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葉圣陶先生指出“閱讀教學需要教師輔導學生認真誦習課本,其意乃在使學生漸進于善讀,終于能不待老師之輔導而自臻于通篇明曉。”筆者把這一思想理解并運用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即三步法:真正通過樹立正確的“幸福學習觀”,興趣中精教促進學生樂學語文;充分強調(diào)學生感悟、體驗和合作,沉浸后討論促進學生活學語文;堅持知行統(tǒng)一,學習后歷練促進學生會學語文。
關鍵詞:語文閱讀 ?精教 ?樂學 ?活學 ?會學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一種能應用于生活的最基本的閱讀能力,是伴隨人一生的活動。葉圣陶指出“閱讀教學需要教師輔導學生認真誦習課本,其意乃在使學生漸進于善讀,終于能不待老師之輔導而自臻于通篇明曉?!盵1](P498)筆者把這一思想理解并運用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即三步法:真正通過樹立正確的“幸福學習觀”,興趣中精教促進學生樂學語文;充分強調(diào)學生感悟、體驗和合作,沉浸后討論促進學生活學語文;堅持知行統(tǒng)一,學習后歷練促進學生會學語文。三步法遵循教學過程中重在培養(yǎng)“能力”的原則和學生自主發(fā)展這一理念,實現(xiàn)“教給學生自己學習的本領,讓他們自己學習一輩子”[2](P542-543)的目的。
一、樹立正確的“幸福學習觀”,興趣中精教,促進學生樂學語文
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教師在傳授知識前需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就如鐵匠在鑄鐵前需預熱一樣。因為學生在特定的語文課堂情境中,“需求”是由內(nèi)心而生發(fā)的,好奇、向往等情感的產(chǎn)生都需要教師的從旁導引,或授予。讓學生認識正確的“幸福學習觀”,只因為語言文字是有感情和溫度的,讓學生愛、“樂之”那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學生一旦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fā)了內(nèi)在閱讀的動力,在滿足、享受后,定傾心受領,甘愿學習。其次,主觀的內(nèi)心需求需與客觀的手段激發(fā)相結(jié)合,一方面使學生有所感受、有所獲益,產(chǎn)生滿足和欣慰感;另一方面,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應努力創(chuàng)設機會,通過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情境、分解故事等教學手段,做好導向作用;在“四季感悟”“親情傳遞”等專題活動中,教師通過查訪手記、小評論、演講、辦手抄報等形式展開,增強學生的閱讀動力,提高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口頭語言表達和動手寫作的能力。
當學習有了一種主動而為之的熱情時,那么學生自然能樂學。而樂學的常見表現(xiàn)就是學生愿意去預習即將教的課文或去涉獵不教的文章。預習是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第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勞力與勞心同進、手和腦的并用來感知課文,習得看書習慣,從而提高閱讀水平。當然預習需要明確的指向性的導引,給學生明晰的學習方向,學生就不至于手足無措。葉圣陶說:“預習的事項無非翻查、分析、綜合、體會、審度之類;應該取什么方法,認定哪一些著眼點,教師自當測知他們所不及,給他們指點,可是實際下手得讓他們自己動天君,因為他們將來必須自己動天君?!盵3](P66)如在教八年級上冊“長征之歌”單元時,問學生:你們覺得長征與平時的馬拉松有什么不同。一個問題的拋出引導了學生去關注整個單元的課文,學生在感知文本、篩選信息中整理了異同。隨之又問“那么紅軍為什么要長征?”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向了課外,也讓學生從理性層面來關注歷史淵源。第三步,問“那么長征的目的何在?”學生立馬從具體的事例闡述中關注了紅軍的精神。如此一來,學生主動進入了主題化閱讀的模式,然后解讀課文、理解情感、直至升華成內(nèi)在的價值觀。
二、強調(diào)學生感悟、體驗與合作,沉浸后討論,促進學生活學語文
營造不同的“沉浸式”氛圍,教師要做好“領入”才有可能使課堂達到思維的動、言語的動、情感的動和心靈的動。沉浸式的語文課堂閱讀,能使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更深刻、對內(nèi)心解讀的感受更細膩,那么個性化的閱讀成果越是多樣。安靜地深思后,才能形成良好的建構(gòu),再通過老師引導性地思考、學生主動自由式地討論和有秩序地交流就可以嘗試讓學生主動表達。
葉老認為上課的活動也就是討論,可以檢測學生感知文章到位與否,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感知言語、斟酌文字、表達思想的能力。討論的過程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而有秩序的探究學習模式。在得悟后允許“百家爭鳴”,然后呈現(xiàn)合乎文本的積極、明晰的觀點。如有疑難,可各抒己見,古人認為:“疑者,覺悟之機者,一番覺悟,一番長進?!蔽覀兘處煈胶?、平等地對待學生,在學生深思熟慮后采用探討、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并努力引導他們有疑就問,合作解決問題。如在上《偉人細胞》一課時,一開始筆者就提出問題:同學們找找賈里失敗和成功的事。學生馬上沉浸在文本中,安靜地去感知、篩選信息。學生在討論、交流中說到第一件事“仇人變成了朋友”,把它定位為失敗的事時,一學生質(zhì)疑“難道里面說到魯智勝提議拿小刀劃邱士力的輪胎,而賈里懶得去做,這一舉動不能說明賈里的個性是成功的嗎?因為他光明磊落,我們就能斷定那事就真的是失敗的事嗎?我覺得關注一件事、一個人應該多注意細節(jié),所以細節(jié)決定成敗嘛!”立時贊嘆聲不已。的確,盡信教參不如無教參??!
三、堅持知行統(tǒng)一,學習后歷練,促進學生會學語文
要真正會學語文,并應用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就必須謹遵葉老一貫倡導的“即知即行,知行結(jié)合”原則。他認為學習是件主動而為之的事,知識的獲得需要與歷練的習得相結(jié)合,實踐才能出真知。他尤其認為,凡是技能技巧的事是離不開訓練的。語文學科作為工具學科,淡化“訓練”是不可取的,問題在于怎樣訓練。
而訓練是建立在學生課堂前全面性的預習、課堂中沉浸式的思考甚至是開放性的討論之后的,通過吟誦進行略讀、精讀文本和參讀一些文章,甚或是對比一類文章的異同?!耙髡b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3](P237)他還覺得,應在歷練中向四面延伸拓展,這樣,“精讀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帶讀許多書,知解與領會的范圍將擴張到多大啊”在教《春》時,我結(jié)合課文《背影》和《綠》,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的嘗試,第一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第二步感受作者濃郁的表情達意,第三步領悟作者發(fā)人深思的理趣,努力使學生多角度地感受一類文章,培養(yǎng)學生閱讀遷移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
當教材成為了例子后,在課堂閱讀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賞析例文中一些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片段來學習和仿用,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細微的能力。在執(zhí)教《<長征>節(jié)選》一課時,重點關注了兩處景物描寫“夕陽西下,如血的晚霞染紅了無邊無際的草地?!薄绑艋饾u漸化作一輪火紅的朝陽,夜幕中的草地又迎來了彩霞絢麗的一天?!辈⒆寣W生體會文章敘述中融入兩處景物描寫的好處。幾天后學生在描寫操場上孩子們體育鍛煉時,書寫了“驕陽似火,日光從樹葉的間隙中在地上投下班駁的影子,搖曳著的樹木帶來陣陣清涼之意”,以景襯情,學以致用了。
立足課堂,本著“精教活學”的理念,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通過文本的閱讀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對生命的頓悟能力,使學生能夠在以后的生活中樂于閱讀,在社會生活中會用、活用語文的各方面技能。
注釋: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
(胡勤芳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第二中學 ?215228)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