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禪
摘 要 本研究以湖南麻陽縣舒家村學校為例,旨在調查農村學生上網狀況及其與家庭教育的關系。通過自編調查問卷對農村學生上網資源利用、網絡影響以及家長對學生上網態(tài)度及其指導等方面進行調查。針對調查狀況和歸因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網絡素養(yǎng) 家庭教育 農村學生 留守兒童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6.083
Survey on Rural Students' Internet Situ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Survey and analysis of Hu'nan Mayang Shujiacun School
DENG Cha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Changsha, Hu'nan 410006)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ake Hunan Mayang Sujiacun school for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rural students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family. Internet resource utilization for rural students, and parents of the student network influence attitudes and Internet access guid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vestigation by self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situation and attribution analysis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network quality; family education; rural students; children left behind
1 問題的提出
1.1 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移動電信網絡在農村的大面積覆蓋,手機能上網等功能的升級,農村學生持有手機率的增加,上網對農村特別是偏僻山區(qū)的青少年學生也不再成為新鮮的事。網絡對農村學生的影響同樣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已成為農村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一個新課題,家長和學校視其為洪水猛獸,家長見網興嘆,學校談網生氣。
1.2 調查目的
進一步促進農村學生正確、健康地利用互聯(lián)網,大學生需要深入貧困地區(qū)特別是山區(qū)農村學校實地感受和調查互聯(lián)網對農村學生的影響,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和身心發(fā)展,分析原因,探討出相應措施應對互聯(lián)網的負面影響。
2 調查方法
2.1 調查對象
以湖南省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舒家村學校為調查樣本。舒家村學校地處該縣舒家村鄉(xiāng),是縣教育局主管的完全學校,有學生606人,其中,小學生376人,中學生230人。此次調查隨機抽取200學生,發(fā)放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90份。初中生120人,小學生70人,其中,留守兒童113人,占59.48%;非留守兒童77人,占40.52%。
2.2 調查方法
對學生采取調查問卷法,對家長進行訪談法,運用Excel軟件包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法。
2.3 問卷的編制
自編調查問卷,主要涉及網絡運用、上網投入(或上網時間)、網絡內容、上網途經以及網絡影響等上網情況調查問卷和家長對網絡態(tài)度、引導應用方式等家庭教育狀況問卷。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調查獲得有效問卷190份,運用Excel軟件包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統(tǒng)計分析,其結果如下:
3.1 上網狀況與分析
(1)上網人數(shù)及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比較分析。被調查對象190人中上網人數(shù)為155人,占81.58%,其中,留守兒童占53.16%,非留守兒童占28.42%;不上網人數(shù)為35人,占18.42%,其中,留守兒童占6.32%,非留守兒童占12.1%。留守兒童相對于非留守兒童上網人次多一些。
(2)上網時長分析。在155個上網人數(shù)中,上網時間較長的占21.94%,其中,留守兒童占20%,非留守兒童占1.94%;3小時以上的占78.06%,其中,留守兒童占45.16%,非留守兒童占32.9%。顯然,留守兒童相對于非留守兒童上網時間更長一些。
(3)上網途徑分析。該校學生主要是通過手機進行上網,約占80.16%;網吧上網的比例是17.25%;家用電腦上網的比例是2.59%。智能手機上網是當前學生上網的主要途徑。
(4)網絡應用分析。網絡娛樂類應用是學生群體最重要的互聯(lián)網應用,玩網絡游戲在學生群體中的占比高,占87.74%,其中,留守兒童占61.94%,非留守兒童占25.8%;用于學習及其它的,占12.26%,其中,留守兒童占3.23%,非留守兒童占9.06%。顯然,被調查學生上網主要是尋求娛樂類活動。利用網絡學習,需要大力加強。
3.2 上網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調查發(fā)現(xiàn),雖然不少學生喜歡或者說沉迷于網絡,他們自己其實是知道網絡對自身帶來的一些弊端的。45.16%的人認為上網使自己學習成績下降,其中,留守兒童占31.6%,非留守兒童占13.56%;40%的人認為上網使自己無心學習,其中,留守兒童占12.26%,非留守兒童占27.74%;11.61%的人認為上網讓身心健康受到傷害,其中,留守兒童占10.31%,非留守兒童占1.3%;3.23%的人認為上網影響現(xiàn)實人際關系,全部是留守兒童。
3.3 家庭教育對學生上網的影響
(1)家長對上網的態(tài)度。22.63%的家長禁止孩子上網,其中,留守兒童家長占15.79%,非留守兒童家長占6.84%;77.37%的家長允許孩子在假期或課余時間適量上網,其中,留守兒童家長占43.68%,非留守兒童家長占33.69%。
(2)家長的文化程度。調查發(fā)現(xiàn)當?shù)丶议L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1.67%的家長無文化,11.25%家長最高學歷是小學,46.74%的家長最高學歷是初中,36.78%的家長最高學歷是高中,3.56%是大專及以上學歷。
(3)家長的教育手段。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或者犯錯誤的時候,42.11%的家長會耐心的講道理,其中,留守兒童家長占26.32%,非留守兒童家長占15.79%;22.63%的父母會嚴肅批評,偶爾也會打人,其中,留守兒童家長占21.05%,非留守兒童家長占1.58%;2.11%的家長則經常會打人,全部是非留守兒童家長;33.15%的家長會放任自流,其中,留守兒童家長占31.58%,非留守兒童家長占1.57%。
4 問題討論與初步結論
4.1 網絡對農村學生健康成長的消極影響
一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長時間面對手機或計算機屏幕,導致青少年學生生理機能失調、神經系統(tǒng)正常節(jié)律被破壞、視力下降、失眠、免疫能力降低、焦慮等傷害。二是網絡的不良信息容易導致青少年學生走上犯罪的道路。三是荒廢學業(yè)。由于沉迷于網絡游戲,上癮不能自拔,不少農村學生荒廢學業(yè),逃課、曠課,欺騙老師和家長。四是自我意識弱化。農村文化娛樂方式比較單調,特別是貧困山區(qū),很封閉,農村學生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容易弱化現(xiàn)實中的自我,與他人缺乏交流和溝通。
4.2 農村學生上網率整體高,特別是留守兒童上網率高
調查發(fā)現(xiàn),當代農村學生上網率整體很高,舒家村學校上網率占81.58%。同時,從統(tǒng)計結果分析中發(fā)現(xiàn),農村留守兒童上網占比高,舒家村學校達59.48%。究其原因,一是學生自律能力差。二是家庭監(jiān)管缺位。
4.3 導致農村學生上網失控的外在因素
(1)學校缺乏引導學生對網絡的正確認識。調研發(fā)現(xiàn),該學校的網絡設施不足,電腦設備落后,專業(yè)教師嚴重缺乏。由于該校地處偏僻的鄉(xiāng),屬貧困山區(qū),學校辦學條件較差,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學校設有一個電腦房,只有十幾臺電腦可用,電腦設備幾乎是要淘汰的電腦。學校沒有一個計算機專業(yè)教師,學生缺乏對網絡的正確認識和引導。
(2)社會對網吧監(jiān)控不力。網絡監(jiān)管機構對農村網吧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國家有關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中小學周邊200米以及居民樓內不得開設網吧,而調研發(fā)現(xiàn),在該鄉(xiāng)鎮(zhèn)街上開設的網吧基本上設在居民樓內,離該校不足200米,缺乏必要的法律手續(xù)和營業(yè)執(zhí)照。同時,相關互聯(lián)網法律法規(guī)明文規(guī)定18歲以下未成年人不準進入網吧,舒家村鄉(xiāng)的一些機構雖多次對網吧進行檢查,但更多的是走過場,未取得實際效果。
(3)家長的教育方式欠妥。調查發(fā)現(xiàn),在當?shù)?,家長怕網絡影響學生的學習,而家長最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的教育方式較粗暴,不是循循誘導,其中22.63%的父母在孩子不聽話時會進行嚴肅批評,偶爾也會動手打人。
5 對策與建議
5.1 培養(yǎng)農村學生的網絡素養(yǎng)
調查發(fā)現(xiàn),80%的農村青少年學生網民希望老師教育他們一些網絡使用技巧,如利用網絡便捷查閱資料、制作課表等。他們希望有技術教師指導他們正確上網,明確上網的意義,從而適當上網、安全上網、科學上網、綠色上網,希望能成為網絡的主人,而不是網絡的奴隸。因此,農村中小學應開足、開好計算機基礎課程,配備專業(yè)的計算機技術老師,有條件的學校設計和建立校園網。
5.2 豐富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豐富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需要教師、父母、監(jiān)護人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留守兒童的根本問題就是心理問題。教師要從心理著手,矯正他們扭曲的心理;要豐富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外出務工父母要重視子女的教育,加強情感交流,多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政府部門要不斷加大農村學?;A建設投資的力度,建立寄宿制學校,吸收留守兒童住校。
5.3 營造良好的上網環(huán)境
(1)對上網場所加大監(jiān)督力度。要對農村青少年學生上網場所加大監(jiān)督力度,規(guī)范網吧從業(yè)行為。重點在清理地下網吧的基礎上,嚴把四個關口:進門關、內容關、傳播關和法規(guī)關。
(2)建設綠色網絡游戲環(huán)境。根據(jù)調查,網絡娛樂類應用是農村青少年學生群體最重要的互聯(lián)網應用,然而,較多青少年學生由于沉迷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對成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嚴重危害著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建設綠色網絡游戲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非常重要。
(3)指導家長正確認識網絡和充分有效利用。貧困山區(qū)農村家長自身文化水平低,思想不開放,對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較遲鈍,家長們很排斥網絡,見網生憂。“網絡素養(yǎng)教育”不僅要面向青少年,也應該要面向家長。家長關注、指導孩子使用網絡,是保證孩子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關于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
[2] 吳漢榮.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成因及干預對策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5).
[3] 王描玲.大學生手機上網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龍巖學院學報,2011(S1).
[4] 梁鈞泉.手機上網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不良影響探析[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文集[C].2010.
[5] 季躍民.網絡環(huán)境影響農村中學生思想行為的研究報告.科教新時代,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