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紹云 邱清華
【摘要】高職教學督導是為了提高高職教育,提高高職培養(yǎng)人才質量而建立起的監(jiān)督指導機制,但由于種種原因和眾多因素的影響,制約其制度的正常運作,降低其運行效果和成績。本文詳細分析了影響制約高職教學督導制度運行制約因子,將這些因子進行分類列舉歸類。文章最后指出這些因子不是孤立作用的,而是互相交織作用,且有主次之分,輕重之分,關鍵還是在于高職院校黨委和領導決策層。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教學督導 制度運行 制約因子
【基金項目】新疆應用職業(yè)技術學院2014-2015年度重點教改項目(項目編號:JG2014ZD13)。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034-01
1.引言
目前,有些高職院校效仿本科院校建立起督導制度并加以運作,并作為教學質量監(jiān)督和保障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升。但現(xiàn)實中,高職院校的督導組織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督導制度的正常運行也得到種種制約。高職院校的教學督導制度的運行制約因子從大類來分析有三類,一是主觀制約因素;二是客觀制約因素;三是第三類制約因素。
2.主觀制約因素
高職院校教學督導組織和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很明確,人才培養(yǎng)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由高職院校黨委主觀決定對教學督導組織和制度的建立,教學督導成員的選擇由黨委而定,其成員的政治和經濟待遇也是由黨委含糊定位享受處級或科級待遇,無任何決策和行事權力。督導干什么?不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完全出于黨委或行政領導的主觀意愿,無規(guī)定的章法可依。等等這些主觀制約因素,讓教學督導成員無法明確自己的職責,也無法正確發(fā)揮自己的崗位權限,也無法發(fā)揮自己正確有效的作用。督導制度的正常運行就得不到正常的實現(xiàn)與發(fā)揮和靈驗。
另外一方面,由于高職院校黨委對督導組織和督導成員的含糊定位,職責的含糊,權限的含糊等等。從而導致被督導的對象,對督導主觀怠慢、藐視,在工作方面不與配合,甚至大加抵觸。
此外的一個最為主要的主觀方面的因素還在于學生的素質的大大下跌;在學習紀律上,無視學校的要求;學習積極主動性下跌,自控能力極差,成績太差,讓任課教師極難適應,教學內容和深度及形式的調整極難,給督導制度的運行帶來極大的麻煩。
3.客觀制約因素
高職督導運行,很大程度在于有眾多客觀制約因素。首先,客觀制約因素在于無先例可行,只能參照本科院校的督導組織和制度運行經驗。而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在教學理念和教學運行機制以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別,從而導致高職督導體制先天不足,存在問題。
其二,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制度運行的客觀制約因素還在于高職院校領導的才干和水平及素質,黨委和行政領導和決策能力,以及領導之間的協(xié)調和權力均衡水準和風度。也就是說領導本身的客觀因素很大程度決定了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制度的運行模式和實際效果。
其三,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制度運行的客觀制約因素很大程度來自于教學督導成員本身的客觀因素。督導具有兩個層面的深層意義,一方面作為教學督導,要求能按照學校的有關政策、規(guī)章和紀律對教職工和學生的行為做出監(jiān)督和處理。另一方面,指導、引導被督導對象。這就要求督導能具有這兩方面的能力與素質及熱情與人格的感染力。
其四,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制度的運行另外一個客觀制約因素來自于被督導的對象,教職工的客觀素質在一定程度也制約影響教學督導制度運行效果,高職院校很多是由中專與技校升格而成,教職工素質較差,學歷低、經歷少,責任心不強、理念落后等。這些客觀因素決定了教學督導在進行督導時的接受程度,承認程度和感悟效果及改進成效等等。
其五,學生的素質、學情結構的客觀因素也很大程度決定了一個高職院校的運作實況,學情結構發(fā)生了改變,教學對象改變了,則學校的一切中心工作要做出很大的相應調整。教學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安排與體系擬定、課程標準、教學方法與方式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4.第三類制約因素
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制度運行第三類制約因素,在這里主要是指無法歸納入主觀因素,也無法歸納為客觀因素的因素。這些因素牽涉面很廣,關系錯綜復雜,難以準確理順,把握其本質。
其一,社會其他制約因素,如社會對高職院校政策支持和經濟投入和感情關注;政府對高職教育的政策和決策、法律和法規(guī)及條例;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可度;對高職人才的認同感,資金來源,投資熱情及社會整個經濟秩序和職業(yè)人才的就業(yè)現(xiàn)狀和生存現(xiàn)實;人們的道德觀念和職業(yè)理念等等。
其二,高職院校決策人的政策創(chuàng)新能力和水準,和制度的反思能力的落后和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制度的運行。
其三,督導的實施方和接收方之間的溝通與協(xié)調能力也是一個因素。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制度實施得好壞、效果如何?還與督導雙方的溝通與協(xié)調是否順利,利益是否達到一致。否則,兩者矛盾重重,互相掣肘,互不順當。
其四,教學督導制度與實施方式之間的矛盾也是教學督導制度運行的一個制約因素。督導制度再好,如果實施方式存在弊端,則也嚴重制約督導制度的正常運行和效果的顯現(xiàn)。
其五,教學督導制度的正式性和非正式性,督導身份的正式性和非正式性,教師在編、不在編、專職還是兼職等矛盾也間接影響高職教學督導制度的正常運行。在職與非在職,在崗與退休,督導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完全兩樣,從而這些因素也就成為了制約督導制度運行,影響運行效果的因子。
5.結論與討論
綜合前文闡述,可見影響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制度的運行制約因素很多,有主觀性因素、有客觀性因素,也有介于主觀與客觀不太好歸納的類型因素。這些因素絕不是孤立作用影響于,而是交織錯綜復雜作用與影響于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制度的正常運行。這些因素本文不能一一列舉,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極難以理順、理清,只有將這些影響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制度運行的因素理順、理清才能為后一步將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制度結構分析清楚,才能更好地修訂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制度,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督導制度,才能更好顯現(xiàn)教學督導制度的功效成績。其中,這些因子中最為重要、最為關鍵的還是在于上層、在于高職院校黨委和領導層,只有從上理順、扶正、找準才能讓其它的因素的影響減小到最低限。
參考文獻:
[1]王延東.對推進我國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yè),2014(5):29-30.
[2]鄂生碧.高校教學督導工作初探[J].甘肅高師學報,2009,14(6):67-70.
作者簡介:
鄧紹云(1971-),男,江西新干人,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