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芳
摘 要:初中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啟發(fā)和引導,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小組,在民主、平等、和諧、熱烈的“合作場”中,進行合作性學習和實踐活動。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穎的學習方式,它在課堂實踐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解決。
關鍵詞:素質教育;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有效性
一、合作學習的理論依據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得較多的學習方式,也是有效的一種教學策略,數學本身的特點要求在合適的情況下采用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啟發(fā)和引導,讓學生以各種形式在民主、平等、和諧、熱烈的“合作場”中,進行合作性的學習和實踐活動,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
二、加強對學生合作方法的指導和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
學生往往缺乏合作的技能方法,不能有效合作。因此,教師要重視合作方法的指導和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以實現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啟迪的合作效應。
在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方法指導。常用的方法有協商法、提問法等。協商法:先由小組成員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自由交流討論,形成集體意見。這種方法可保證小組中每個成員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問法:讓學生面對課本和教師提供的教學材料,自主發(fā)現有價值的東西,并在不斷的提問中,不斷思考、不斷交流、不斷頓悟,自覺建構數學模型。這種合作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學習任務;②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學習角色;③小組成員間如何互相學習;④小組成員如何向組員提問;⑤小組成員如何相互交流;⑥小組成員如何共同討論;⑦學習小組如何歸納小組成員的觀點。對學生進行合作技巧的指導,應當循序漸進,專門訓練。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鹿寨縣第一初級中學是個鄉(xiāng)鎮(zhèn)初級中學,學生大部分是鎮(zhèn)上的孩子,生源是在小學升初中過程中大量優(yōu)生擇校后留下的中后等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一般,行為習慣較差,獨立分析、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也不強。而且大多是獨生子女,與人交際的能力差。我所教授的班級作為學?!昂献鲗W習研究”課題的試驗班級,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學生各方面的潛在能力被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自然就被調動出來了,學習的目的性、自覺性更強了。教學成績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數學合作學習內容選擇要恰當,善于把握合作時機,使學生積極、有效地合作
有些教師在設置的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沒有把合作任務、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學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圍繞重點積極有效地討論,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各行其道,談論與學習無關的話題,爭執(zhí)、吵鬧,加上班額過大,教師難以全面顧及。造成課堂秩序混亂,教師難以駕馭,教學活動不能正常進行,合作討論完全失去了意義。為了克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最佳時機,積極、有序、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教學的重點難點往往是選擇學生理解掌握的難點,在這些地方加強合作,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且在這些地方留出充足的時間,使學生有充裕的時間思考、討論,從而解決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例如,我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節(jié)中,對學生“找出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這個重點,和如何歸納總結出“確定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這個難點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教師先出示四道不等式組,解下列不等式組, 并把他們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x-1<0, 5x+9>-1,
2x-5<1; 1-x<0;
2x-1>0, 2x+1<-1,
4-x>0; 3-x≤1。
然后教師提出思考討論的問題:①運用前面學過的知識,你會解這四個不等式組嗎?②你能把每個不等式組的解集用數軸表示出來嗎?你能否根據數軸找出兩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③你能求出不等式組的解集?④不等式組的解集求法有什么規(guī)律嗎?
在學生的思考討論過程中,當學生思維處于混沌、迷惑狀態(tài)時,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辯論,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解上面的不等式中,學生會存在把一個不等式組中的兩個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兩條數軸上,而不知道把它表示在一條數軸上,在數軸上找不到不等式組的解集公共部分,從而找不到不等式組的解集。教師提出問題應該怎么做?用學過的知識能否解決,怎樣轉化?引導學生思索,隨之展開討論,然后各組拿出討論結果,再組間交流、辯論……學生在激烈的語言交流中經歷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漸進,分化整合的過程,最終形成準確、清晰的解題思路。
深化、拓展處是再創(chuàng)造的生長點之一,往往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此時進行合作,有助于擴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形成獨特的認識。
先讓學生求出答案,再啟發(fā):大家比較一下,從這四個不等式中,你能總結出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求法有什么規(guī)律嗎?經過幾分鐘后,再組織學生合作交流,教師深入到每個小組,針對不同情況加強引導,然后各組中心發(fā)言人代表本組與全班同學交流,最終推導出不等式組的解集求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四種類型如上表。
以上的教學過程采用提出問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形式進行,充分利用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找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方法和找不等式組的解集規(guī)律。
四、科學評價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
對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的評價,是合作學習成功發(fā)展的關鍵。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合作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與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
合作是一種品質,需要教師耐心地培養(yǎng)和長期地訓練;合作學習是一種形式,需要教師優(yōu)質地組織和高效的實施,才能使真正的合作落到實處,才能使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沈 權.現代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03(07).
[2]陳 燕.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杭州:杭州大學,1997.
[3]曾 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03).
[4]王 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鹿寨縣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