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杰
【內容摘要】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注重教師的地位,學生是被教師壓制的對象。所有的教學任務和課堂作業(yè)都是教師做主,學生沒有發(fā)揮自己想法的余地,這種方式非常不利于教育的進步。學生不僅不能夠快速地去理解相應的歷史信息,更無法讓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開發(fā)?!爱惒健苯虒W法則改變了這種落后的現(xiàn)象,將學生的地位作為教學的重點,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才是歷史教學的重點。
【關鍵詞】高中歷史 “異步”教學法 課堂效率
“異步”教學法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也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在這樣的形式下才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實力,也可以在這種教學形勢下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習得到全面發(fā)展,也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小老師”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教師的話語和要求,學生都必須嚴格完成,學生根本無法擁有一定的自主權。而在現(xiàn)今的“異步”教學法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發(fā)生變化,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人,而教師只是一名引導者。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不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小老師”,去指揮課堂的教學,去傳輸學生自己的真實想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把教學的權利給學生,并且讓學生講解清楚這樣幾個問題: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的原因、明清君主加強的影響、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的表現(xiàn)……學生先通過各種途徑來了解這個課題后就可以準備來講課了。在講課的過程中,學生回顧歷史知識,并且用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這是一種能力的體現(xiàn),而學生也通過這個過程對歷史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之后的深刻了解奠定基礎。
教師還可以在習題講解課上把教學的權利交給學生來掌握,例如在做歷史選擇題時,一個題目常常會有不同的答案被學生選出來,教師可以讓持有不同答案的學生來進行題目的講解,說明自己為什么會選擇這個答案、自己如何去理解題目的意思。學生在講解時就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感想,而這個環(huán)節(jié)就充分體現(xiàn)出“異步”教學法的意義,使得學生掌握課堂,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越來越自如,為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教師積極爭做課堂的“旁聽者”
教師雖然是教學課堂的引導者,但學生發(fā)展地位的不斷提高使得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削弱了許多,但這也代表著教學的進步。所以教師不妨在課堂上爭做“旁聽者”,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歷史感想,并且讓學生從自我表達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歷史思路,并且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傳播到課堂的其他同學耳邊,這樣也就推動了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讓課堂的氛圍也更加活躍。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來說明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并說明自己對這些人物和思想的看法,以及對當時環(huán)境所起到的作用有哪些。在學生講述這些內容時,教師就可以作為“旁聽者”來仔細聆聽學生們對歷史的見解,更可以從學生的口中學到自己備課時沒有想到的內容,這種形式也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氛圍,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為主的愚昧形式,讓學生有更加充足的思維發(fā)揮空間來進行相關的歷史解讀,使得自己的歷史觀有逐漸進步發(fā)展。
教師作為“旁聽者”的形式還可以通過課堂提問來表現(xiàn)。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回答必須要符合標準的形式,即教師問題的回答只能有一個,學生的觀點是不能予以采納的。而“異步”教學法則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當教師在提問時,學生可以反駁教師的問題,并且通過自己的解說給出一定的答案。教師只需要認真耐心地去聽學生的講解,尊重學生的想法,即便有錯誤也要保證在聽完學生陳述后再來進行糾正。所以“旁聽者”不只是聽學生講解問題,更是一種職業(yè)道德行為,也是“異步”教學法所提倡的理念。
三、消除師生之間的等級觀念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身份是不同的,教師總是高高在上,而學生面對教師時顯得無比渺小,這種等級上的意識嚴重阻礙了教學的進步?!爱惒健苯虒W法強調了師生關系的融洽,突出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所以教師面對學生不能擺架子,學生自然而然地也會對教師更加親近,這樣就為歷史教學的發(fā)展做好鋪墊。因此,師生之類的等級關系也許就是阻礙教學發(fā)展的罪魁禍首,教師與學生應該形成一種平等的關系才能夠互相學習。教師從學生的學習中找到教學計劃的目標,學生從教師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問題。這種和諧默契的師生關系才能不斷促進教學的發(fā)展,也才能夠完善教學系統(tǒng)的。