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暉
摘 要:作為一種文化載體,電影是包羅萬象的,它可以全方位展示一個國家的文化,將各種跨文化交際情景真實地呈現(xiàn)出來。因此,電影賞析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guān)鍵詞:電影賞析;文化;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通俗來說就是如果你和外國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應(yīng)該注意什么問題,應(yīng)該如何得體地去交流。美國語言學家、翻譯家、翻譯理論家Eugene Nida曾提到過,想要出色地完成跨文化交際,需要充分認識五種次文化形式,即語言文化、宗教文化、社會文化、物質(zhì)文化和生態(tài)文化。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在理解、掌握外國文化知識與交際技能的基礎(chǔ)上,靈活處理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電影賞析課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所接觸的材料大都存在人為的編譯,語調(diào)、語速經(jīng)過了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因此,通過正常學習途徑學到、聽到的英語和現(xiàn)實語境中的英語實際上是有一定差異的,這使得英語學習者不能適應(yīng)真實的跨文化交際場合而造成交際困難和失誤。據(jù)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體所獲取的信息有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剩下的 6%來自人體其他器官。電影是文化溝通的橋梁,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然與社會、文化與歷史、科學與藝術(shù)、宗教與道德、理想與現(xiàn)實的最直接最生動的綜合反映。不同歷史時期、各文化圈以及多種題材、風格的英文影視作品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一個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和生動直觀地體會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機會。影視史及電影賞析等相關(guān)課程應(yīng)被列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分析貫穿電影的情節(jié)和各色人物的演繹,英語學習者可以更快地理解句型、詞語的適用語境,準確把握詞語的發(fā)音,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二、基于電影賞析,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需要對電影賞析課程做出精心安排。
1.教師選材
教師要仔細甄別用于電影賞析課程的素材,選取語言比較規(guī)范、地道,能反映特色社會文化的英文電影,引導(dǎo)學生對比不同的文化理念和社會價值觀;同時也要注意影片的趣味性和嚴肅性,提醒學生在觀看時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學生準備
教師在課前要布置學生查找影片的相關(guān)資料和影評,使學生對影片中的故事情節(jié)有所了解,并掌握影片的主題思想、社會背景和時代意義等相關(guān)知識,學生記憶中處于非活躍狀態(tài)的原有知識會被激活,學生會對影片產(chǎn)生正確的預(yù)期活動。
3.課上討論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上說,讓形象和言語結(jié)合起來是符合人的認識規(guī)律和外語學習規(guī)律的。學習興趣是非?;钴S的心理因素,對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學生便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帶有描述性畫面的電影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聽力有極大幫助。在同等聽力材料下,那些在課堂上觀看電影的學生,比以聲音為媒介來提高聽力的學生理解力更好,尤其是當電影中的對白配以夸張的動作或者電影與相關(guān)的圖片和背景性文字結(jié)合運用的時候。
英美原版電影輔助的英語教學是貫徹這一原則的具體實踐。教師可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并模仿片中人物的發(fā)音,包括重讀、弱讀、省音及同化等語音形式。影片中的對話是生活的真實再現(xiàn)。我們可以通過影片中不同人物的語調(diào)語速等信息了解人物的真實思想,并且可以聽到很多口語中出現(xiàn)的俚語等習慣用語,值得教師與學生深入討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瑪洛比恩調(diào)研出一個規(guī)則:總交流量=7%的文字交流+38%的口頭交流+55%的面部表情交流。這說明了肢體語言的重要性。影片人物的非言語行為會反映出異文化信息,因為身勢行為、面部表情、目光接觸、服飾、觸摸、人體距離、沉默行為等都是肢體語言,這些和言語行為同樣因文化而異,是約定俗成的。為了刺激學生主動建構(gòu)知識的積極性,教師可圍繞電影的主題,根據(jù)情境,設(shè)計具有探究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dǎo)學生進行討論并積累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社會風俗等方面的知識。
4.課后復(fù)習
課堂上的時間非常有限,學生還需在課后及時復(fù)習,對電影中的內(nèi)容進行消化理解,尤其是影片中的習慣用語等要經(jīng)過系統(tǒng)而全面的學習才能熟記在心。
習慣用語是長期沿用的、表達完整意義的、結(jié)構(gòu)定型的固定詞組或短語,一般有固定的形式和意義,表示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就其廣義稱謂包括成語、諺語、歇后語、典故、慣用語、俚俗語、成對詞,等等。
習慣用語是語言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自然積淀形成的,世界上的任何語言都有習慣用語,它是語言的精髓所在,它的表達能力非常強,生命力也最強。英語以習慣用語豐富而著稱,英語習慣用語言簡意賅,反映了英語民族的文化價值、思維方式和認知模式,在語言交流中習慣用語的使用比較普遍,表達的內(nèi)容豐富多樣,是人們?nèi)粘?谡Z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英語學習者經(jīng)常在理解習慣用語時感到困難,即使認識習慣用語中的每個單詞,但并不一定知道這個習慣用語的含義。要學好英語,獲得跨文化交際能力,就必須下功夫掌握英語習慣用語。
電影是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是伴隨著文化而成長與發(fā)展的,它生動地體現(xiàn)了民族和文化的許多特點。通過對影片中英語習慣用語的學習,我們可以了解到習慣用語所傳遞的民族文化氣息,引發(fā)學習興趣,理解詞語用法,從中了解英美的文化、歷史、民俗等,從中領(lǐng)略英美人的智慧與幽默,從而獲得美的感受。
三、基于電影賞析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實例分析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藝術(shù)詮釋是不同的,不同題材影片的文化內(nèi)涵也是不同的,會分別涉及歷史、教育、經(jīng)濟、科技、時尚、家庭、愛情等各個領(lǐng)域。通過電影賞析,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文化感知過程中,就會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華爾街》是商戰(zhàn)電影中的經(jīng)典之作,也是在金錢掛帥時代毫不掩飾地為人類的貪婪欲望辯護的一部主流電影。影片以全球金融中心的美國華爾街為背景,描寫翻云覆雨的股市大亨戈登·蓋柯貪婪成性,不擇手段在幕后操縱股票行情,結(jié)果卻敗在一位仍然具有良知的年輕營業(yè)員手上。影片通過對“貪婪”的詮釋告誡人們:應(yīng)當從金融危機中吸取教訓(xùn),通過投機獲得利潤,一味貪婪不受約束,在任何社會都是不健康的。透過影片,也讓我們認識了美國主流文化存在的一些問題:個人主義至上和消費主義道德觀念的社會文化。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文本的意義都直接或是間接地反映一個相應(yīng)的文化,詞語意義最終也只能在其相應(yīng)的文化中找到。文化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語言的不同。針對這部影片的語言進行分析研究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有必要。
1.英語中俚語的使用
影片中出現(xiàn)了很多表示金錢方面含義的美國俚語。
Carl:……The first year you made 35 grand……(畢業(yè)第一年你賺了三萬五)。
Bud:50 k doesnt get you to first base in the Big Apple……(區(qū)區(qū)五萬在紐約根本不夠過活)。
對話中的grand和k都是指一千美金,同樣含義還可以用G或thou表示,單復(fù)數(shù)同形。
*I got …… a C-note.(我看我有多少?一百元。)
這句中的a C-note指一百美金,a C,a C-spot和a century note也都是這一含義。
*It cost me a mil.(這花了我一百
萬。)
Mil是和million同義的。
*十塊錢和五塊錢用美國俚語可以表述如下:
十塊錢:a tenner,a ten-spot,a sawbuck。
五塊錢:a fiver,a five-spot,a fin。
*美國俚語中還有個詞用來表示一個很特別的錢數(shù):一角二分半,也就是12.5美分。這個英文單詞就是bit,主要用于下列用法:①two bits即兩毛五(25美分),也就是25 cents 或aquarter;②four bits即五毛(50美分),也就是50 cents。在此片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合成形容詞two-bit:
Youre a two-bit pirate and greenmailer.(你這個趁火打劫的商業(yè)強盜。)
這里two-bit是指微不足道的;greenmailer是greenmail的變形,其含義是:和平訛詐、綠票(或綠幣)訛詐、金錢訛詐(指買進某公司的大量股份,以兼并相威脅,迫使公司用高價購回其股份)。
*How do you know youll have any dough next month?(你連下個月有無薪水都不知道。)
(揉捏好的)生面,生面團似的東西,這些是我們比較熟悉的dough這個英文單詞的含義,但在這句臺詞中它是俚語,指錢,現(xiàn)鈔。
*另一個單詞buck作為俚語被廣泛使用,指(一筆)錢,(尤指想賺取的)一筆錢:
You cant make a buck in this market. (股票市場沒賺頭。)
Buck有時也用來指一元錢:
Dont sell a seat to a guy for 79 bucks when hes willing to pay 379.(若有人愿意出379元買機票,就不必賣他79元。)
*英文當中take a bath 這個詞組的常見含義是“洗澡”,在影片中的含義卻是“投資失敗”:
I thought Gordon was a tough businessman. He sure has taken a bath on that. (我真覺得戈登是個強悍生意人,但這會使他賠錢的。)
這句話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是指正兒八經(jīng)地(認認真真地)干了一天的活,所以賺的是良心錢。句子當中并沒有出現(xiàn)表示金錢含義的詞匯,需要我們根據(jù)語境來理解。
2.不同語境下的用法
影片中有這樣兩句話,很值得我們關(guān)注。
……but thats a dog with different fleas.
Its a dog with fleas.
這兩句話結(jié)構(gòu)一致,用詞也基本相同,只不過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個單詞different。那么它們的含義是不是接近呢?答案是否定的。前面一句的含義:……不過這是兩回事。后面一句的含義卻是:(他說)那沒賺頭??吹竭@里,我們不免對這類英文詞匯興趣大增,想要一探究竟。
3.一詞多用的現(xiàn)象
Rings a bell somewhere.(有印象)
影片中的這句臺詞是美國口語中的用法,是說“聽上去很熟悉;那使人回想起某事來了” 。
請看類似的英文表達:
Ring the bell:①這個短語基本的含義是“敲鐘;搖鈴”;②用作美國俚語時表示“成功;得到贊許”。
The bell rings.這句話就是指“鈴響了”。
由此可見,ring 和bell這兩個英文單詞與不同的冠詞搭配或者語序不同時就構(gòu)成了具有不同含義的用法。
4.英語或漢語習慣用語的使用
以下這些臺詞都包含豐富的英語和漢語的文化知識,下功夫?qū)λ鼈兗右苑治?,正確理解它們的含義,對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很有幫助。
Rip their fuckinthroats out! Stuffem in your garbage compactor! (一鼓作氣,殺他個片甲不留。)
I look at a hundred deals a day. I choose one.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h(huán)es not the only elephant in the jungle. (他又不是唯一的大戶。)
I dont throw darts at a board. (我不亂槍打鳥。)
Every battle is won before its ever fought.(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Ill go the extra yard for you. (我會為你兩肋插刀。)
My mail is the same color as yours is. (你這是五十步笑百步。)
The bridges are burned. (你這次非走不可。)
What else you got in your bag of tricks?(你葫蘆里還賣了什么藥?)
Ive been played like a grand piano by the master. (我一路被人當猴耍。)
……h(huán)es a tough old nut. (他身體硬朗得很。)
You wanna be gobbled up by Attila the Hun, you be my guest! (你們?nèi)粝胱屗麧O翁得利,那就請便。)
……that the tail can wag the dog. (反客為主)
四、結(jié)語
英美原版電影豐富的內(nèi)容及其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語言學習成為一種精神享受,進而成倍地提高學習效率。實踐證明,英文電影可以讓英語學習者在欣賞真實的目的語文化中加強融入型學習動機,積極主動地建構(gòu)語言新信息,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夏 昆.教室里的電影院[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
[2]施志建.片語飛花英語電影地道用語寶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
[3]殷 莉,韓曉玲.英漢習語與民俗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浙江安防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