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 王楠 菅建偉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著為高校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觀念教育的重要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理論傳授,同時更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已經成為進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就必須在當前形勢下進一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模式,以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繼續(xù)發(fā)揮引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發(fā)展方向而提供一點有益借鑒。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一、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近年來,鑒于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來的新的要求,不少高校已經開始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及實踐教學模式,并且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可以說,針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及其模式進行的諸多有益探索為高校進一步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奠定了基礎,總結來看,當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取得的主要成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及其模式進行了初步的探索。面對新時期社會發(fā)展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不少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及其模式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對思政教育實踐教學的課時安排、師資力量、教學方法、內容、評價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探索并有明確規(guī)定,進而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有效運行奠定了基礎。
2.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邁入實質性階段。不少高校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例如延安大學就利用當地紅色革命圣地建立了“延安大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康學院在大漢濱區(qū)大竹園鎮(zhèn)七堰社區(qū)建立了“安康學院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實踐教育基地”等,還有的高校與當地的一些法院或者監(jiān)獄等單位聯(lián)合建立大學生法治教育基地等,這些思想政治實踐基地大大推動了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質量。
3.思想政治實踐教育方法逐漸豐富、教學模式從單一走向多樣化。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探索的不斷深入,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的教學方式逐漸多樣化,從校內的專題教育、討論、辯論賽、案例教學等逐漸轉向校外實踐參觀、社區(qū)服務、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等,進一步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實踐教學。
然而應該看到的是,雖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fā)展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其存在的一些較為廣泛的問題主要有:
4.高校及一線教師對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依然不夠。不少高校雖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對實踐教學的課時安排以及教學等做出了詳盡的安排,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中屬于公共課,往往是不同的專業(yè)、班級的學生在一起上“大堂課”,實踐教學的組織難度很大;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這一塊仍然缺少嚴密的組織、管理等,種種因素導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最終流于形式。
5.實踐教學缺乏嚴密的組織性,較為混亂。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依然缺乏較為嚴密的組織性,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表現出了一定的隨意性,同時,在師資配備、教材等方面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不少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的過程中甚至沒有教材,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被忽視,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不高,實踐課堂收益的也只是少部分的學生,大部分的學生無形之中被排除出實踐課堂,脫離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初衷。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探析
近年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已經出臺了各種關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等指導性的方針,來進一步加強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國家在2004年、2011年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這些都為進一步加強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因此,高校未來應該以這些意見為指導,進一步豐富和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并不意味著一味創(chuàng)新新的實踐教學模式,而是要一方面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修正,使之真正發(fā)揮作用;另一方面,則是在改進現有實踐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適當創(chuàng)新新的實踐教學模式,在實際中應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不可偏廢其一。
1.進一步完善現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針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使用的各個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問題,各個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找出實踐過程中的問題采取有效對策來使之不斷完善,真正發(fā)揮其作用。例如,當前不少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社會集中實踐模式”,即學校統(tǒng)一組織學生到校外進行實踐活動,如參觀歷史博物館、參觀革命遺址等,這種形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富有感染力,在學生中也極易受到歡迎,但是由于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是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學生,經常采取大班授課,組織管理的難度很大,所以這種模式經常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往往難以達到,因此,針對這種現狀,高校應該積極采取適當措施,來有效解決這種模式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例如可以采取將原來的大班統(tǒng)一參觀按照專業(yè)進行細分,進行分散實踐,來擴大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效應。
2.因地制宜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以往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所采取的如課堂實踐教學模式、校園實踐模式等教學模式雖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這些教學模式往往都采取大班授課的方式,即全班統(tǒng)一行動,學生的個性被忽視,而這也是這些實踐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問題的源頭之一,因此,今后高校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照顧到大部分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因地制宜從學生實際、從高校實際出發(fā)進行實踐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例如將那些愛好戶外的學生組織起來參與社會實際參觀;為那些性格較為孤僻的學生首先進行課堂實踐模式的教學模式;對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干部則可以和當地社區(qū)等聯(lián)系,讓其作為志愿者到社區(qū)中去進行磨練;而對一些家庭較為貧困的大學生,則可以將他們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和一些勤工儉學的崗位結合起來等等,總之,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創(chuàng)新時,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新模式,不斷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三、總結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需要將傳統(tǒng)模式的不斷改進和新模式的創(chuàng)新有機結合起來,高校和有關教育部門應該實行強強聯(lián)合,不斷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新進展,不斷提高廣大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參考文獻:
[1]宋成鑫.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2.
[2]楊金艷.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探究[D].寧夏大學,2014.
[3]葉山土. 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思考[J].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