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琴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自主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和興趣為基礎,倡導學生自主實踐、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以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首先,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特點來安排教學內(nèi)容,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次,要求學生對課程知識學會質疑,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還能啟發(fā)他們的思維。
關鍵詞:自主參與;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
未來社會的發(fā)展更加需要會學習、會生存、會創(chuàng)造的人才,而且還要具備自我發(fā)展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讓學生自主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和興趣為基礎,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一、課前調查
課前調查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大部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獲得的,如,在教學《太陽》時,最好在課前將學生劃分為小組,通過查閱資料、訪談等方法對其進行調查和研究。除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外,科學家還有哪些其他新的研究成果呢?這就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查找數(shù)據(jù)和資料,尋找新的信息。隨后將這些信息帶到課堂上進行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人,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避免了繁瑣冗長的灌輸模式,既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從而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學會質疑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不僅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也是學生主動探索的第一步,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此時要求教師梳理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確保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如,在教學《西門豹》時,讓學生先自主質疑:
生①:派人將官紳巫婆帶過來不就行了嗎?
生②:為什么西門豹不這么做呢?
……
師出示問題:西門豹這樣做好在哪里呢?這樣就明確了課堂研究的主要問題,從而實現(xiàn)了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此時教師還需要恰當誘導,要想解決此類問題,應該重點研究什么?怎么去研究?
生①:我們最好重點研究西門豹怎么做,怎么說?
生②:體會西門豹的做法和說法好在哪里?
……
三、探討研究,合作學習
在教師的幫助下,采用班級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學生通過自己的嘗試來達到某項學習任務或學習目標的目的。在學習和探研過程中,教師最好放手讓學生自行研討和探索,對于一些比較難懂的問題可以在組內(nèi)進行交流和討論,互相學習,進而得到智力的互補與啟迪。如,在教學《青蛙的眼睛》時,老師可以適當指導學生進行探究:為什么青蛙的眼睛會如此敏銳?請同學們對這些問題進行大膽猜測,然后通讀全文,看文中是怎么說的。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相關思考中解決問題,而老師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助手,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還了解了相關的活動方法和學習方法,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探索精神。
四、實踐操作
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更多的強調學生的動腦、動手、敢問、敢說,尤其是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動手實踐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感性知識,啟發(fā)自己的思維能力。如,在進行《趙州橋》一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為什么當時要設計成拱橋形式的石橋呢?和普通橋相比,用相同的材料制成的拱橋哪一個承受的重量更大呢?然后按照分組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實驗。實驗1:將一個寬2厘米,長20厘米的薄竹片放置于橋墩上,然后對其兩端進行固定,固定好之后將物體A放在橋中央。讓學生對其進行觀察思考:橋面將會發(fā)生什么情況,這又說明了什么?實驗2:將1中的薄竹片換成拱形并對其兩端固定,將物體A、B、C(質量依次為C>B>A)依次放置拱橋最高點上,讓學生對其進行觀察思考:橋面是否能夠承受上述物體?學生動手操作的結論是:相同材料制作而成的拱橋比普通橋具有更大的承受能力,從而說明趙州橋的創(chuàng)新之處,雄風依舊的奧秘所在。
五、創(chuàng)造
在語文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最好摒棄單純的認知和枯燥的說教學習,加強對語言知識探究的體驗。同時還要不斷將學生引向社會,引向自然,引向生活,從而獲得鮮活的閱讀信息,挖掘教材中的創(chuàng)新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如,在教學《荷花》時,教師一邊講述一邊放錄像,慢慢地將學生帶到池荷花前。
師:同學們都喜歡荷花嗎?說出喜歡的原因?
生:我喜歡荷花,因為他太美了。
生:我也非常喜歡荷花,尤其是還沒開放的時候,就像害羞的小姑娘,把自己的整個臉都藏起來。
師:作者在文中是借助什么手段來描寫這一池荷花的?
將學生分成六人一組,一個小組就是一池荷花,并要求學生用自己的小手來描述荷葉的樣子。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單單依靠熟悉的接受性學習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有效地應用探究性學習方法,盡可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表達自己內(nèi)心想法的舞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語文教師要將課堂的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劉洛.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安康學院學報,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