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麗玲
摘 要:數學知識是在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理論,學習數學知識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實踐。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多結合一些生活實例進行教學,更有助于小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感受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對數學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在多年的努力下,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而小學教學的發(fā)展也一直廣受關注。小學階段的教學尤為重要,特別是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今后的人生起著重要作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融合了心理學與教育學理論,很好地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習情況結合起來。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理念
1.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
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來理解知識、吸收知識,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活經驗一般包括數字、數學計算和數學符號,教師只有結合這些生活經驗,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設計新的課程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才會得到提高。
2.數學教學要聯系生活
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要學習的內容和知識點,這就需要教師把小學數學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實現教學的生活化。聯系生活的數學教學模式可以保證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具體來說,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就是把數學語言轉化為學生熟悉的容易接受的生活化語言,降低學生接受的難度,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此外,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知識遷移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1.過于追求生活原型
盡管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有很多積極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具體表現為過于追求生活原型。教師為了把生活和數學教學聯系起來,把一些本來和數學教學無關的生活經驗也生硬地拉進來,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還可能導致學生產生排斥心理。因此,要正確地看待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思考教學內容能否結合生活,不要為了追求片面的效果而矯枉過正。
2.與生活的結合形式化
目前,很多教師在實行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一味地追求數學知識與生活掛鉤,走向了形式化的道路。表現為只是從表面上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掛鉤,但是不深入,不從根本的意義出發(fā),導致沒有實際的效果。如果要把數學知識很好地與生活結合,就要做到不同方法的嘗試。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挖掘能夠真正吸引學生的興趣點,學生首先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才能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并在實際的運用中掌握數學知識。
三、小學數學融入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方法
要做到真正提高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水平,就要對它的內涵及外延進行分析,找到不足,并找出方法來彌補。具體的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整合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實際
優(yōu)質的教學內容是有效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和保證。在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之前,一定要對教學內容嚴格把關,整合教學資源,把教學內容系統(tǒng)地整理和歸類,然后將整理歸類的教學內容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比如,在教授正方形、長方形和圓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把常見的物品展示出來供學生參考,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在體驗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地完成數學知識由感性到理性的轉化,這才是優(yōu)質的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最好的詮釋。這樣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
2.改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改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來說尤為重要,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重視。這一教學方法改善了傳統(tǒng)教學中不好的方面,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比較死板,一味地以“填鴨式”的教育手段使學生被迫接受知識。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總是按照固定的套路講解知識點,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而教學情境就是更為高效、更為人性化的傳播知識的方式。教師將抽象、難懂的數學公式融入創(chuàng)設的生活化情境中,在情境中傳授知識,講解難點,不僅能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還能讓學生把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學習效率。
3.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營造生活氛圍
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營造生活氛圍也是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重要手段。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感受更多的是輕松、自在,不像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那樣嚴肅、拘束。在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與教師是平等的關系,減少了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感。
參考文獻:
[1]曹凱華.小學數學知識走向生活化,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J].考試周刊,2011(35).
[2]邊芳.生活情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絲綢之路,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