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平
【關(guān)鍵詞】 學困生;心理困境;失落感;轉(zhuǎn)化;成功體驗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9—0045—01
每個老師都做過大量轉(zhuǎn)化“學困生”的工作,“學困生”家長為此付出的心力更是難以計量,但收效甚微。“學困生”的成績越不見起色,老師和家長給予的幫助和施加的壓力就越多,沉重的精神枷鎖可能會將他們最后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耗盡。“學困生”在家庭和學校里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和快樂,自然將注意力轉(zhuǎn)向外界,因而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負面的價值觀也就在這個群體中滋生蔓延,致使“學困生”在學習成績上的問題很容易地和成長問題糾結(jié)在了一起。
“學困生”真的沒有轉(zhuǎn)化的可能嗎?不少教師對于“學困生”看不順眼,對他們做個別工作也只是指出問題、責備、甚至用高壓手段嚴加管制,很難給予建設(shè)性意見。學困生轉(zhuǎn)化工作難見效果,這其中最根本的是沒有喚起學生良好的自我概念。其實,作為老師和家長,面對“學困生”想到的不能僅僅是提高成績,而更應該是其與時俱進的自我轉(zhuǎn)化。教育應以學生學習心理發(fā)展為前提,激發(fā)學生積極進取的競爭意識,挖掘?qū)W生內(nèi)在潛力,培養(yǎng)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和優(yōu)良的學習品質(zhì),有效規(guī)避學業(yè)失敗的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探尋學困生的心理困境
1. 無力感。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都曾有過遠大理想和雄心壯志,可惜沒有完全適應高中的學習和生活,出現(xiàn)了“一步跟不上,步步難跟上”的窘境,想問老師又不好意思開口,結(jié)果問題越積越多。加之家長在家庭關(guān)系中處于強勢地位,從小到大,一切行為都要聽從家長的安排,習慣了依賴和懦弱,缺乏獨立和勇敢,面對困難不知從何入手,只能逃避。
2. 失落感。在當前的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下,大部分老師和學生眼里分數(shù)是硬道理。如果學生成績平平,不被老師關(guān)注。即便是在其他方面有特長或者是有表現(xiàn)出眾的地方,也未必能夠得到老師的青睞。
3. 孤獨感。學習成績不如意,老師不關(guān)注,同學們也很勢利,在班上雖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卻始終得不到認可。自卑、無用的思想時時折磨著自己,找不到任何傾訴、宣泄的途徑。
4. 無助感。老師、家長甚至個人,都將自己定為了“差生”,形成了定勢思維。個人想學習,但“老虎吃天無從下手”,更主要的是意志力薄弱,難以忍受學習的枯燥和艱苦,更怕打破現(xiàn)實得過且過的“安逸”,也無法抵制外界的種種誘惑,由此陷入惡性循環(huán)。
二、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全面關(guān)心“學困生”,密切師生關(guān)系。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不是獎懲,而是尊重。師生之間一要相互欣賞,二要相互激活,三要彼此交流。當學生感覺到老師真心關(guān)心、喜歡自己時,他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有的老師委屈地對學生說:“我因為對你好,才關(guān)心你的學習,指出你的問題?!逼鋵?,只有對方認可的好才是真的好。
2. 設(shè)法讓學生感到同學的尊重和愛護。“學困生”生活在指責和自責的雙重陰影下,每次考試結(jié)束后,他們在排名榜上找不到一點自信,不用外界評價他們已經(jīng)開始了一種自卑無語的自評。如果老師總是在公開場合點名批評,就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容易使他們“破罐子破摔”。所以,老師對待這類學生的批評要慎重,要講方法,努力為他們營造一種寬松的氛圍。
3. 讓學習富有趣味性、活動性和快樂性。老師可介紹一些好的學習方法給學困生。在初始階段,可做一對一的方法指導,讓學生嘗試后結(jié)合自身學習特點去完善這些方法。
4. 設(shè)法增加他們學習的成功體驗。經(jīng)常的成功體驗可以增加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使其激發(fā)“我能行”的力量。一方面,老師可采用“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的教學原則,對“學困生”因人而異地采取特殊政策。另一方面,要經(jīng)常給予他們鼓勵性評價。對這類學生,他們更在乎他人的正面肯定。因為他們的初始改變是被動的,雖然他們也有改變的愿望,但更主要的是他們不想辜負老師的一片苦心,想要努力做好來報答肯定他們的人。此刻,他們顯得敏感又脆弱,老師的溫言細語會讓他們倍感親切,他們內(nèi)心里最“仗義”的那部分意識被喚醒,這會讓他們克服惰性,努力學習。而這種意識如能被小心呵護,就會發(fā)展成自我需求,行為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了。
5. 引導他們學會積極歸因。歸因是一個人對自己或他人行為的原因做出解釋或推測的過程。利用積極歸因法,讓“學困生”不怨天,不尤人,為人做事更客觀,更理性。在“學困生”的轉(zhuǎn)化過程中,老師教與他們的不僅是提升成績的方法,更有為人處世的能力培養(yǎng),克服困難、堅定執(zhí)著的意志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因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孩子成為一個精神獨立、人格完整,能夠自食其力的人。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