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慧敏 (中南民族大學(xué) 430000)
淺析白居易敘事詩經(jīng)典人物形象
崔慧敏 (中南民族大學(xué) 430000)
中國的古典詩歌向來以抒情見長,至白居易而一變。白居易把中國古代敘事詩發(fā)展到一個新的水平,也塑造了文學(xué)史上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詩人用他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作筆法,并在詩中融入強烈的主觀情愫,達到了敘事、議論、抒情的高度統(tǒng)一。本文以《長恨歌》中楊貴妃的形象為例進行分析,以期更加準(zhǔn)確地把握詩人的詩心及其對中國敘事詩的貢獻。
白居易;個體;主觀情愫;共鳴
白居易是唐代詩壇上繼李白、杜甫之后的又一顆巨星。據(jù)詩人自撰的《白氏長慶集后序》中說,經(jīng)過整理、編輯的白氏詩文集前后七十五卷, 詩舉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白居易詩歌數(shù)量多、內(nèi)容豐富,其詩歌以通俗性、現(xiàn)實性聞名于世,他將我國古代敘事詩發(fā)展到一個新的水平,也塑造了文學(xué)史上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下將以《長恨歌》為例,分析其敘事詩中的經(jīng)典人物形象。
《長恨歌》是一篇以李、楊愛情故事為主題、以安史之亂為背景的作品,白居易對李、楊的愛情縱有不滿和批判,卻也抱有極大的同情。經(jīng)白居易提煉凈化,《長恨歌》中的楊貴妃已經(jīng)成了愛情和美的化身。楊妃縱然有罪,但美與情已經(jīng)超越了罪,成為永恒的經(jīng)典。
首先,《長恨歌》中的楊貴妃是美的化身。楊貴妃出場時是可愛、嬌柔、亭亭玉立的鄰家少女,初初長成,天真無邪?!疤焐愘|(zhì)”總括了楊玉環(huán)的美,這種美猶如出水芙蓉,不飾雕琢?!盎仨恍Π倜纳鶎m粉黛無顏色”,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的一顰一笑都動人心弦;楊玉環(huán)媚骨天成,令六宮粉黛都黯然失色。楊貴妃不僅有動人的體態(tài)和出眾的眉眼,還有更值得驕傲的資本。她膚如凝脂,細(xì)白滑膩,兼之嬌懶輕柔(“侍兒扶起嬌無力”),媚態(tài)橫生,惹人憐愛。承歡后是莊重典雅的貴妃形象,不僅容顏嬌美,更是才藝出眾。政亂時,凄美慘淡。螓首蛾眉無人顧,肝腸寸斷有誰憐?在唐明皇的回憶里,“芙蓉如面柳如眉”。在仙界中,儼然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洗盡鉛華,豐姿綽約。云鬢半偏、花冠不整,卻自有一種慵懶自然之美。不管天上人間,楊玉環(huán)都是美的化身。
楊貴妃色藝雙絕,她的美讓人為之傾倒。但是更為吸引人的是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與專一。如果說人間之愛僅僅是楊妃對唐明皇的依戀,那么仙界之思則是楊玉環(huán)對李隆基的至純之情。方士覓尋之際,海上仙山之上,已位列仙班的楊妃,對李隆基仍念念不忘,聽到漢家天子使者前來,在夢中驚醒,驚慌忙起身相見,顧不得云鬢半偏、花冠不整。楊玉環(huán)在仙界孤獨寂寥,思念幽深,托方士帶回金釵鈿盒,傳達相思之苦,相約佳期?!捌咴缕呷臻L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一誓言的重申,讓人不能否認(rèn)楊貴妃對愛之堅貞、專一。
在白居易筆下的楊貴妃,是一個美貌與智慧并存,才藝與癡情畢現(xiàn)的上層貴族婦女的典型形象。
其次,在塑造楊貴妃的形象時,白居易匠心獨運,他采取了時間敘事和空間敘事相結(jié)合的手法。初入宮之時,楊玉環(huán)是一個俏麗可人的少女;進宮之后,是一個莊重典雅的少婦;安史之亂時,是一個風(fēng)韻不減的少婦。在人間的楊貴妃與唐明皇情誼甚篤,卻不得善終。在仙界,楊玉環(huán)與李隆基再續(xù)前情。傅雷認(rèn)為《長恨歌》是“把悲劇送到仙界上去,更顯得那段羅曼史奇麗清新,而仍富于人間味?!?《長恨歌》正是在時空的變幻之中,給人以離合之情,無常之感。這樣楊貴妃的一生就以單軌直線的方式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一目了然。她的悲劇也就更讓人同情。
再次,白居易也融入了強烈的主觀情愫,并加以合理的想象和虛構(gòu)。楊玉環(huán)本是壽王李瑁的妃子,詩人卻將其美化為“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這是一種合理的虛構(gòu),除了為尊者諱,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愛情主題審美的需要。安史之亂平定后,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思念更加深切,這也從側(cè)面烘托了楊貴妃的美與情。如果不是至純、至美、至真,又怎能讓唐明皇思念至此?!跋Φ钗烇w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不能不說是詩人的想象,否則詩人怎能跨越時空,來到唐明皇身側(cè)看他孤燈思念,感他魂魄夢境呢?詩尾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如果沒有想象,這樣私密的綿綿情話詩人又從何得知呢?“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則是白居易的感慨之詞,突出地體現(xiàn)了白居易的情感體驗和價值取向。白居易看似未置一語評論,卻是以情寫詩,不論而論。正是在白居易主觀情愫的觀照之下,楊貴妃的形象才更加鮮明,她的愛情悲劇才更加令人同情。
最后,楊貴妃自身的魅力,以及白居易的神來之筆,是使楊貴妃成為一個經(jīng)典人物形象的重要原因。但在我看來,楊貴妃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這首詩里所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千百年來不變的人類的那種共通的情感,那種觸動人心的真摯的人性,那就是人類對于愛情和美的追求。愛情是亙古不變的主題。愛情不分階級,不分身份,人人都有。它最能激起人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漣漪,以達到情感的共通共鳴。楊貴妃正是癡情、鐘情、純情的化身,她的愛情令人艷羨,她的悲劇令人同情,這種美超越了階級、超越了時空、超越了生死,因而代代傳唱。
綜上所述,白居易的敘事詩塑造了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飽含著作者的深情。他不僅對這些人物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也引起千百年來人們的共鳴?!堕L恨歌》之所以成為不朽的經(jīng)典,最重要最本質(zhì)的原因,在于詩歌里體現(xiàn)出來的對人的關(guān)懷,對人的價值、人的心靈的關(guān)注以及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
注釋:
1.周嘯天:《人生幾何事》[M].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2009年版.第86頁。
[1]高步瀛.唐宋詩舉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霍松林.白居易詩譯析[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
[3]王汝弼.白居易選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謝思煒.白居易詩選[M].中華書局,2005.
[5]周汝昌.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
[6]褚斌杰.白居易評傳[M].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0.
[7][日]靜永健.白居易寫諷喻詩的前前后后[M].中華書局,2007.
[8]王萬嶺.<長恨歌>考論[M].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
[9]張中宇.白居易<長恨歌>研究[M].中華書局,2005.
[10]胡秀春.唐代敘事詩研究[M].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3.
[11]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2]李澤厚.美的歷程[M].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4.
[13]高永年.唐代敘事詩繁榮之原因[J].南師大學(xué)報,2001(6).
[14]羅漫.罪、美、情:<長恨歌>的批罪與審美[J].江漢論壇,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