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摘 要: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已經(jīng)成為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和導向。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成為小學語文教師迫切需求的課題,也是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本文從教學觀念、信息態(tài)度、教師職能、學習風氣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當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整合
在信息化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充斥著信息技術的身影,小學作為教育教學領域也不例外。我國語文新課標中就已經(jīng)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學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比绱丝梢?,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教學整合已經(jīng)成為時代對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對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早已不是新鮮的主題,很多專家學者對此都有了自己獨特的解讀和觀點,綜合來看可歸納為兩種:一是以專家學者為代表的大整合論,這種觀點認為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的整體中去,改變課程內容和結構,最終變革整個課程體系。而另外一種以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為代表的小整合論則認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yōu)化。相比較這兩種觀點,筆者認為更側重教學實踐層面的小整合論更貼近時代的發(fā)展要求。
具體到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層面,當今各地區(qū)各學校呈現(xiàn)出各色各異的情況,雖然小學語文課堂因信息技術的融入而變得更加生機活力,但由于很多教師沒有完全理解兩者整合的真正內涵,而簡單地將信息技術拿過來強加到語文教學中,使得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1 保持傳統(tǒng)教學觀念,信息技術重視程度不夠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是以教師為主的觀念,在這種傳統(tǒng)觀念下,教師是主宰者,他們把他們自己認為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打包填塞給學生,完全不顧及學生的任何感受,更不會引導幫助學生去理解和思考深層次的東西。而作為學生,他們沒有自主思考和發(fā)揮想象力的機會和空間,只能一味地死記硬背全盤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和概念。在這樣一種固定模式的課堂環(huán)境下,學生只會覺得學習越來越枯燥無味,進而產(chǎn)生一種恐懼和抵觸的情緒;而教師也會因為學生的反應而使得教學越來越吃力。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下只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導致課堂教學毫無效果可言。
面對信息化浪潮充斥生活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并投身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也逐漸出現(xiàn)了信息技術的身影。然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不僅僅是信息技術在課堂中應用這么簡單,很多教師還沒有真正認識領悟到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內涵,他們僅是簡單地認為只要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多媒體就是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他們的教學方式方法和內容都與以往傳統(tǒng)觀念別無二致,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依舊認為小學語文的教學無需什么信息技術,一張嘴一支筆一本書就足夠了,在他們眼中,就算是應用信息技術,也只不過是從“人力填鴨”變成了“機器填鴨”而已,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這種保持傳統(tǒng)教學觀念,忽視信息技術的態(tài)度,導致了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成為一紙空文。
2 過度側重技術應用,降低了教材的主導地位
與上面的忽視信息技術應用的問題相比,過度側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應用也是另外一種極端的表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并不是簡單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問題,更不能讓信息技術反客為主成了教學過程中的重頭戲。
隨著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很多教師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制作多媒體課件上,他們盲目地追求教學內容的生動化、形象化,有的課件加上了毫無關系的音樂,有的課件穿插了鼓掌和疑問的聲音,有的還把課文制作成了微電影等等,他們將語文課程變成了美術和音樂。像這種過度地使用信息技術的情況,看起來像是與小學語文教學完美地整合成了一體,但是卻沒有領悟到“整合”的真正內涵,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并非是將信息技術夸大化的極端整合,而應該是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功能融入教學的有機整合。
信息技術過度側重的后果不單使得小學語文課程性質發(fā)生變化,還導致了教科書喪失了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教師在課件的制作、設計和演示上投入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必然會相應地在教材的分析理解上投入減少,課堂上教材的朗讀討論等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也會大大縮水,教科書的使用頻率越來越低,導致教材失去了其原本的價值。另一方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注意力也逐漸轉向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而不再是枯燥晦澀的教材。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教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逐漸喪失。
3 教師引導職能弱化,限制學生聯(lián)想創(chuàng)新思維
目前,很多教師制作或者購買的多媒體課件大部分還只是用于改變以往教師的“教”的形式上,目的只在于說清用教材等其他教具所不能表達清楚的問題。但是,由于多媒體技術的直觀形象等特點,很多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課件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地將課件演示一遍,大大縮減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進而忽略了教師原本的引導職能,這樣一種沒有師生互動、合作學習的教學,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效可想而知。
小學語文是偏向生活化的學科,其教學方式和隨機性很大。另外,小學生的思維也是充滿純真幻想的,如天馬行空一般沒有固定的模式,這就導致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一種狀況:小學當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中的問題研究
楊 霞
(秦皇島市海港區(qū)明珠學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0)
摘 要: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已經(jīng)成為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和導向。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成為小學語文教師迫切需求的課題,也是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本文從教學觀念、信息態(tài)度、教師職能、學習風氣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當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生在語文課堂上思考的方式和方向,與教師在多媒體課件中設定的模式和結論有差距甚至相悖。因而,有些教師為了達到順利演示自己的設計課件的目的而過多地限制學生的思維,這就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相違背了。小學語文是一種語言藝術學科,應該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由抽象的語言文字進入到生動形象的圖畫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語言領悟能力和審美能力。盲目地使用信息技術,只會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更多的限制。
4 生搬硬套網(wǎng)絡資源,助長學生不良風氣
網(wǎng)絡化資源日益豐富的今天,為師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手段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很多教師用于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都是直接從網(wǎng)上下載,或者復制粘貼的, 這些課件只是代表了某一個人的理解和觀點,而教師并為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就直接應用于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這就導致了很多教師對教材解讀膚淺,教學語言不規(guī)范、文字基本功差等等。這樣的不良行為嚴重地影響到小學生的學習上。許多學生認為,沒有什么問題是網(wǎng)絡上沒有的,沒有什么問題是百度上不能解決的。當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很多學生根本不經(jīng)思考就直接上網(wǎng)查詢。這樣的行為影響了小學生面對問題時的分析判斷能力,也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風氣的養(yǎng)成。
總之,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不斷修正的課題,在兩者整合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各個方面的問題。及時更新小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整體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切實豐富課堂教學資源等等是今后小學語文教師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吳偉民,李婷.《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9.9
[2]馬繼德.《論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途徑與方法》[J].信息化教學,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