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商務漢英翻譯最具指導作用且最適用的翻譯理論非功能翻譯理論莫屬。在功能以及其他相關翻譯理論的指導下,商務漢英翻譯蓬勃發(fā)展,已經取得了豐富多樣的成果。
【關鍵詞】商務漢英翻譯 功能翻譯理論 國內研究現狀
在各種翻譯理論的指導之下,我國商務漢英翻譯研究近年來發(fā)展勢頭很猛,研究成果也是豐富多彩。以下本文擬對指導商務漢英翻譯的功能翻譯理論及其研究現狀做一簡略述評。
一、指導商務漢英翻譯的功能翻譯理論
筆者認為,在繁多的翻譯理論中,功能翻譯理論對于完成用戶需求不同、語篇功能各異的文體類型繁雜的商務漢英翻譯任務來說,其指導作用更是有針對性,其指導意義更加實際。以下僅對功能翻譯理論做一簡述。
1.功能翻譯的主導理論:“目的論”。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德國兩位翻譯理論家弗米爾和賴斯首先提出來的“目的論”是功能翻譯的主導理論?!澳康恼摗保⊿kopos theory)將“行為理論”引入翻譯理論之中,認為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行為,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了翻譯所應采取的方法策略,即“目的決定手段”(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這就是“目的論”的首要原則。目的原則認為,一項具體翻譯任務的目的決定了翻譯一個文本到底是需要直譯還是意譯,或者二者中和。同時,翻譯目的還決定了具體的翻譯策略。但是,因為翻譯目的和原文寫作意圖可能相背,以及其他原因,諾德在弗米爾的“目的原則”基礎之上,繼而提出了“忠誠原則”(loyalty principle)。這兩大原則相輔相成,既要實現翻譯的目的,又要尊重原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2.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理論?!澳芜_的‘功能對等理論與功能翻譯學派的觀點有不少內在的聯(lián)系和互通性,特別是結合到應用翻譯的實際,對于‘信息型和‘呼喚型文本的翻譯,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更是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
“功能對等”理論是在他翻譯研究《圣經》的工作基礎上提出來的。他最初提出的“動態(tài)對等”是指語義到語體,在接受語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對等語”[2]再現源語信息。不斷發(fā)展完善的奈達“功能對等”理論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4Es”:
Equivalence of semantic message of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原文的語義信息與譯文語義信息對等)
Equivalence of stylistic message of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原文的風格信息與譯文風格信息對等)
Equivalence of cultural message of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原文的文化信息與譯文文化信息對等)
Equivalence of response of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原文讀者反應與譯文讀者反應對等)
二、商務漢英翻譯的國內研究現狀
根據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對2007—2009三年期間我國商務英語論文發(fā)表情況進行調研和分析的統(tǒng)計結果,“涉及語言技能的論文中,關于翻譯的論文占37%。從翻譯角度切入研究商務英語的論文數量最多”。從2006年至2010年這五年時間里,“在外語類核刊上發(fā)表的商務英語論文有二百多篇,涉及商務英語翻譯、商務英語教學、商務文化等內容。其中,商務英語翻譯類文章名列前茅,占16.6%(2006-2010年)”。搜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我們發(fā)現,有關商務翻譯的論文數量很多,一些高質量的論文主要集中在《中國翻譯》、《中國科技翻譯》和《上海翻譯》(原名《上??萍挤g》)上,這些論文基本上能代表我國商務英語翻譯的研究現狀。劉法公在《中國翻譯》上發(fā)表的“商貿漢英翻譯的原則探索”可以說是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商務漢英翻譯方面的論文之一。其他相關論文包括:方夢之的“我國的應用翻譯:定位與學術研究”、陳小慰的“商務語篇翻譯”、彭萍的“商務文本翻譯尺度的探討”、劉法公的“論商貿譯名翻譯的統(tǒng)一問題”、顧維勇的“商務英語翻譯的文體意識”張傳彪的“變通乃翻譯基本屬性”。
被參考次數較多的國內學者的文獻依次是《語用學與英語學習》(何自然)、《文體學概論》(秦秀白)、《商貿漢英翻譯專論》(劉法公)、《論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關系》(劉法公)、《當代翻譯理論》(劉宓慶)、《文體與翻譯》(劉宓慶)、《英語文體學引論》(王佐良、丁往道)、《語篇分析概要》(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廣告語篇研究》(黃國文)、《英語語體》(侯維瑞)、《廣告英語》(崔剛)、《新編語用學概要》(何兆熊)、《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胡壯麟)、《廣告英語》(趙靜)、《應用翻譯功能論》(賈文波)、《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包惠南)、《商標英語》(賀川生),其中涉及到翻譯的國內學者依次為劉法公、劉宓慶、賈文波、包惠南,而涉及商務漢英翻譯并引用次數最多的專著首推劉法公的《商貿漢英翻譯專論》。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與商務漢英翻譯有關的一些專著或教材還有許建忠的《工商企業(yè)翻譯實務》(2001)、劉法公的《商貿漢英翻譯評論》(2004)、賈文波的《應用翻譯功能論》(2004)、李長栓的《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2004)、顧維勇的《實用文體翻譯》(2005)、李明的《商務英語翻譯(漢譯英)》(2007)、劉季春的《實用翻譯教程》(2007)、李太志的《商務漢英寫作修辭對比分析與互譯》(2008)等。
可見,與商務漢英語言文化對比分析與翻譯聯(lián)系較直接的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所以,這就意味著在此方面的研究空間還是較大的。
參考文獻:
[1]李長栓.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11Nord,
[2]Christiane.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01:1Nida,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 — Contexts in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91.
[3]賈文波.應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4:58.
[4]葉興國.中國商務英語研究:現狀與趨勢[J].中國外語,2011.
[5]王立非.商務外語的學科內涵與發(fā)展路徑分析[J].外語界. 2011.
[6]石春讓,白艷,新世紀十年來商務英語翻譯研究:回顧與前瞻[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