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峰李麗麗[太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太原030024]
生態(tài)翻譯觀視域下的文化負載詞翻譯研究
——以《生死疲勞》葛浩文譯本為例
⊙蔣海峰李麗麗[太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太原030024]
本文以生態(tài)翻譯學中的“選擇與適應”理論為指導,運用“三維”的選擇和轉換的翻譯方法,通過分析小說《生死疲勞》的葛浩文譯本中的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展示了原語中的文化負載詞在向目標語讀者傳遞原語文化內涵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維文化負載詞《生死疲勞》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為其作品“以幻覺現(xiàn)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籍作家。莫言能夠獲獎,離不開將其作品翻譯成多種語言的翻譯家們,“沒有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文學只是各種語言的文學,正是有了他們的勞動,文學才可以變成世界的文學”(莫言:2012)。在這些翻譯家當中,影響最為廣泛,最為深遠的當屬美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葛浩文。本文將以莫言的小說《生死疲勞》的葛浩文譯本為例,分析其中的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文化是人們長期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chǎn)物,是人類歷史上的所有的生活方式。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經(jīng)濟制度、生產(chǎn)方式等原因,全球文化可大致分為東西方兩種文化。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演變,東西方文化已經(jīng)各自形成自己的體系,相互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文化差異是指人們在不同的生態(tài)和社會環(huán)境下形成的語言、知識、信仰、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式、道德、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不同(方夢之,2004:10)。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愈加頻繁,作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重要途徑,翻譯不僅僅是語言符號之間的轉換,也是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媒介。美國著名翻譯家奈達指出,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者,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奈達,2001:82)。
語言和文化關系密切,不可分割。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另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任何語言都反映著相關社會的文化,文化賦予了語言豐富的內涵。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作為文化的傳播工具,語言對文化的傳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反過來,文化的傳播又促進語言的發(fā)展,如語言中大量新創(chuàng)詞匯和表達的出現(xiàn)就是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影響的結果。文化承載詞作為一個國家中民族文化信息的重要載體,生動反映了某一民族在漫長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體現(xiàn)了該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是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詞組和習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是文學翻譯中的重點和難點。如果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處理不當,文學作品中所獨有的民族特色文化內涵將無法真正實現(xiàn)“走出去”。
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是由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個全新的翻譯理論體系。該理論認為翻譯是“譯者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選擇活動”,將“譯者為中心”(胡庚申,2008)。該理論將翻譯活動延伸到語言層面之外的一個更為廣闊的領域。生態(tài)翻譯學的基本理論將翻譯方法概括為“三維”的轉換,即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的選擇轉換。也就是要求譯者在翻譯時不僅要注意語言層面的轉換,并且要關注作者文化內涵以及交際意圖的轉換。
1.語言維適應性選擇轉換
語言維適應性選擇轉換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在不同層次和方面進行轉換。
例1:小姨,你是個大破鞋!
You’re a whore,Aunty.
“破鞋”一詞在漢語里可以是指破舊的鞋子,也可以是表示對女性的一種侮辱性的稱呼,一般是指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女性。在例1中作者顯然使用的是后一種含義。如果譯者僅是從語言層面的對等出發(fā),將“破鞋”譯為“shabby shoe”并不符合原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譯者考慮到原語的整體環(huán)境,對該詞進行了選擇調整,將之譯為“whore”,從而準確地傳達了原語的含義。
2.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所謂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遞與闡釋(胡庚申,2008:8)。原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在性質和內容上均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為了消除兩種文化之間的障礙,譯者在進行原語語言轉換的同時,需要關注適應該語言所屬的整個文化系統(tǒng)。
例2:我聽到威嚴的命令在正房里下達,下達命令的人,也許就坐在我平常所坐的那把紅木太師椅子上,椅子旁邊,是八仙桌,桌上擺著文房四寶,桌后的墻上,掛著一幅五子祝壽圖。圖的后邊,就是夾壁墻,墻里藏著五十兩重的銀元寶四十個,一兩重的金錁子二十個,還有白氏的所有首飾。
Iheardamaninthemainhousethreaten, someone who was probably sitting in the mahogany armchair I used to sit in.Next to that chair was an octagonal table on which I kept my writing brush,ink stick,inkslab,andpaper;hangingfromthewall behind the table was a longevity scroll.Behind the scrollwasahollowinwhichfortysilvercoins weighing fifty ounces,twenty gold ingots each weighing an ounce and all of Ximen Bai’s jewelry were hidden.
例2中的“紅木太師椅”“八仙桌”等均為舊時常見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物品,其中一些物品一直沿用至今。這些詞語載有明確的文化信息,具有深層的文化內涵。譯者對“紅木太師椅”“八仙桌”采用直譯法翻譯。對于“銀元寶”“金錁子”的翻譯采用“代換法”,即在英語中挑選與“元寶”“錁子”屬性或特征分別類似的詞“coin”和“ingot”。對“文房四寶”的翻譯,譯者采用“釋義法”,將“文房四寶”所指的四件文書工具加以解釋,使讀者能夠完整地了解原語詞的文化特征。對“五子祝壽圖”的翻譯則采用“意譯法”,將原語詞轉換成譯語中文化意義相近的詞,從而保留了原語詞的文化內涵。
需要指出的是,本例中,譯者對“八仙桌”的理解似乎存在偏差,將之譯為“octagonaltable”。所謂八仙桌,指桌面四邊長度相等的、桌面較寬的方桌,大方桌四邊,每邊可坐二人,四邊圍坐八人(猶如八仙),故民間雅稱八仙桌。因此筆者認為譯為“quadrilateraltable”更為妥當。
3.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所謂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要求譯者除語言信息的轉換和文化內涵的傳遞之外,把選擇轉換的側重點放在交際的層面上,關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xiàn)(胡庚申,2011:8)。
例3:一時間,我家院子里六畜興旺……猶如錦上添花,火上澆油。
Within minutes,the yardwasfilled withfarm animals…increasing the happy clamor and adding fuel to the joyous fire.
“六畜”在中國文化中專指牛、馬、羊、豬、雞、狗;“六畜興旺”指各種牲畜、家禽繁衍興旺。但在例3中,從語境來看卻是表示院子中的各種家禽牲畜的數(shù)量眾多;“火上澆油”本意是指往火上澆油,但是讀者習慣于接受其比喻義,即使人更加憤怒,使情況更加嚴重。在本例中,作者將“錦上添花”和“火上澆油”這兩個互為反義詞放在一起,筆走偏鋒,取其原意,往火上澆油,使火勢更猛,結合語境,意指院子中的氣氛越來越高漲,取得了出其不意的審美感受。譯者準確理解了二詞在原文中的含義,因此將“六畜興旺”意譯為“the yard was filled with farm animals”;采用直譯法將“火上澆油”譯為“adding fuel to the joyous fire”,準確地傳達了原文的含義,達到了交際的目的。
葛浩文在翻譯《生死疲勞》中的文化負載詞時以忠實于原文為第一準則,重視文化內涵的傳播,翻譯方法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還采用轉換法、釋義法等翻譯方法,較好地實現(xiàn)了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的“三維”適應性選擇轉換,最大限度地向目標語讀者傳遞原語文化負載詞中的文化內涵。
[1]莫言.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12-12/12/content_ 27390915.htm.
[2]Goldblatt,H.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Z]. 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08.
[3]方夢之.譯學詞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0.
[4]Nida,EA.LanguageandCulture——Context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82.
[5]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解讀[J].中國翻譯,2008(6):11.
[6]莫言.生死疲勞[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7]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中國翻譯,2011(2):8.
作者:蔣海峰,太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李麗麗,太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編輯:水涓E-mail:shuijuanby@sina.com
太原科技大學校級教研項目,基金編號:201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