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暉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確信每位學生的學習潛在能力,同時教師還要盡可能的給予學生自主權,不要過多的干預他們。生本理念就是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該文探究了生本理念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生本理念 小學科學 實驗教學 教學方法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c)-0132-02
現代化的社會中,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我們生活中使用的電器、我們生活的地球環(huán)境,都與科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小學生的可塑性非常高,而這一時期是學習的最佳時期,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還需從娃娃抓起。生本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教師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選擇適合學生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小學科學教學,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與發(fā)現,打造和諧高效的科學課堂。
1 生本理念的特點
1.1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夠被動的聽,而在生本理念背景下徹底改變了教學的現狀。在生本理念背景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換言之,學生從原來的“配角”變成了“主演”,教師放下了高高在上的身段,走到了學生中間,將課堂交還給了學生,教師只是起到指導和引導的作用。
1.2 突出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生本理念下,教師要以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認知規(guī)律為依據,善于借助學生資源進行教育,將科學知識教授給學生的同時,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課堂上,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進行討論和探究,使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收獲知識。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既能夠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夠使學生認識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使學生養(yǎng)成合作的習慣。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合作意識淡薄,而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使學生產生合作的愿望,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這些都偶需要教師在日常的小學科學課堂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因為合作精神對于學生今后的生活與學習都具有重要作用。
1.3 突出學生的學習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較為強調教師的“教”,而生本理念下的教學模式較為強調學生的“學”。生本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課堂,教師“教”的內容相對較少,學生自學的知識相對較多。生本理念下教學的基本過程:首先在課前讓學生對于課堂內容進行預習;其次在課堂上要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讓每個小組都派人上臺發(fā)言,講述本組的見解,同時全班同學對其進行提問;最后在課后探究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查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并通過表格、文字以及圖片的格式呈現出來。
1.4 突出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目前,大多數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的探究能力和質疑能力都比較匱乏,這樣往往會造成,學生的大腦中有相關知識,卻不具備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往往只能夠應付考試,而不能夠運用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教育的目的已經不再是讓學生學會理論知識,而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式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生本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的方法
2.1 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實驗教學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科學實驗并不能夠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作為一線的小學科學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徹底改變科學實驗名存實亡的現狀,將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宗旨貫穿于整個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在科學質量檢測中,教師可以增加科學實驗操作題,徹底擺拖小學科學是“副科”的陳舊思想,認真地將科學實驗教學落實到實處,全面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2.2 預設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
小學生的總結能力和分析能力都非常有限,且小學生的感性占據主導地位,他們往往都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便顯出很高的興致。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且能夠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明確的將科學實驗的目的告訴學生,使學生內心清楚地認識到為什么要進行實驗活動。另外,教師在課前要認真的研讀教材,分析實驗,根據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制定實驗計劃,幫助學生理清楚實驗的先后順序,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科學實驗的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工作要做扎實,確保學生的實驗能夠成功,使學生體驗成功帶給自己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參與科學實驗的興趣。
2.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增加學??茖W教育經費的投入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說要想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就必須要加強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具體來講,學生應該對學校的教師進行業(yè)務培訓,鼓勵教師參與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公開課,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理論知識水平。目前,科學教師隊伍日漸趨于老化,因此各師范院校應該多培養(yǎng)一些科學專業(yè)的學生,為科學教學隊伍注入新的生命力。另外,小學科學的基礎就是實驗,而要開展實驗教學就必須要有充分設備,因此學校配備的科學教學設備應該與小學科學教材中呈現的內容相一致。實驗教材的適量應該滿足實驗的需求,并要有專門的科學實驗室;實驗室的管理員要及時的更新實驗器材,補充實驗藥品,才能夠確保實驗課程順利的開展。開展科學實驗,能夠將抽象的科學知識具象化,加深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使科學知識留在學生大腦中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4 科學分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認識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還能夠有效地消除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使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征、性別以及知識水平,盡可能是每個小組的綜合能夠是均衡的,有助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另外,教師還要給予學困生足夠的關心、愛心與耐心,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學困生在遇到問題或者回答錯誤時,教師不要立即給出正確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探究,解決問題。教師還要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不斷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3 結語
綜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課堂即為“生本課堂”,即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主動學習的課堂。作為一線的小學科學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教學方法,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耿文利.生本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82-83.
[2] 張書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科學課教師角色的轉變[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9):71-72.
[3] 萬云立.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自主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方式研究”課題研究結題報告[C]//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2006.
[4] 王訓斌,張穎,高霞.走向生本激揚生命—— 生本之花在中和綻放[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2014.
[5] 陳冬冬.生本教育,師生共享雙贏的科學選擇——參加全國生本教育研修班有感[C]//中國名校卷(湖南卷).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