重要。
四、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營造健康心理的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直接感染學生,帶動學生的情感,挑動學生的心靈深處。教師如果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例如聲情并茂的朗讀、抑揚頓挫的講課聲、飽含情緒的表情、適當到位的肢體語言,配合著情感豐富的教學內容,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中灌輸積極的思想情感。
五、建立合理評價體系,激勵健康心理素質
教師恰當、合理地評價學生,會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喜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一些自卑的學生,要努力發(fā)現他們的長處,及時鼓勵、表揚他們,使他們減少自卑感。對一些有優(yōu)越感的學生,要適當地給他們一些挫折感。因為這類學生一直處在成功中,一味地表揚,會使他們產生自滿心理,長此下去,一旦遇到挫折,他們就會無法接受,心理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給他們一些挫折,能激勵他們向更高目標前進。
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對自我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學生看問題不夠全面,常只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而看不到別人的優(yōu)點。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讓學生看清問題,認識自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自己要學會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平衡心理。
在語文課堂教學上引入激勵性的評價,形成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的互動場面。教師以身示范,指導學生評價別人時都注意用激勵性的話語,先談優(yōu)點,再談缺點,多談優(yōu)點,少談缺點,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逐步具有積極向上,自尊自信的良好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