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琨
首調思維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可行性探究
錢琨
本文從探索教育實踐的可行性出發(fā),指出當今藝術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中以固定唱名法為主要教學手段存在的種種問題,提出主動引導學生以首調思維作為學習手段的設想,并通過數(shù)年的教學實踐以檢驗其可行性。
首調唱名法 固定調唱名法 音程 和弦 旋律
目前,在我國音樂教育領域通常會使用到兩種唱名法,即首調唱名法和固定調唱名法。專業(yè)音樂院校、藝術院校及附中,一般采用的是固定調唱名法。師范類院校及一些非專業(yè)院校內的音樂系科,通常會采用首調與固定調唱名法相結合的方式。而絕大部分中小學教育,則普遍采用首調唱名法。這兩種唱名法實際都是以圭多唱名法為基礎發(fā)展而來的。
如今我國專業(yè)藝術院校中,運用最廣泛的當屬固定調唱名法。許多專業(yè)音樂工作者也對固定調唱名法推崇備至,認為它是最科學、最利于音樂學習的一種唱名法。今天,筆者在這里想討論的并非固定調唱名法與首調唱名法孰高孰低,而是作為一名從事視唱練耳教學工作十年之久的高校教師,我們該如何引導學生根據(jù)其自身條件,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選擇恰當?shù)某ㄌ岣咦陨硪暢毝降膯栴}。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專業(yè)藝術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
1.擴招造成學生水平良莠不齊。近年來許多專業(yè)藝術院校都在擴招,學生數(shù)量日益增多,但這種做法所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生源質量無法保證。我們不可能再像二十年前精英教育時期那樣,對學生一個個精挑細選。許多學生也并非從兒時起就接受了良好、系統(tǒng)的音樂訓練,尤其是報考流行音樂方向的考生,我們無法要求他們能夠具備固定音高概念。
2.鍵盤、管弦專業(yè)中,也有相當學生存在首調思維。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很多鋼琴、管弦專業(yè)的學生,雖然他們在視譜過程中使用的是固定唱名,但是在聽寫上卻或多或少存在首調思維,在聽寫有升降號調式的旋律時,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3.遇到有調號的調式,唱不準變化音。筆者曾多次作為評委參加高考的視唱練耳口試,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演唱無調號旋律時,音準、調性都能夠把握得很好,而一旦遇到有調號的調式時,那個別的變化音(實際為調式內音級)卻成了無法逾越的障礙,非但變化音級唱不準,連基本音級也受到牽連,音準、調式、調性都受到極大的影響。顯然,這也是不具備固定音高的表現(xiàn)。
4.聽記旋律時,首調、固定調混淆。筆者在視唱練耳課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聽記旋律時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首調、固定調相混淆。由于開始總會給出標準音 A,學生在聽記旋律的前幾個音一般都是固定音高,但是通常幾個小節(jié)之后,尤其在音程關系跳動比較大的時候,許多學生會不由自主轉成首調唱名進行記譜。由于每遍旋律之前都會給出標準音,所以學生還是會根據(jù)標準音的提示,在旋律的開頭采用固定唱名記譜,而在中間的某處轉成首調唱名記譜。這樣就造成一條旋律之內存在兩種唱名法,學生的腦子里也是一團漿糊。
以上種種,反映了在學生中存在的實際情況。作為一名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師,我們都很清楚,假使你想把一個已經進入大學學習的成年人訓練成具有絕對聽覺的固定音高概念,可能性會有多大?那么我們是否還應該堅持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必須使用固定唱名法,必須訓練學生的固定音高呢?
根據(jù)多年的視唱練耳教學實踐與經驗,筆者認為,對于不具備固定音高概念或固定音高概念薄弱的學生,不妨在訓練時引導其主動采取首調思維的方式。
1.如何運用首調思維進行演唱
(1)如何運用首調思維進行音程、和弦的構唱
視唱練耳課上音程的構唱是一個基礎練習,學生通過感知一個個不同的音程色彩,為將來的和弦、調式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音程包括自然音程與變化音程,需要學生所掌握的通常是自然音程,而變化音程都可以通過等音程的變化而得來,因此無需特別練習。下面就來講一下練習音程的具體步驟。
a.音程模唱。教師在鋼琴上彈奏相同性質的旋律音程及和聲音程,由學生進行模唱。模唱時不用音名,只用 lala 唱出音高即可。尤其是要多做和聲音程的模唱,這樣可以使學生集中精力感受音程的和聲色彩,如小二度音程的尖銳、緊張感,大三度音程的明亮、穩(wěn)定感等,并能夠快速分辨其音高,為以后的音程聽辨打下基礎。
b.音程哼唱。這一步可分為兩個步驟完成。(1)每種性質音程中都先選擇一個最易把握的音程作為練習同類音程的“模式”,如大三度音程可選擇首調唱名 do-mi,純四度音程可選擇首調唱名 sol-do,在鋼琴任一白鍵和黑鍵上練習。當練習大三度音程時,就把任一音級都作 do,向上構唱 do-mi,練習純四度時,就把任一音級都作 sol,向上構唱 sol-do。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構唱時,排除多個唱名的干擾,快速準確地抓住單個音程的感覺。(2)當學生可以在任一音級上唱好單個音程時,選擇放棄首調唱名,用 lala來哼唱。這一步便于學生更牢固地掌握音程感覺,為音程聽辨做準備。
c.音程構唱。有了前兩步做基礎,音程構唱便不是難事。當需要構唱某個音程時,學生只需先哼出這個音程的首調音高感覺,再替換相應的固定唱名即可。如在 D 音上構唱大三度音程,學生可以先在 D 音上哼唱出首調 do-mi的大三度音程感覺,然后將唱名替換為固定音高的 re-#fa 即可。
構唱和弦的練習步驟也和構唱音程的練習步驟相同,采取先模唱再哼唱最后構唱的方式。舉例如下:大三和弦構唱。教師首先在鋼琴上彈奏大三和弦,由學生用 lala 模唱出來,感受大三和弦的和弦色彩。然后在每一音級上都用 do-mi-sol的首調唱名練習構唱,熟悉和弦感覺的同時,也熟悉了和弦結構。最后構唱和弦時,先找到首調 do-mi-sol的感覺,再替換成固定唱名即可。對于其他各種結構的三和弦和七和弦,也可參照此步驟進行練習,在此不一一贅述。
用首調思維進行音程與和弦的構唱練習,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體現(xiàn)在和弦中出現(xiàn)多個變化音時。許多學生由于原本并不具備牢固的固定音高概念,當有個別變化音出現(xiàn)時,還能勉強應付,但變化音一多,大腦立刻一片空白。運用首調思維練習音程與和弦的構唱,等于給了學生一副“拐杖”,學生可以憑借首調音高,迅速抓住音程與和弦的感覺,再借助音程、和弦的結構,準確唱出音程、和弦的固定唱名。
(2)如何運用首調思維進行旋律視唱
旋律視唱是視唱練耳課上一個重要的內容,學生通過演唱本民族及世界各地的各類經典音樂片段,了解各種調式、調性,感受不同音樂風格,間接感受到世界的多元文化。如何把旋律唱好,音高、調性都能準確把握,也是讓學生頭疼的一個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做如下探索。
a.演唱無調號旋律時,強調感受調式調性。無調號調式包括C 大調、a小調以及以 C 為宮音的各民族調式。由于這類調式的唱名與首調唱名完全相同,因此在演唱此類旋律時,除了要求音準、節(jié)奏之外,還應特別強調學生對調式調性的感受。演唱旋律時,要求學生對調式進行分析,尤其對于和聲大、小調的特征音程,旋律小調中的第六、七級音,民族調式中的偏音等,都要特別強調。因為這類音往往為演唱時不易把握,容易影響調式調性的關鍵所在,練習時應加強學生對此類音的敏感性。
b.演唱有調號旋律時,采用首調思維。運用固定唱名法,使各種調式的演唱在難易程度上有了很大差別。沒有調號的旋律最簡單,升降號較少的調相對容易,升降號越多的調學生就感覺越困難。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一個學生演唱一條旋律,演唱完之后不僅音高已相去甚遠,更是完全聽不出調性。而運用首調唱名法演唱則完全消除了調號所造成的難易差別。由于首調唱名法的 do 是流動的,每個唱名對應的就是固定的調式音級,演唱時更能保持調式的穩(wěn)定性,那滿目的升降號也由于歸入相應調式音級內而消失不見(臨時變化音例外),演唱的難度大大降低。具體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程度采取不同方式。但演唱時務必要求學生視五線譜而唱出首調音高,以鍛煉學生的移調能力。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運用首調思維進行視唱練習,首先可以增強學生的調式分析能力,其次對于演唱多調號較復雜旋律,學生也基本能夠較好的完成。
2.如何運用首調思維進行聽寫
(1)如何運用首調思維進行音程、和弦的聽寫
在進行音程、和弦的聽寫訓練時,我們通常是先給出標準音A,然后要求學生根據(jù) A 的音高,寫出所聽到的音名。由于 A 是所給參照音,那么所寫音名必然也是固定音名。這對于固定音高概念不強的學生難度很大,且聽寫正確率較低。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提出可采用首調思維進行音程、和弦的聽寫。
a.通過聽辨哼唱出音程或和弦的音高。這是聽寫的第一步,假使不能準確唱出音程或和弦的具體音高,判斷音名便是妄談。
b.根據(jù)所哼出音程或和弦的音高,判斷音程或和弦的具體性質。我們在練習演唱音程及和弦時,做了大量的哼唱及構唱練習,這些信息便儲存在我們的大腦里,如今我們聽到某一個音程或和弦,大腦便會下意識地調出這些信息進行比對,由此判斷出該音程或和弦的具體性質為何。
譜例1
譜例2
譜例 1中音程的首調聽覺為 do-mi,學生可據(jù)此判斷此為大三度音程。譜例 2中和弦的首調聽覺為 mi-sol-do,學生便可判斷此為大六和弦。假使學生不能根據(jù)所聽音程或和弦做出正確判斷,則為構唱基礎不扎實,應加強練習。
c.已知音程或和弦性質,參照標準音判斷固定音高。這里和標準音的參照有兩種方式。其一、參照標準音A聽出音程或和弦中某一個音,計算出其它音的音高。如譜例1中已判斷出音程為大三度(do-mi的感覺),參照標準音聽出高音為 #sol,便可根據(jù)音程關系,計算出下方音為 mi。其二,以音程或和弦的首調唱名來判斷標準音的首調唱名,根據(jù)二者的音程關系計算出音程或和弦的音高。我們看譜例 2,和弦聽起來為 mi-sol-do(大六和弦)的感覺,而標準音聽起來是首調 si的音高,則根據(jù)音程關系,sido 為小二度,那么 do 的固定唱名應為 bsi,mi的固定唱名應為 re, sol的固定唱名應為 fa。此兩種方式可配合使用,哪種方式可更快更準確地反應出音高,便可使用哪種方式。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不能直接使用固定唱名聽記音程、和弦的學生都采用了此種方式進行訓練,收效明顯。練習得當?shù)膶W生可以在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內,聽寫正確率大幅上升。
(2)如何運用首調思維進行旋律聽寫
聽寫旋律時首調與固定調“打架”,是很多學生都會遇到的問題。一條旋律一半固定調一半首調的情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已屢見不鮮。根據(jù)教學中遇到的這種實際情況,筆者建議,不妨主動采用首調思維方式進行旋律聽寫訓練。
a.第一遍根據(jù)標準音 A 的提示,進行旋律聽寫。
譜例3[1]
見譜例 3,此條旋律為 E 自然大調。由于初次聽到旋律,學生腦海中不會在剛聽到兩三個音時就立刻具有調式的感覺,因此第一遍聽寫旋律時,允許可能出現(xiàn)的一半固定調一半首調的記譜情況。
譜例4
譜例4是許多學生此時可能記下的音高,由于初次聽到旋律,記下的譜子往往殘缺不全。和譜例 3對比可以看出,開頭由于有標準音的參照,可以維持固定音高記寫,但到旋律結尾處卻因受調式調性的影響而轉為首調音高記譜。
b.第二遍聽到標準音時,要有意識地將它聽成調式內音級,判斷出調號。
學生在聽過了一遍旋律之后,腦子里對其調式有了初步感受,對調性敏感的學生已經能感覺出這是一條自然大調的旋律。那么如何判斷此時記下的音高是固定唱名還是首調唱名呢?可以與標準音 A 相比對。第二遍旋律彈奏之前,教師仍會先彈奏一遍標準音 A,此時學生不要主觀上直接將其聽成 la,而應該結合自己所記寫旋律,尤其是結束音,仔細判斷標準音 A 在此條旋律中應是何首調唱名。如標準音在此條旋律中唱 la,那么就說明這條旋律是無調號的,如果標準音在此條旋律中不唱 la,而為其它唱名,則說明此條旋律為有升降號的調,具體為哪種調號,要看標準音在此條旋律中的首調唱名為何。根據(jù)學生所寫譜例4的結尾音高聽覺比對,我們立刻發(fā)現(xiàn) A 顯然在此條旋律中不唱 la,而應唱 fa,那么它的調號顯然也不是 C,而應為其他有升降號的調。那么調號又該如何判斷呢?調號是根據(jù)大調的主音而寫的,也就是首調概念的 do,我們判斷一條旋律的調號,首先應找到首調 do 的固定音名,即 1=?以此作為記寫調號的依據(jù)。既然譜例 4中,A 的首調唱名為 fa, 那么根據(jù) fa-do 的純四度關系,A 向下純四度為 E,即 1=E,顯然這條旋律的調號應為 E 大調的調號,也就是四個升號。
c.將標準音作為調式內音,完全以首調思維聽寫旋律。
確定調號之后,聽寫時不應再把標準音 A 唱為 la(無升降號調式除外),而應主動將其唱成調式內音級首調唱名,從頭開始以首調思維聽寫旋律,以保證整條旋律的統(tǒng)一。
譜例5
將標準音 A 主動聽為首調 fa以后,學生可能會記下如譜例5所示首調音高。因為已經根據(jù)首調 do為固定音高 E 得出了此條旋律為 E 大調調號,那么學生在完整記下首調旋律之后,只要將音高按照 1=E 的關系,每個音向上三度移記為固定音高即可。
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旋律聽寫訓練,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起先一直為無法判斷首調或固定調唱名而困惑的學生,了解了這種簡便、實用的方法后,聽寫時便有了明確的目標,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正確率得到大幅提升。
唱名法作為記錄音樂的符號,是幫助我們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的一種手段。無論何種唱名法,只要我們能夠借助它了解音樂,感受音樂,分析音樂,鑒賞音樂,欣賞到音樂的美,便是達到了目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對于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也是一樣,無論采取何種思維方式,只要學生能夠借此快速、準確地感受音樂,首調思維或是固定調思維,也許并非那么重要。
[1]【法】亨利·雷蒙恩,古斯塔夫·卡盧利.視唱教程(2A)[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張煒.“首調唱名法”與“固定唱名法”的比較與訓練[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8(3).
[3]邱剛強.唱名法綜述(上)[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3(4).
[4]李寧.近代關于兩種唱名法的研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8(1).
[5]張柏銘.論相對固定唱名法[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天籟),2010(1).
作者單位:南京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